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3.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爱米丽从一个大家闺秀逐渐变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者,正是由于传统的父权制、清教思想等对妇女身心的压制,才导致了爱米丽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爱米丽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她自小生活在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社会清教传统思想的阴影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而她守旧的性格,又使她彻底成为清教传统和新旧观念冲突的牺牲品。爱米丽个人的悲剧,体现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子弟无所适从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5.
爱米丽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她自小生活在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社会清教传统思想的阴影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而她守旧的性格,又使她彻底成为清教传统和新旧观念冲突的牺牲品.爱米丽个人的悲剧,体现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子弟无所适从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爱米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评述.可见其巨大的魅力。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分析才能正确地发现爱米丽悲剧的成因。首先是她那坚持清教思想家庭伦理观的父亲剥夺了爱米丽青春时期爱的权利;然后是镇上人为维护旧的传统观念.对已是老处女的爱米丽的爱情横加指责和干涉。内外夹击中倍受煎熬的爱米丽在遭到爱人遗弃时失去理智.酿成了一桩惨烈的悲剧。爱米丽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爱的权利一再遭到剥夺和侵犯.是其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娟  王晓凌 《现代语文》2007,(9):102-10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与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通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作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和封建礼教固然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她们自身的思想局限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她们思想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她们的反抗都有着主动维护旧传统观念的特点,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更使她们的命运格外的悲惨。  相似文献   

8.
以爱米丽的恋情为主线,将其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情感压抑期、恋爱期及孤独期,每一阶段都充斥着独特浓郁的悲剧色彩。作为南方旧传统的被规约者,爱米丽对荷墨·伯隆的悲剧爱情撼动的是“南方历史和阶级的整个根基”,且悲剧实属难免。无论是福克纳本人出于同情和敬重,还是杰弗生镇民对传统逝去的痛惜及缅怀,都给爱米丽献上了娇艳夺目的玫瑰花。  相似文献   

9.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的短片小说。他在小说当中刻画了一个浑身散发着悲剧气息的女性角色。而造成这一女性角色命运悲惨的原因,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是因为当时社会由于受父权制的影响而忽视且压迫女性,此外,人物所处而的阶级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因素。通过对爱米丽这个悲剧角色的描写与铺展,福克纳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透露着他对爱米丽这一女性角色的关注,关注她的生活状况,关注她的爱情,也关注她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一、作品及主要人物介绍1.1《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爱米丽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爱米丽是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爱米丽的父亲为自恃门第固守这旧世家的傲慢自大而赶走了所有有意于自己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