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菊红 《小学生》2013,(8):20-20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传授、心灵互动、思维训练的教学过程,小学生思维活跃,不囿于常理,条条框框少,教师应注重创新教育,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本人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创新之花为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枯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  相似文献   

2.
姬晓红 《教育论坛》2007,(3):34-34,46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习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趋向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需要有创新思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形式,其中发散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应改变"高四"语文的教学状态,实现"大学"与"语文"的有效衔接,在课堂中构建丰富多元、立体交叉的精神维度,培养学生逐渐具备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科学理性精神、人文情怀、历史意识、生命思索、审美愉悦、现实关怀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7.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小学阶段对孩子们来讲,创新不是去创造前人所没有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有点新意,有点自己的发现。所以,数学教学并不是向学生传授现存的结论,而是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紧张压抑的课堂气  相似文献   

8.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才会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教育的创新,也是学习的革命。它突破了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而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语文课堂,笔者认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注重教学教程中师生角色的转换,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0.
建立作文网站进行写作训练,一方面解决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吸收与表达相互排斥的矛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写作资源以及自由写作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明确提出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创建和谐社会少不了创建和谐教育,要创建和谐教育必少不了和谐的课堂。和谐的课堂能使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谐的语文课堂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舒适,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个性,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多方面的熏陶感染。怎样使语文课堂更和谐呢?本人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注意从育人和传知的高度相对宽泛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我认为要使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创新精神,应从小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创造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实  相似文献   

14.
秦晓凤 《语文天地》2013,(16):75-7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面对这些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学尤其语文教学,要肩负起重要的责任。要还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探究权利,进而充分形成创新、创造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具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  相似文献   

16.
吕丽雪 《考试周刊》2013,(82):45-45
“新语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面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着手。以此反思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依赖于“语文课本提供的素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将两方面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这些“事实”中寻求新的关系,找出新的答案.这其中蕴涵创新思维的构成。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曾玉章 《教育与职业》2006,(18):176-177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固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目标,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高飞 《考试周刊》2013,(81):61-61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强烈问题意识肋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就忽略了这点.语文课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活动课。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公民素质的提高,有待教育培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必由之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