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到3株链球菌,并进行了病原学鉴定。细菌在形态上呈链球菌的特征,β或α溶血,分离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相似,且都不与A~G链球菌群特异性血清发生凝集。经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均为猪链球菌2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分离株对小鼠的毒力较低,但能在接种细菌12~15d后使小鼠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8-2019年7个批次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毒力基因,以及药物抗性基因的PCR扩增,为畜禽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并对其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病死鹅的肝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并提取分离菌DNA模板、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对比,并对其相关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PC R扩增.结果:从上述试验中分离到7株肠道沙门氏菌.7株分离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2株扩增出blaterm-1基因,3株扩增出baCMY-2基因,6株扩增出卡那霉素耐药基因aasA1,7株均扩增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均未扩增出喹诺酮耐药基因qnr,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株扩增出肠毒素基因stn和菌毛素基因inv J,3株扩增出菌毛素基因sip A,均未扩增出毒力岛基因misL和毒力岛基因ss aB.结论:7次送检鹅死亡原因是肠道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7株分离菌均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及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皖北地区羊养殖场中所采集的37份腹泻羔羊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进行测定。方法:将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药物敏感性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分离细菌37株,经生长特性、生化鉴定及16S rRNA测序对比序列确定分离菌均为大肠杆菌。致病性检测大肠杆菌中有21株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中Stx-1毒力基因和Stx-Ⅱ毒力基因分别占比8.10%和48.65%,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在本次试验中未检出。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6组耐药基因中tetA(97.30%)和qnr(83.78%)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9.19%和94.59%。结论:皖北地区部分大肠杆菌存在致泻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楚雄州医院SICU病房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4年间楚雄州医院SICU病房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SICU病房共检出临床感染病原菌8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1株,占15.7%,革兰阴性菌752株,占84.2%。这些菌株分别来自痰、尿、血液、胆汁等,以痰标本多见。在检出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2009年22.1%,2010年30.9%,2011年47.5%,2012年54.3%。从药敏结果看,SICU病房中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未发现对碳青霉烯酶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医院SICU病房中的感染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区域性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菌属包含6个种,毒力各有差异.在细菌耐受环境粘附侵袭及细胞内感染过程中,毒力因子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毒力基因常聚集为毒力岛,其中PrfA依赖型毒力基因簇(LIP├1)与内化素岛(LIP├2)是致病种最重要的两个毒力岛.单核细胞增生的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它的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于充分了解李斯特菌致病机制及有效防制该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疑似仔猪水肿病病料中通过细菌分离、生理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PCR试验,分离到了10株致仔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利用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的1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大肠杆菌对2种抗生素都耐药,且许多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7.
安徽灵璧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安徽灵璧县虞姬乡的大豆根腐病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经诱捕分离,从发病田块的土壤和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到3株大豆疫霉菌株;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物为大豆疫霉;生理小种测定表明,3个菌株的毒力结构与已经报道的大豆疫霉菌株不同。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和植入医疗器械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这些感染的发生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详述了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与HI试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病毒回归试验确认为鹅副粘病毒 ,并命名为WF0 0 G株。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 ,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鸡脑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 (IVPI)分别为 4 4 8h、1 81和 2 32 ,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 (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 ,属强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院内感染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 自动鉴定及药敏仪鉴定菌株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705株,其中主要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46株(20.71%)﹑大肠埃希菌104株(14.75%)﹑肺炎克雷伯菌79株(11.21%)﹑鲍曼不动杆菌54株(7.66%)。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除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生儿早发型无乳链球菌(GBS)是一种可致婴儿脑、肺和眼部发生感染甚至死亡的细菌。筛查其感染风险因素并建立概率预测模型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分析GBS菌株的耐药类型和耐药基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创新点:首次归类了新生儿感染GBS的众多因素,按照孕妇、分娩过程、胎儿因素分为三类,统计筛选出重要风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的概率预测模型,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筛查到了相关耐药基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和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实验组135例早发型GBS感染和对照组234例无感染的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和标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构建概率预测模型,采用传统的药敏实验对所有GBS阳性标本进行耐药分析,同时PCR筛查耐药基因并测定序列。结论:这9年间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孕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这三项因素与感染GBS的结局存在显著关联,由此得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感染GBS的概率。135株GBS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51.11%、80.00%、91.11%,同时未发现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呋喃妥因、力奈唑胺的耐药性。PCR筛查发现aac6、ant6-Ⅰ、aph3-Ⅲ和TEM四个耐药基因,其中aph3-Ⅲ仅存在于耐药株中,而测序发现aac6基因在非耐药株中相比耐药株存在一个缺失突变。临床上尽早对患者分离的GBS药敏试验,有助于合理用药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泉州湾滩涂近年来经常发生虾的大规模爆发性疾病,而气单胞菌属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利用气单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RYAN从多发病的旧虾池分离到1株细菌,该细菌经形态、染色、生长特性的观察及一些生化特性的鉴定,初步确定其属于气单胞菌属.经人工注射海鳗感染试验,证实其毒力远高于对照嗜水性气单胞菌株,该菌可能是该区罗氏沼虾的疫情爆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犬外科感染多以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混合感染为主,但近年来混有念珠菌、霉菌等真菌感染的病例呈增多趋势。文章对18例外科感染宠物犬创口中可能存在的白色念珠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8株样本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5株,分离率达27?8%,说明白色念珠菌在犬外科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金华市某医院细菌室2005 ̄2007年度分离的5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分析,K-B纸片法做药敏试验并用NCCLS标准判定结果。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各科室分布为:ICU 37株,占64.8%;神经内科8株,占14.0%;呼吸内科3株,占5.3%等。在标本中的分布为:痰液55株,占96.4%;尿液1株,占1.8%;穿刺液1株,占1.8%。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1.1%,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5.4%。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临床上的分离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在ICU室,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通过污染的自来水、体温表、导管、喷雾气、介入性治疗、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且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监测其耐药性和耐药趋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和API系列鉴定;用微量稀释监测15种属816株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百分率。结果病原菌共8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92株(72.55%),革兰氏阳性球菌224株(27.45%),除天然耐药外,革兰氏的性菌对舒普深的耐药率最低(0.00~10.8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1.11~100.0%);除MRSA外,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的耐药药率低(0.00~3.8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53.33~92.50%)。结论分离菌株的分布越来越广,院内感染的常见菌在各种菌中所占比例高且耐药最严重,经验治疗细菌感染应根据耐药率监测结果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将各种养鳖池中的水体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经细菌学鉴定为四种菌种: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s),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弗劳地氏枸掾酸杆菌(Citrobacter frieundii)。四种优势菌混合液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强氯精的杀菌效果最佳,生石灰其次,漂白粉最差。毒力测试发现四种细菌都有较强的毒力,24小时内,腹腔注射的各组供试小鼠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现状,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或API鉴定系统及K-B法,对1326份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326份合格痰标本分离检出病原菌982株,检出率74.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共540株,占54.9%;革兰氏阳性球菌共196株,占20.0%;真菌共246株,占25.1%.1326份合格痰标本中检出存在混合感染的标本176份,占13.3%.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对氨苄西林耐药力最高,234株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菌89株,占38.0%;5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20株,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7.5%和97.2%,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其次对环丙沙星较敏感.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MRSA57株,占63.3%;75株表皮葡萄球菌检出MRSE42株,占56.0%.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但真菌引起的感染高于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混合菌感染占了一定的比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四川某规模化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的病猪关节液、心包液、肺脏等病料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经细菌分离培养特性、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PCR扩增,确定分离菌株为HPS.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HPS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甲唑、林可霉素、苄唑西林等多数抗生素耐受,而对新霉素、头孢噻肟等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大肠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程度.方法:无菌采集疑似为大肠杆菌病病人的尿液或血液进行分离培养,细菌学检验,鉴定出大肠杆菌9株,对4株大肠杆菌鉴定血清型并对3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菌株的血清型复杂,共有O148、O1、O101、O142、O26、O136种,有的菌株多达3种;3个菌株均表现出对呋喃妥因、壮观霉素、氯霉素、多黏菌素B敏感,对羧苄青霉素、氟哌酸、先锋V、林可霉素、头孢孟多、环丙沙星等常见药物均耐药.结论:张家口地区可能存在多种血清型的高度耐药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