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比较两数(或式)的大小的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类基本而重要的问题.本文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该类问题为基本素材,初步总结比较两数(或式)的大小的基本方法:(1)作差法;(2)单调性法;(3)基本不等式法;(4)图象法;(5)中间量法;(6)转化法;(7)特殊值法;(8)极端原理法.  相似文献   

2.
李英杰 《高中生》2010,(5):18-19
题型一:有关数列与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解题策略:(1)作差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该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4)放缩法.主要是通过分母和分子的扩大或缩小、项数的增加或减少等手段达到证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一类不等式张定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730070)张沛和(广东嘉应大学514011)文〔1〕作者用引入参数法证明了一类重要的不等式;文〔2〕作者用分母整体换元法证明了一组数学问题.两篇论文构思精巧,读后受益匪浅.笔者在重新审视这些不...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不等式或恒成立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函数单调性构造出来的,若能找出这些函数模型(即不等式或等式两边对应的同一函数),无疑会大大加快解决这些问题的速度.比如F(x)≥0能等价变形成f [g(x)]≥f [h(x)],然后利用函数f(x)的单调性,再转化为g(x)≥h(x)(或者g(x)≤h(x)),这种方法称为同构不等式法(等号成立时,称为同构等式法),简称同构法.  相似文献   

5.
练习中会经常碰到求最值的问题,这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解决最值问题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1)判别式法;(2)换元法(包括三角换元);(3)数形结合;(4)均值不等式;(5)不等式性质;(6)反函数法;(7)巧用韦达定理;(8)分离常数法;(9)配方法;(10)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类问题,涉及面广,如果能用多种方法解题,即可以体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试举四例来说明其运用之妙.  相似文献   

6.
甘志国 《数学教学》2011,(9):22-23,3
众所周知,证明形如n∑i=1f(i)〉(〈)M(M是常数)的不等式在高考题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是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数学归纳法难以奏效,放缩法的尺度又不好把握.笔者现在任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5·A版·不等式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以下简称《不等式选讲》),其中第38-67页较详细地讲述了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求法和应用,应用定积分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n元不等式(尤其是分式、根式不等式)的证明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命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根本就没有一一个同定方法.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利用通项拼凑法,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通项拼凑法,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数理化》2010,(1):21-23,45
在中考试卷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分值一般占到5%~8%左右,其常见形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考查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及整数解问题,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列不等式(组)解决方案设计问题和决策类问题,以解答题为主.  相似文献   

9.
与最值相关问题的解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容概述这是上期的继续,并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另外一些方法,如数形结合法、解析法、复数法、不等式法、待定系数法等.二、基础知识1.基本不等式:a2+b2≥2ab,a3+b3+c3≥3abc.(a,b,c∈R+)2.三角形边长之关系:a+b>c(a,b,c为三角形三边之长)3.复数模的不等式:|z1|+|z2|+|z3|≥|z1+z2+z3|.等号成立的条件是z1=λ1z2=λ2z3(λ1λ2>0,λ1,λ2∈R)4.费尔马点的性质.(见例10)三、综合应用(六)数形结合法关于数式问题,若能构造…  相似文献   

10.
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是中学数学的一种重要题型,解决它的一般方法是“抛物线法”,即利用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位置来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在给定区间内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这是一种较好的通法,但学生在实际应用该法解决上述问题时,常感到讨论过复杂、易遗漏、且在解不等式时运算量过大等,为避免这种情况,本文特介绍几种简化途径.1 利用集合理论简化不等式组设A、B、C为集合,(1)若AB,则A∩B=A,A∪B=B;(2)(A∩C)∪(B∩C)=(A∪B)∩C,(A∪C)∩(B∪C)=(A∩B)∪C.应用以上交集与并…  相似文献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教科书中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中考时考查的知识点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确定不等式组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和不等式型应用题。其中利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题越来越多,请同学们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冯跃峰 《中等数学》2014,(4):2-4,11
(本讲适合初中) 1放缩法 放缩法就是将不等式中的某些式子的值放大或缩小,由此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放缩的作用:一些式子放缩后便于通分、合并、差分,或减少变元个数(放缩消元)等.  相似文献   

13.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函数最值法(下文简称为A)和分离参数法(下文简称为B)等.这类不等式往往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参数)的范围待求.当不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函数具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时,可通过对变量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函数最值,使原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变成确定因素,这种方法称为函数最值法.若易于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相互独立于不等号的两边,然后根据变量的范围来控制参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今年高考数学得分普遍低,学生失误较多.现将阅卷中反映出的学生在解题、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理第(19)题:1.学生存在的问题:(1)无理不等式解法的基本模式没有掌握,如何把无理不等式转化为等价不等式组,表达不全面;(2)对数概念不清(或对对数概念理解差,不会应用),不能正确地转化为指数式;(3)对集合中的交、并概念不清,符号记不住,虽然解求对了,但表示成集合的形式却错了;(4)对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不牢,对底数a的讨论混乱,没有条理;(5)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差.2.教学启…  相似文献   

15.
形如a1+a2+…+an≤(或≥)f(n)与a1*a2…an≤(或≥)g(n)型的不等式是近几年各地高考的热点内容.解决这类问题常采用数学归纳法、放缩法、借助数列的单调性等方法.如果我们把f(n)看做数列tbn}的前n项和,则只需证明an≤(或≥)bn即可;同样若把g(n)看做数列{bn}的前n项积,则当an〉0,bn〉0时,只需证明an≤(或≥)bn即可.本文将利用这种方法来解证此类数列型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导数限定法常用来求解多元函数最值,证明不等式.其步骤是: (1)局部限定; (2)求导调整; (3)再限定调整,直至问题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等式的性质,常见的有如下三个: 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等式模型解题是指,当问题中含有不等量关系(即有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超过、至多、至少等词语)时,把所求问题用不等式(组)表示出来,然后解不等式(组)使问题获解.实际生活中,投资决策、最优化等问题常用到不等式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研究》2014,(1):11-12
一、核心概念,内容定位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以题点知。回顾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