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眼下语文教学处境尴尬,亟需改善。只有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说实话,说心里话,给学生“胡说”的机会,“想说就说”,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思想深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中小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本乡本土,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乡历史文化的熏陶。因此立足本土,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符合学生写作的规律,也符合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人文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志娟 《科教文汇》2008,(9):115-115
本文论述了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敢说,培养学生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一直是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之一。要破解这一难题,习作教学必须走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作文命题形式。它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它使学生的魅力尽情显现。但话题仅仅是一个引子,要想到达胜利的彼岸,还需有好的立意。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意在笔先;二、立意当高远;三、立意要新颖,要突出个性。  相似文献   

6.
叶文香 《科教文汇》2011,(27):75-75,84
本文主张通过有效载体,培养幼儿说话的潜能。可通过创设氛围、增加交谈时间、借助游戏平台、丰富词汇、家园配合的途径.让幼儿有话敢说、就说、想说、可说、能说。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生活促进写作.使学生感到确实有话可写,要创设一定的空间,扩大作文课堂启发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使之善于感知生活.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写出好文章,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教师要以崇高的师爱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产生想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冲动。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乐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幼儿口语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喜欢说、有机会说。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表达的重视,营造一种积极应答的口语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曹小表 《科学中国人》2014,(8S):166-16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事"。要写出好作文,学生首先要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可是很多学生对着作文题目脑中一片空白,因此做好小学生作文的直到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尹丽丽 《知识窗》2013,(20):55-55
听是学习语言必备的一项技能,听力器官接受声音,再经过脑部提取加工、筛选整理声音信息,最后组成人的记忆,是一种语言信息输入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听,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发现,合理选材、双语教学、技巧指导等训练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周记,周记,惹人生气,没有材料,上那找去。”由此可见,他们在写作文时往往因为缺乏习作的材料而发愁。学生的习作材料从何而来?源于生活。实践证明大量的习作材料蕴涵在生活之中,观察生活是获取材料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从中发现可写的材料,并产生写作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作文谈谈自己的浅识。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要按教材编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习作能力的指导练习,而且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善于分析、思考,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为此,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多方面拓展内容,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写话,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写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15.
新《指南》的颁布,诱发了老师们对区域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材料是否有利于刺激孩子的学习进行了反思,语言区也不例外,老师们对语言区的状况进行了再思考: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进语言区?为什么孩子们在语言区开起了小灶?为什么听不到孩子们说话?围绕这些问题,就如何实施《指南》精神,有效地提高语言区域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老师从"情境"入手,创设了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情境和变通情境,让孩子们沉浸在不同的情境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本文从改变从本人心理、引发兴趣、多级思维三方面谈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写话教学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新课标十分注重低年段学生的写话教学,它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需要老师不断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们睁开眼睛,注视一切事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物的声音,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理解生活的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回想一下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已十余年,想想管理班级的点点滴滴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就个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总结如下:首先,我觉得要想管理好班级就要对待学生有爱心,让学生觉得温暖。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于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张,家住乡镇的学生每两周才能回家一次,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犯错时,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犯错是正常的。切不可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充分认识到允许学生犯错是老师的一种美德。一位哲人说过: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种上庄稼;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有了这样的美德,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正确方法,心平气和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一次次错误中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育者研究证明,孩子的语言充满纯真和稚气,在他们的语言世界里找不到半点虚假,也没有一丝的怯意。在语言交流中,他们是人类最勇敢的群体,只要他们想说,就没有不敢说的话。由此看来,在对低年级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主要考虑的不是学生"不敢说",而是要想如何使学生有"想说"的欲望。在日常口语交际课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只要学生产生了想说的欲望,他们的语言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溪流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