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起现状保证作用的单一型教育,而是为职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发展引导作用的综合型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各有所长、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在高职院校,构建显隐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助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促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起现状保证作用的单一型教育,而是为职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发展引导作用的综合型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各有所长、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在高职院校,构建显隐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助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促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除了显性课程外,还应构建一个完善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课程,以达到二者的互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主要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特点及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显性教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隐性教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影响潜移默化、覆盖范围跨越时空的特点,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环境、专业学科教学、教师人格魅力、实践活动等,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显性教育方法的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具有潜隐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隐性教育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显性教育方法的不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和教师主体人格的感召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教育,还应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从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构建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一环,其教育实践模式也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相较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95后""00后"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重阻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的被提及并逐步的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文章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高校社团教育功能入手,结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和案例研究,提出高校社团这一载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以及可持续性,更亲近于现代大学生等特征的合理展开方式,从而进一步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提升实效性的合理举措。  相似文献   

9.
<概论>课今后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方向是:以隐性教学法为主,以显性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体系.这门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彰显了在教学中实施隐性教学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它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一是采取老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方式进行;二是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三是期末考核方式跟踪管理,建立符合教学方法改革特点和要求的科学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融媒体时代给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探索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高质量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我们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即灌输与接受、实然与应然、理智与情感以及传统与现代、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实效性不断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隐蔽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是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受教育者主体性原则、借鉴创新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园生活、隐性课程、师德师风和社会活动体系等五个方面。现阶段,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它包括以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为载体的物质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载体的制度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大学精神为载体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最大功用,要着重开发以上三个方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文化、信息多元化的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构建一个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显性课程,并结合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专业课渗透、校企联合育人、网络德育等隐性课程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善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15.
李兵  赵威 《现代教育》2020,(6):51-53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职生教育教学是高职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促进高职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显性教育,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育则是隐性教育。从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到课程思政(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转变是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方法。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效果的长期性等特征,能够弥补传统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当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显性课程的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互联网隐性育人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暗示等非显性形式影响学生的观念、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心理,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更好地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标。隐形管理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而且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积极作用。高校学生政工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的有机结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常莉 《教学与管理》2012,(16):75-77
一、挖掘课堂隐性课程的理论依据1.显性与隐性课程的含义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课程。其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仅仅靠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的生存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将道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正视当前实践"以人为本"的实际境遇的基础上,通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将"外铄"与"内发"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规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路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方式,对受教育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新时期在高职院校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具体路径,探索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