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具经典性的作品,乌苏拉则是这一作品的核心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她具有一种光束性的作用,照耀着小说的其他人物。从整体上,从文化内蕴的角度挖掘这一形象的深层意旨,指出这一形象具有母性神色彩,"她"既内有作为文明衍生根底的健全理智,又显示出始终悲悯关爱一切苦难生命的顽韧意志,实为《百年孤独》寄寓的一束强劲的济世光芒,而她极富悲剧性的孤独命运则展示着马贡多文明史亦即人类文明史的生存迷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布恩地亚庞大家族树上引人注目的艳丽"花朵"--众多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剖析,将其中女性人物分作三股力量;而无论从属于何种类型,她们都未能逃脱悲剧性的命运结局,无一幸免地被送上了集体罹难的履带,上演了一出在凄美中凋零的花史.并由此角度出发,对<百年孤独>的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中的蔡婆是历来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对剧情内容的具体分析、蔡婆与窦娥的关系及关汉卿其他作品的旁证,对蔡婆这一形象进行了客观的定位从性格内容而论,她是一个本色的悲剧人物;从作品的结构而论,她是主人公窦娥的一个反衬角色.  相似文献   

4.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具经典性的作品,乌苏拉则是这一作品的核心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她具有一种光束性的作用,照耀着小说的其他人物,从整体上,从化内蕴的角度挖掘这一形象的深层意旨,指出这一形象具有母性神色彩,“她”既内有作为明衍生根底的健全理智,又显示出始终悲悯关爱一切苦难生命的顽韧意志,实为《百年孤独》寄寓的一束强劲的济世光芒,而她极富悲剧性的孤独命运则展示着马贡多明史亦即人类明史的生存迷误。  相似文献   

5.
张洁的<方舟>、铁凝的<对面>、陈染的<私人生活>、卫慧的<愈夜愈美丽>是分属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几部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演变,可以找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文学史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有两部具有截然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一直耀眼夺目.一部是浪漫主义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作品<蝴蝶梦>;另一部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作品<名利场>.这两部风格炯异的作品,立足于19世纪的英国上层社会现实,从不同的角度着力刻画了有着惊人相似命运的两个女性;<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名利场>的女主人公蓓基.本文作者力求解释出,英国19世纪社会现实外在的繁华背面有血泪的控诉;女性本身的悲剧命运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几乎占了五分之三,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新旧两类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势>历来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出路的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作品.  相似文献   

8.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1950年出版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84年出版的<情人>和1991年出版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都描写了同一段情感故事中的同一个情人.但是,在三部作品中情人却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种族身份.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其形象变化不定背后的种族因素.  相似文献   

9.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是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作品中以巨大的悲剧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并深刻揭示出了悲剧的审美本质.本文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出了<第六交响曲>审美学上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林格按:今天读到梁晓声老师的一篇回忆文章,想摘录给大家共享.我上大学的时候,听过梁老师的讲座,其深刻性很震撼.梁老师现在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他还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作品&lt;今夜有暴风雪&gt;、&lt;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gt;、&lt;年轮&gt;等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另外一部作品社会学著作&lt;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gt;,具有独到的价值,建议读者有时间可找来看看.另外,记得在中南海上班期间也确实领略了温总理的和气、严谨与公仆形象,当时他是副总理,他经常到各办公室走一走,和年轻人打招呼、微笑,偶尔提醒大家空调不要开得太大,要注意节约电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