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关切,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对启蒙精神以及由此奠定的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超越,是因为通过实践观点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得以避开乌托邦主义的陷阱,表现为通过人的自主实践活动,不断为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创造现实条件的动态过程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发源于古代东方和当代西方,但东西方哲人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境况及主体的自由。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二者都认为主体不自由问题的本源在于外力,在于将个体对象化为"主体"的外部环境:它们都具有外在于人的特征,都以主客分立的对象化为基础。然而,生而为人,我们处于现代国家权力之中,处于具体的社会生活经验之中。想要破除主体性的束缚,实现个体生命的自由,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实现自由的内向性转化,从个体生命内部寻找整全的自我。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启蒙运动系一种"前启蒙主义"思潮,表现出过渡性的思想特质.它所凭藉和倚重的逻辑基点在于极力强调信仰-情感解放的决定性作用,在其背后暗涌着一股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即作为对儒学"天命"观的反动,它将意志视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前启蒙"思想探索与情感趋向的深层潜隐着更为深刻的逻辑悖论,即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误读"与二者之间内涵的互换转移.这也是一种抽象化的形式逻辑与实质内涵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必然关系的问题是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也是哲学一直不断思考的永恒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同学派的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都曾进行过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史观以及物质实践生产的角度,科学解读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再次解读,有助于哲学存在价值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人们对自由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帮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部分,马克思以实践为其逻辑基点,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实践自由思想。当下,人们对自由的诠释似乎有些偏差,所谓自由并非为所欲为,毫无道德底线,而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实践自由思想进行重新思考,对其内涵、特征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加深人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当代中国大众社会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应然与实然背离倾向,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或然与必然的统一性。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和功能控制,在大众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策略上要实现理论内容生活化、理论形式商品化、传播手段电子化、大众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瑜伽的梵语词义是联接,传统瑜伽修习的目标是个体人与永恒的联接与合一。不同的传统宗教或文化中都存在着人与永恒合一的思想和实现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包涵了瑜伽的目标。虽然不同宗教文化中具体的实现方式和途径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心灵的转变与人格的完善。人格瑜伽是忽略各不同宗教或文化的具体形式的差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实现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由"思想在我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庄子的《逍遥游》,其含有不受任何束缚和羁绊之意,自然怡乐地体验生活,达到天人合一。在西方,对自由含义的理解主要是指自主、自立与人格自由独立不受约束。但事实上,立足于以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使人们科学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与当代现实意义并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存论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否定观,并在阐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内在价值,突显其对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否定观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本文认为,生存论能比较客观、具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否定观也在实践层面突显出生存论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都要受到这一定势的左右和影响。文化本是一个动化的流程,但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都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秩序、文化主流,它在这一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起着支配作用和指导作用。任何具体历史阶段的文化氛围,必然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中心或重心,否则,社会必然处于一种混乱和动荡状态。 个人的价值定向,是从人的主观活动上着眼的。任何个人的主观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现实,归根结蒂,是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现实出发,去规定和设计个人行为方式和个人行为目标。这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目标,都必然与社会文化定势发生关系。当社会文化氛围是健康向上的,而个人的价值定向又与这一氛围相一致,那么个人的价值定向就与社会文化定势同步发展,在此范围中,任何具有创造性的个人价值定向,必然促进和推动社会文化定势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前进和发展即包括文化量的方面,也包括文化质的方面,起这种作用的人类个体,除了本人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条件外,应当首先看到,某个具体的人必然是从社会实践出发,对人本身所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有一种明智的认识和把握,并把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之间的那些客观的关系,溶  相似文献   

11.
现代"自由教育"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但又与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只是针对当时的"自由男人"进行的一种教育,以区分贵族和奴隶在教育上的待遇不同,而前者是针对每一个有权利接受教育的自然人进行的养成教育。在经历了历史风浪的洗礼后,"自由教育"逐渐演变成一种关注人的教育,重视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进步价值观念、道德操守和了解各种文化差异的完整而全面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个体的角度独特地阐述了自由精神的真正内涵,强调把现代人文精神所要求的对人性的普遍尊重和自由所注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独立把握相结合。在行为时着重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对他人价值的无差别对待,并博爱地看待广泛而众多的“人”,由此求得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影响、价值两个角度对叔本华的哲学展开具体讨论。以影响为路径,主要分析其意志哲学对当时与后来产生影响的时代精神与哲学发展潮流,同时从刺激角度略述其人生哲学对新一代年青群体产生的强大刺激与收到的回应;以价值为路径,重点对其非悲观的悲观哲学展开论述,并借助这种悲观哲学与人生的关联,指明其在非理性方面的先行经验及非理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对立冲突的关系因何产生,又如何从人类自身出发去消解这对矛盾的现实反思,其内在逻辑是想要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突破人与人之间异化关系的制约。作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两山"理论在其内在逻辑上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保持了高度一致,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最高的价值诉求,人的解放是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客观必然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通过人的解放在社会存在的条件下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和在社会存在下所经历的历史性阶段来阐释人的解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社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出发,最终达到人类的自由自觉解放。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发展战略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非常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本文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角度来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其中关于实事求是、实践第一、统筹协调、人民至上的思想非常明显,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实践理路、历史逻辑、理论素养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个体的角度独特地阐述了自由精神的真正内涵,强调把现代人文精神所要求的对人性的普遍尊重和自由所注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独立把握相结合.在行为时着重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对他人价值的无差别对待,并博爱地看待广泛而众多的"人",由此求得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资企业海外战略、“走出去”和全球化生产要素配置步伐不断加快,中资跨国公司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业务,也越发依赖国际化的作业管理,呈现出国内外派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区域越来越广的特征。此时,文化之间的差异带来的区域个体行为逻辑集合的不同,变成了跨国公司良好国际化管理的主要障碍。文章旨在探讨一种提高海外职工人文素养和跨国公司辅助性支持的工作模式,以培养海外职工迅速适应不同文化、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为跨国公司在宿主国经营中高效率、创造性和低成本地完成生产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统合儒释” ,从理论上讲 ,有其历史的、文化的推演逻辑 ,其佛学思想对佛教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是士大夫吸收、消化佛教的一个典型。本文分析了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的价值、意义 ,并结合今人对之的具体评价 ,提出了与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人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管理心理学的四个主要研究对象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与领导心理分别入手,就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做出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