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职业能力测评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工具。过去,中国开展的职业能力测评主要是学校内部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活动,采用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强的学校或区域性特征,无法藉此进行专业间、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比较。由于相关理论研究不足,能力模型和测评方法无法反映职业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没有建立起对测评结果与能力发展阶段对应关系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2.
职业能力是衡量高职学生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测评模型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基于KOMET二维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包括情景模拟法的测评模型、心理测验法的测评模型及实训现场测试法的测评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质量和效果对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能力测评存在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标准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完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或与高职院校合作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测评形式及测评主体多元化,测评内容多样化,测评标准规范化,测评指标权重合理化,测评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科学化,增加测评次数等措施,优化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法主要有世界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和KOMET测评,三种测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KOMET是用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应然选择,它专门以高职学生为测评对象,建立了自己的职业能力模型、设计了完善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开发了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存在测评内容不合理、测评指标和权重确定随意和测评标准模糊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制订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模型,一要使学校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做出评价:二要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三要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人事管理效益。职业能力的测评体系可设计为以通用能力测评为主要项目进行开发,同时也建立对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测评的项目: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通用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确立各项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评估标准以及分值比例关系;测评体系的主体要多元化,采取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业行动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学生在工作任务中的具体行为进行观察和测评。中德合作多校联合项目化毕业考核模式在考题设计、评价方法、监考组织等方面可为国内高职校实施职业行动能力测评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尝试应用K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开发应用于我国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基于K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开发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具有良好的信度、难度、区分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基于K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开发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可以测出学生职业能力的不同水平,且我国护士的职业成长阶段与Benner的"从初学者到专家"临床护士5级阶梯模式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与人交流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加强高职学生与人交流能力测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测评的基本内容包括交谈讨论、当众发言、阅读获取资料、书面表达四个方面。测评应坚持注重平时业绩积累、过程性测评、笔试和综合测评相结合等原则。测评的基本方式包括基于知识理论的考核测评、基于能力训练的考核测评、基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考核测评等。  相似文献   

9.
在了解国外职业能力评估方面所做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英国的核心技能评估、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就业力评估、关国的O*NET以及欧洲的成人技能评估中的一些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职业能力测评理论和测评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进而提高职业能力测评在职业指导和职业选拔中的可推广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重在能力教育,突出能力测评本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亮点和特色。推进学生能力倾向测评是职业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在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倾向、心理咨询与能力倾向测评等方面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加上能力测评制度与测评工具的严重滞后,导致职业教育推进能力倾向测评面临着实践和认识上的诸多难题。必须厘清职业教育能力测评的指导思想,加强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上最早的职业能力大规模测评项目之一,德国ASCOT能力测评在国际职业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首次确定了共同的职业任务和资格要求,按照项目反应理论构建能力测评模型和开发测评题目,并利用虚拟工作情境进行测评。但从职业教育学理论角度看,ASCOT尚未满足职业能力大规模测评的全部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目标和职业效度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了如采用开放式测试等的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岗位实习考核评价能促进岗位实习组织工作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提高岗位实习人才培养成效,改善学生对实习岗位的适应程度。当前岗位实现考核评价工作存在考核评价指标不够完善、考核评价结果不够真实准确、过程性考核相对欠缺的问题,应构建“两全五维”测评模式、明确测评标准、多维度测评确保真实性等岗位实习职业能力测评的新方法。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在岗位实习中开展职业能力测评,能够密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助力学生实习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徐永健 《广西教育》2024,(5):64-70+97
教育数字化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进行全面现代化改造和功能增强的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测评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的趋势。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现阶段所采用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法存在测评不全面、不能动态呈现学生能力变化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96个三级指标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并使用超星学习通和SPSSPRO等软件收集、统计和分析学生的职业能力。该测评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与企业深度合作,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基于抽样调查简述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其次分析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标准,最后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方法.要基于职业能力要求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集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模式,同时组建高职院校内...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已经成为很多职业院校的关注点,而测评的前提是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模型。在KOMET能力测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构建由内容、要求和行动三个维度组成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模型,并采用内容效度专家评定法和实践专家研讨会检验其内容效度。该模型符合多元智能论、情境学习、设计导向理论和职业成长规律理论,为职教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到全面提高质量的转折时期,应加强评价机制对培养质量的制衡作用。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建设对人才结构的要求,构建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确立能力本位的理念,突出职业性兼顾发展性,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是开展职业能力评价的必要基础。基于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建立职业能力三级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权重界定设计关键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按照基本职业能力发展阶段递进特性,设计了基本职业能力水平的开放式测评和逐级判定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准给定、适度补差、综合评判"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定级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倾向测评是界定人的社会职业方向的科学手段。职业倾向测评对职业教育具有提升入学新生选拔质量、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促进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指导等作用。鉴于此.建议职业教育院校要面向学生提供专业免费的职业测评服务、开展学生职业心理测评后续职业咨询、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充分发挥基层院系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在职业教育院校中行之有效地落实职业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庞广信 《广西教育》2014,(30):23-25
"五轴联动"多元测评方式是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测评,并根据广西技工院校的实际推出的。该评测方式遵循了企业规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并考虑了不同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对职业能力测评方法的现场配置、实施过程、体会与思考进行重点解剖,不断分析存在的问题,调整一体化教学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职业能力测评方式的研究,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的重点从"职业技能培训"转向"职业能力开发""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向"职业能力测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参加北京职教所与德国不来梅大学合作的一个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学生职业能力测试,总结比较,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