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例1】“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共同财富。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遗产全部5个类别的遗产,这在《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中是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例如故宫;世界自然遗产,例如九寨沟;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例如泰山;文化景观遗产,例如庐山;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例如昆曲。——摘自《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敦煌莫高窟……于1987年11月被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到2002年,已有124个国家的7300处遗产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特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包括文化、自然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最近又增加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的口头文化表述形式。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 ,是指全世界各国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 ,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自然与文化遗产 (即双遗产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档次略低于文化遗产 )等 4种。申报“世遗” ,是联合国开展的一项国际性活动 ,旨在承认这些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并通过国际社会的多方合作 ,使之作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便能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成员国的共同保护和集体援助 ,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 ,联合国都曾拨出巨款加以修缮保护 ,尤其在战争中 ,…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类型多样,内容纷繁复杂,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包括所有遗产类别,中西方兼顾且重点放在国内。自然遗产要突出其科学与美学价值,文化遗产要突出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和社会学内涵。建议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六章节,包括世界遗产的基本认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复合遗产与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遗产与世界遗产可持续管理。针对具体的世界遗产地,可以按基本情况、WHC的评价、遗产地构成、突出的普遍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到2002年,已有124个国家的7300处遗产成为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部分遗产地周边出现一些开发不当的事件,使遗产周边环境保护受到威胁。该文立足于有关事件,在总结造成世界遗产地周边不当开发的原因基础上,重点针对遗产地周边环境保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而推动中国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一首脍炙人口的《蓝蓝泉州湾》,缓缓铺开了一幅蓝色的历史画卷.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22个遗产点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见证着"刺桐"这座古代"东方...  相似文献   

9.
铜绿山古铜矿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古代手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历三千年而炉火不灭”,其高效、集约的可持续矿冶开发历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生产传统和身份认知。这种生产传统作为反映古代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具有普遍的价值。文章通过将铜绿山古铜矿工业遗址与世界遗产名录中亚洲及欧洲等地的矿冶工业遗产进行比较,进一步明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与民族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是人们对工业时代生态破坏、传统文化失落等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世界遗产"的提出和遗产事业的发展也是人们追求人类认同的一个基本表征。然而,"世界遗产"必须具备"普遍价值"的言说,所表达的只是人类认同的一个愿景。确定缔约国地位,完成申遗的过程以及对遗产进行保护等与世界遗产紧密相关的各种事项,都明确肯定了民族国家是"世界遗产"的实质性拥有者。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所在国国家文化的名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根本上说就是将多元民族文化融和到民族国家的文化符号之中的结果,从而具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发展的见证。对其研究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工业考古学"。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可参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建立,对其价值构成的分析可从历史、科学、艺术、精神、使用5个方面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全国性的申遗热潮再度升温。西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也非常重视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本文分析了中国西部已有世界遗产的分布格局,并统计了西部地区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提出宜大不宜小、宜精不宜粗、宜特不宜平和宜并不宜孤的四项对策性原则,以有利于西部地区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能科学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遗产旅游地营销管理中的组织机制及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遗产”的出现而衍生的遗产旅游业,既给中国旅游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产生了显著的旅游经济效益,又对旅游地传统营销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带来了重大挑战。文章在对遗产旅游地传统营销管理方式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依据遗产旅游地营销管理及营销运作所需要的组织设计和资源支撑,针对遗产旅游地营销管理中的组织机制展开研究,提出了构建一个政府领导、多方力量共同分担营销、一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营销工作的组织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大鲵的生计发展和生存地的保护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遗产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与遗产地保护形成了矛盾。在对张家界大鲵生存的生态特征进行介绍后,利用SWOT模型综合分析了大鲵栖息地自然遗产旅游所蕴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解决自然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存。对自然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而景区经营权转让却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代际公平原则。在现实奈件下,保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建立评估监测体系、狠抓世界遗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遗产管理者与旅游管理者并非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是有着广泛的共识基础和利益诉求。在原真性的追求上,二者有着共同的责任。围绕原真性,努力作好遗产的保护、展示和解说工作,是实现遗产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途径。文章对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原真性概念演进略作铺陈,并以此观照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工作,发现蒲壮所城在遗产保护、展示、解说和宣传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改进的主要路径及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的最初的、原始的生态环境即元生态环境,它具有脆弱性和唯一性.因此对世界遗产的开发都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道教名山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保护与开发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应在切实保护现有遗产的前提下,努力恢复武当山原有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