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李琴 《青年记者》2017,(23):23-24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网络直播近年来井喷式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也相伴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网络主播与直播观众.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际交往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网络直播热潮下,直播内容低俗、网络主播违法现象频频出现.从社会学视角对网络直播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6年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互动模式,网络直播已站在了当下互联网的风口上,在2015年即达到了90亿的市场规模。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论的视角,为理解网络主播如何在直播场域中以符合当下社会情况的生存心态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更有效的经济资本,提供了理论解释。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未来的网络直播应走向有个人时尚分辨度、有实质,并能真正戳中网络"痛点"的内容营销模式,才能使主播更好地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兑现。  相似文献   

4.
王贞瑾 《传媒》2018,(5):52-54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规模呈现井喷式扩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4.22亿,年增长率最高,达22.6%.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间大约有3000多个直播"房间"同时在线,用户数可达200多万人次.业界普遍认为,网络直播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然而,随着网络直播平台不断爆出主播行为失范等新闻,2017年4月14日,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等主流直播网站的涉黄涉暴行为进行了处罚.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人们在讨论网络直播平台"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网络直播平台发展过程中针对失范行为的引导与规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掌上购物"已成为新型的购买方式,网络直播以其可视化强、互动及时、真实便捷等优势,迅速吸引用户成为新型的在线营销模式并形成直播产业链.本文以网络直播的现状为切入口,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直播营销的常见模式与面临的困难,提出为用户打造合适的产品、为产品找合适的主播、创造良好的直播场景、创新直播方式等建...  相似文献   

6.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中,可以说是建构了一处虚拟的场景,该场景提供了主播与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也是伴随着身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而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也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新的契机.本文将借助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山东潍坊交警直播执法为例,从微观角度对政务直播中政务"主播"与用户互的动行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9.
黄妍 《传媒》2017,(13)
2016年可以被称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参与的传播形式,全民直播时代正在到来.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直播门槛低、操作便捷,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卖弄噱头、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现象较多,主播水平良莠不齐,许多主播游离于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色情、暴力、低俗等内容频繁出现,极大地危害了媒体生态.为了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力图使网络直播在监管和自律中规范发展.在这一政策下,回归内容本位才是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硬道理,网络新闻直播也需要积极创新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行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网络直播平台层出不穷,直播人数急剧增加.针对网络直播热点事件的频发,本文从网络主播、网络平台等角度去探析网络直播行业的传播特征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低俗、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追求即时效益、功利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直播风气.  相似文献   

11.
程开玮 《传媒》2024,(3):75-77
直播带货融合了直播形式和电子商务,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需求,具有良好的营销效果。随着超级主播的接连消失,直播平台秩序得以整顿,网络监管政策趋严,外部环境剧变使直播带货进入新阶段。文章以直播带货为研究对象,以“人、货、场”三个关键要素分析直播带货的整体现状,再以2022年火爆全网的“东方甄选”直播实践为具体参照,提出未来直播带货应侧重主播能力、产品规范、情感调动以及媒介创新,助力直播带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功能的日益完善,近些年,依托互联网而实现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吸引着来自于中国各个年龄段的网民们。从最初的网上聊天,网络交友到微博的实时更新和直播这种新型网络沟通方式的出现,这些都使得网络传播功能越来越强大和万能。2016年是中国的直播元年,国内竞技类游戏直播作为网络直播最初的生力军,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该行业固定的模式。在这期间涌现了一部分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游戏主播,他们作为主持人的一种,在网络直播中起到了主体作用。本文就直播行业和主播这一职业目前的状况,对网络主播的播出风格加以归类、整理和探讨,希望能对主播这一职业的发展和未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娣 《今传媒》2016,(6):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主播数量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热度化的景象。但在其异常火爆的背后,存在由于直播平台社会责任感低、网络主播专业素养的缺失、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受众娱乐取向的相互影响等原因导致直播内容低俗化的问题。要使网络主播行业健康发展下去,让网络主播不再成为新形势下的贬义词,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陈丹 《声屏世界》2022,(2):53-55
带货直播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一种线上营销模式,是人、货、场三者的有机统一,人统领了货和场的发展取向.带货主播以其个人风格魅力吸引了观众流量,并将之固化为粉丝,打造了专属的粉圈.粉丝经济伴随着直播带货走向成熟,具有粉圈属性的消费者以独特的"粉丝情结"对带货主播产生了"我们"的情感,不断推动着主播向"明星化"转型.文章基于...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直播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视听节目,2015年下半年开始,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越来越多的低俗内容充斥着直播平台,有些甚至触及道德底线.由于网络直播行业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现行的相关监管措施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文章从梳理互联网传播发展过程入手,通过分析网络直播火爆原因、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网络直播监管的具体举措和思路,探讨当前形势下如何构建合力有效的网络直播监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直播环境,帮助网络直播行业发展步入正轨并收获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互联网浪潮正席卷我们的生活,网络上随之出现了许多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盛行。网络直播因其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特点备受追捧。传统媒体也在寻找新的机遇,不断和互联网直播融合创新,这也促成了不少传统主持人从广播电视走向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而传统主持人的优势也在一次次的直播中显现出来。本文将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从专业能力、文化底蕴、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析泛主播时代下传统主持人进行网络直播的优势,提出了传统主持人应当与时俱进,学习适用于直播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综合素养等建议。传统主持人从广播电视平台走向网络平台是一次机遇,希望文章可以给学习播音主持的朋友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4月18日起,新浪、百度、搜狐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正式实施主播实名认证,同时承诺不为18岁以下主播提供注册通道.在此之前,文化部将斗鱼、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中国新闻网,4月18日) 主播实名制、加强内容的审核,网络直播平台迈出了自我净化的第一步.不过,主播实名也不是万能神药,对于一些人来说,实名也无所谓,她们更在意的是金钱.毋庸讳言,目前的网络直播最吸睛、最捞金的部分,就是“激进表演”.这也造成网络直播的内容陷入低俗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8.
唐梦婕 《视听》2023,(3):125-128
学习直播在当下作为一种基于媒介衍生的新型学习形态,在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习主播将个人学习场景主动公开到网络上供大家观看,借此收获了大量内容受众。本文从社会渗透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两种方法对学习直播中的互动现象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学习主播通过适当的自我表露和意义符号的运用,推动与粉丝间的良好关系构建,并加深交往范围。但随着关系交往的不断深入,学习直播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间的交流与互动关系有退化和终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曲涛  臧海平 《青年记者》2016,(26):15-17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其中真人聊天秀直播占网络直播比例达19.2%.网络直播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网红”,但因内容低俗、涉黄甚至涉嫌违法,让网络直播广受诟病.最近,一名熊猫TV的网络主播“滴滴司机”偷拍空姐进行直播的新闻,再次把网络直播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安部宣布从8月1日起到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整治网络直播平台.多位法律人士表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直播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强监管.本文对目前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唐衍欢 《传媒》2018,(15):45-46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经突破4亿,其中游戏直播用户和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分别占网民总规模的29%、28.5%.可见,网络直播3.0时代正在全面到来,网络直播行业的市场价值也正在得到全面释放.但客观来讲,网络视频主播崛起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涉及色情、暴力、犯罪等内容泛滥,严重危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2018年4月8日,国家网信办要求快手和火山小视频暂停有关算法推荐功能,并将王乐乐、杨清柠、陈山等违规主播列入黑名单,做出了封号禁播处理.2018年4月8日,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公开对五位主播进行点名批评.全媒体时代,从事网络视频直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捞金"途径,但如何对这一群体实施有效监管,在确保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使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阵地,无疑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