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聂文文 《文化学刊》2016,(4):193-195
在西方哲学史中,理性主义有悠久的发展历程,然而历经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发展,传统理性主义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局。康德通过对理性的剖析,运用批判思维,创造性地对经验论和唯理论进行批判继承,重构传统理性主义,创立了批判理性主义,对近代西方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现代西方理性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退溪心学与未来社会[韩国]安炳周一“思”与“学”是哲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哲学的重要课题,正因为如此,在自然与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的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意义,以及打开未来社会的学问叫哲学。爱“知”,爱“知识”之意的古希腊语“Philosophia”的译文就是哲...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务实、忧国忧民的思想家,郑观应注意观察当时的社会,在古今、中西的对比下,他看到了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疗及慈善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并毫不留情地将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让中国沦为西方列强侵略对象的弊端一一指出,且对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将这些弊端清除、希望爱国的人们都加入到国家建设中。郑观应的社会批判思想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加快了人们寻求国富民强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麻国庆 《文化学刊》2008,(1):185-186
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有别于西方文化,就在于其基本性质是艺术的、道德的,即中国是人文哲学,而孔子提出的仁字,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词。中国文化重人文、人生、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作为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曾经而且正在遭受很多的批评,但其对西方经济学的形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哲学基础之一,它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福利经济学、边际效用论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浅析了功利主义的历史渊源以期更好地研究其对西方经济理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文艺形式本身的变化。印刷时代的传统文艺概念以及文艺批判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介下对于批判的要求。因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于数字时代下文艺的界定、特点,文艺批判的范畴、方法和特征,数字媒介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在中国语境下文艺批判的意义和规范的确定,对于数字媒介时代下的文艺批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丽 《文化学刊》2015,(3):187-18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指出其它事物需要批判地对待,另一方面更强调自身理论体系也需要进行批判。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精神,总结出这一精神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8.
服饰作为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一个社会的密码。以年鉴学派为主的一批史学家首先将物质文化与社会行为联系起来考察,将日常生活纳入历史范畴,为我们探讨服饰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内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中国历史上通过服饰规则实现的社会控制,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时尚引领的消费革命,以及文化消费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都通过服饰变化这个多棱镜折射出来。  相似文献   

9.
"气"作为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与文化形态的歧异主要基于思想范畴的不同.气是中国思想史主干范畴之一,气在甲骨文中已出现,至迟在西周晚期已升华为哲学概念.王充气论标志着中国古典气论已臻于系统化阶段,气论彰显出的泛生命性、泛伦理性、经验性和前逻辑性四大哲学特质,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范畴的一般性质.张载"一物两体"等哲学命题的出现,标志着古典气论哲学思辩性的空前增强.严复运用西方逻辑学知识对中国古典气论进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造,古典气论中的四大哲学缺欠终于得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超越.但是,气一直未升华为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纯粹概念",气范畴从未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哲学概念在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寻找不到,"中国哲学概念"的正当性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辨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培养中国学生的思辨能力需首先明确思辨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内涵意义。基于此,本文对46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对思辨理解是多层面的,其中认知技能、智识的自主性和对立面的普遍存在是定义思辨概念的三大常用主题。研究发现,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思辨内涵受到中国本土哲学和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6,(3)
本文从哲学的观点讨论了社会生态学。在简述社会生态学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社会生态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社会生态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方面的哲学问题。认为社会生态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用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做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潮研究,第一,就必须对"思潮"的涵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搞清楚自西方传入的"思潮"在西方的"本义",以及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涵义下使用西方传入的这些"思潮"之概念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何在。至于那些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理解的非外来的"思潮"概念,我们要经过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同时,要特别注意多种思潮在某一思想家身上的重叠。第二,要加强对中国近代思潮的中外思想资源的研究,搞清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潮在西方的生成、发展、流派、演变,以及它们是何时和如何传入中国的,其生成、发展、流派和演变对中国的影响,搞清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是如何影响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思潮的选择和接受的。第三,在研究思潮史时,必须把研究对象放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动态地研究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这样才能对它们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尤其要重视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西方局势的变化对中国近代思潮发展和演变的影响。第四,除了要动态地研究近代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外,还应加强对近代不同思潮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相互影响、相互吸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步入近代之前呈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但到了近代,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西方文化冲突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主要对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方式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历程,并概括出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与必然关系的问题是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也是哲学一直不断思考的永恒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同学派的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都曾进行过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史观以及物质实践生产的角度,科学解读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再次解读,有助于哲学存在价值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人们对自由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帮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一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汤一介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汤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汤一介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一"。汤先生将"天人合一"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汤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一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一学识与贡献。  相似文献   

16.
谭宏凯 《对外大传播》2009,(2):15-16,3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提高,话语权问题顺理成章地由先前相对单纯的学术范畴演变成更加宽泛的社会关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一如既往的弱势与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的严重不相称,更使话语权成为传媒从业者和管理者心中的痛。“西强我弱”是关于国际传播与舆论态势的一个广为认同的基本判断。究其原因,就是西方传媒在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之间存在的关联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探讨的焦点。从哲学的概念来看,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部分,人类思维解决的是理论哲学的问题,而人类存在本身解决的是实践哲学的问题。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将"身体问题"作为现象学的首要课题,并且认为身体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根本,是研究哲学问题的根本,随之诞生的"身体哲学""肉身哲学"成为英美哲学的主要范式。人的身体是直观接受和感触世界存在的媒体,基于"身体哲学"研究大学体育训练的开展价值,对科学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的成效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即《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这部手稿是一次巨大的艰难的综合创造。在此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学说,并把它分析为四个规定。也提出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以及扬弃异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批判,最后对黑格尔哲学全面清算。虽然马克思赞同并维护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然而,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联结点和分歧点已经体现出来,且在人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有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独特的分析对象,将"一般的意识形态"作为批判对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以及如何"跳出意识形态"。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否定性的概念。简单地说,它就是对现实的一种虚幻或颠倒的反映。马克思对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基础进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颠倒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做了批判,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道格拉斯.凯尔纳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被西方理论界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分析者",也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的文化批判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论述。凯尔纳的文化批判理论不仅对于我们以理性的、科学的眼光分析文化批判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利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借鉴异质文化,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信念,为中国的文化研究构建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从而更好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