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一书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问题最重要,问题是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深入思考的开始,有问题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创新之源.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相似文献   

2.
2018年北京大学博雅计划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包括20道单项选择题,每道题答对得5分,答错扣1分,不答得0分.本文是考生回忆版,缺少第7,8,18,19,20题,试题中第2,14,17题是数列问题,第11题是方程问题,第4题是三角函数问题,第5题是不等式问题,第10,13题是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第6,15,16题是排列组合问题,第1题是古典概型问题,第9题是复数问题,第12题是平面几何问题,第3题是数论问题.整体难度不大,本文给出其详细解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三琴 《考试周刊》2015,(14):83-84
<正>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被称为问题意识。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问题是学习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  相似文献   

4.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研究性学习,却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  相似文献   

5.
(十)总分性提问。就是所提的问题,既有总问题,又有分问题。总问题,是分问题的概括,并且包涵了分问题的全部内容。分问题,是总问题的具体化,是通向总问题的桥梁。一些教师,所以对学生“启而不发”感到苦恼,恐怕是他们提的问题不完整,不严密。就是说,他的提问,往往只有总问题,没有分问题。由是观之,所谓“启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仔细审题,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分析题目条件,理顺关系。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是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对于行程问题中的各个问题,又要结合其具体的特点分析。其中,相遇问题的总速度是两者的速度和,追击问题的追击速度是两者的速度之差,环形跑道问题是特殊的相遇或追击问题,航行问题中的顺流速度是静水中的速度加水流的速度,逆流速度等于静水中的速度减水流的速度,火车过桥问题,要分情况处理是完全过桥还是完全在桥上。  相似文献   

9.
关于电磁感应问题的题型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4类,一类是关于运动学的问题,一类是关于牛顿定律的动力学问题,一类是围绕动量和能量的功能综合问题,最后一类是图象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综合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图象问题的考查在逐步升温,应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0.
问题和习题的区别。习题,英文是exercise;至于问题,英文则是problem。一般来说,问题的范围要大些。数学问题分两类:一类是常规的,即背景简单、条件明确、答案唯一、解法常见的问题,习题和考题中多半是这类题目。另一类是非常规的问题,这类问题设置的情境相对复杂、条件隐含、答案开放,没有现成的解法可以套用,常称之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所谓问题解决,专指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巧妙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问题教学给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问题从何而来?问题设计如何优化?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一、问题从何而来问题来自学生预习。问题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提出,最高境界应该是问题由学生提出,并且由学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敢于提出问题并善于提出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提问是每堂课的关键。听课中我们发现一节课中教师虽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大量的是琐碎的问题,必然造成知识点的支离破碎,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并提炼出一两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它能改变课堂冗长、繁琐、低效的状况。而其他的问题往往是由这个核心问题派生出来的,或与这个核心问题息息相关。抓准了核心问题,那么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聚焦点,学习的主线就清晰了。一、核心问题的特征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其他问题都是与之存在逻辑联系的派生问题,解决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但不能将民族问题等同于社会问题,将其泛化。之所以将民族问题泛化,其主要原因一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些失误,二是庸俗民族认同观的影响,三是对民族问题内涵认识的不同。因此,要准确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克服泛化民族问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力,这里所讲的问题是展开数学课程的"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它包括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创设悬念提出问题;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产生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问题意识"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情境.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设置问题与形成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设置问题是手段,形成问题则是效果。设置问题的主体是教师,形成问题的主体则是学生。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心理不易产生大的影响,自然也不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真切的问题;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对形成问题的解决缺乏信心,自然难以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而教者努力使学生形成真切的问题则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文学研究要提出问题和对问题加以思考,文学研究没有现成的公式和模型,在研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对问题的把握如何来决定研究价值的高低。问题意识是文学研究最核心的东西。从三方面来思考。首先,厘清什么是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它可以是文学问题,可实际上更多地是文学之外的问题,研究者需要从文学之外的角度来看文学。其次,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往往是环环相关,一个问题的提出不是简单地得到是与否的答案,而是由此问题引发出来其他问题,形成一个彼此有关联的问题簇、问题群,这样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可以构成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其三,文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是相关的,提出问题是引出一种思考的角度,解答则是拿出相应的思考结果,各有其作用,解答并不是单纯对于提出问题的回应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择校源于竞争性追求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在城市中的主要表现是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也是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说它是老问题,是说择校问题隐性存在由来已久,公开化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说它是大问题,是因为择校问题处理不好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问题;说它是难问题,是因为根本性转变择校现状非一部门之力可以达成,亦非一目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