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只要你留心,时时都有教学的契机。语文教师应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使学生享受生活化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2.
陆秋琴 《成才之路》2012,(23):14-14
"处处留心皆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现代教学的趋势。苏教版小学语文各单元练习中,第一部分就是"处处留心"。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呼唤生活回归,语文教学渴望反璞归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3.
怎样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其实,在课本和课堂之外,一直存在着许多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学习应该借助"生活"这位老师,淡化学科边缘,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2):35-36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上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方式生活化,让学生留心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吴艳 《成才之路》2013,(33):14-15
现在的语文教师常常会感慨: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缺乏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便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我经常跟学生讲:“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你留心观察,随时都能学习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传授知识,学生看似听进去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仍然无法真正理解并运用。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从而使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陶行知还曾强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语文实践的情境与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低年级学生搜集语文学习资料的能力,既是学生积累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教师要依托教材,从中挖掘资料搜集的链接点,还要引导学生拓展视野,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形成认真观察、留心搜集的好习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处处留心,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开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本文从利用生活体验来提升语文素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等三个方面,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生活化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将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将新课标精神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袁伟 《快乐阅读》2011,(18):58-6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语文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语文学科知识和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增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在生活""在课堂"两个方面尝试性论述了观察生活、留心细节、参与实践、营造情境、运用经验、回归领域、拓展空间七个层面语文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以期提供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参考。使语文教学告别"死气沉沉",从而让母语教学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学科,跟生活有着血肉关系。而目前的现状却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过分强调课本与课堂。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向语文世界的桥梁,让学生的生活及情感世界和课文的感情世界相融合,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语文?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指语文课本,即“小语文”;广义语文是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大语文”,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大语文”的学习,现就此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把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让生活渗透语文: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润物细无声”中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不少老师为开发课程资源大伤脑筋.其实,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在课堂生成中,只要留心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它们转化为语文教育的资源、素材,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优良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学习》2009,(7):31-33
【题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溢着语文的气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游,总有无尽的乐趣。请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语文离不开生活,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生活为源泉创作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为例,分析大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