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成功的开始。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短短的45分钟里,如果开场白讲得好,就会抓住学生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对上好一节课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一堂课的“开场白”──“新课的引入”是十分重要而不容忽视的。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新课引入”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顾名思义是一上课就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它的优点是紧扣主题,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2.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语文素质又怎能提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X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课堂是一潭湖水,那么“活”的问题便是激活湖水的催化剂。怎样设计“活”的问题,是这一课型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开放教师的思想,活化教师的思维反思传统的教学,就提问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较为死板、乏味的,如“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征?“”词语表达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似乎逢问必有“什么”,这样毫无生气,毫无人情味的机械的问题,每节课都缠绕在学生的耳边,久之便成了课堂的催眠曲。这样的课堂怎能成为学生的乐土,又怎能激…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课题引入过程中,创造学生积极的情感能刺激他们智能的增长,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学习信心,推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认识活动高速进行。由此可见,一堂课的“开场白”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课题的引入”,讲好“开场白”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平几教学中“课题引入”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邹爱琴 《科学教育》2008,(3):F0003-F0004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开场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一次好的新课引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6.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形成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良好的“开场白”。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分析了“开场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设置课堂的“开场白”,就能达到“首因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新课引入的趣味性 一堂好课如能加上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势必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例如:上第一节化学课,我给学生讲了一则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传说有这样一支“魔棒”,有了它可以把顽石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接触一下树皮,粗糙的树皮一下子成了光彩耀眼的锦缎;用它碰一下无名的小草或者香灰能变成救死扶伤的神丹妙药;用它拨一下高山峻岭,马上天崩地裂、河流畅通……为了寻求“魔棒”,人们历尽了辛苦。随着科学发展,如今人们真的找到了这自然科学的“魔棒”。你们猜这“魔棒”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化学”。紧接着我又做了几个趣味小实验,学生们兴高采烈,这时,我对学生说:“你们想知道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吗?学好化学,就会明白了。”这样引入,就能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欲。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学、会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课堂上,我始终朝着这一目标去努力。一、开好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如果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第一次上英语课,我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用英语作开场白。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我,接着我问:“你们想知道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们,而是又重复了一遍,他们的心情更加急迫了,吵嚷声一片。这时,我才不慌不忙地说出开场白的汉语意思…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小说、电影,往往有一个出奇制胜的开端.把读者、观众的心情一下子吸引过来。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开场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今天,你夸人了吗?”这是我最近跟学生交谈时的固定开场白。  相似文献   

11.
1.一位化学老师走进教室,吸了吸鼻子后问学生:“今天上午食堂在炒什么菜啊?”“炒腊肉。”“你们怎么知道的?”“风吹过来,我们闻到腊肉的香味。”老师笑着说:“这叫分子的运动,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一位数学老师上“方差”一节是这样开场的:“要从两名体育平均成绩完全相同的学生中选一名参加县田径比赛,这两名学生争执不下,‘官司’打到学校领导那里,领导也不好确定。最后,一名数学老师公正地作出了裁断。数学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方差’问题。”在上述两则开场白中,教师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相似文献   

13.
精心设计导语 优化课堂教学佟秀菊在授新课之前,适度地把文章的作者、内容、学习要点、时代背景作一些交待,非常重要.怎样“交待一?或用寓言故事,或用实物,或采用悬念等,这就是“导语”。所谓导语就是开场白,极富有吸引力的开场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要上好一堂英语课,特别是英语听说课,“开场白”很重要,它既是教师送给学生的课堂“见面札”,也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训练听力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且,一个简明、扼要、生动、具有听说效果的“开场白”更能引起学生(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听说并进的目的,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节课的开始,总要有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很多教师常常这样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讲……这一节我们讲……”,这样的引言平淡无奇,表面上承上启下,实际上未能把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未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高尔基说过:文章的开头和定调,一定要好。教师讲课也是一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和讲课的开端有着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都在说明开头的重要性.同样,在教学中巧妙而恰当地引入新课是一堂课成功的第一步.物理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开场白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必会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因此引入新课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课堂引言要生动、形象、简炼 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英语单项填空题难吗?”这是一次平行班高考前单项专题讲座中老师的开场白。问题一问,教室里就像炸开了的油锅,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但大多数学生都是愁眉苦脸,哀声一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开场白也叫前言,从形式上看,开场白有无声和有声的.从内容上看有直奔中心,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启发谈话等多种形式.恰当的开场白可以克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唤起学习动机,缓解教学难度,培养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刚接触作文教学的学生,都认为作文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对作文有一种神秘的感觉.由于这种心理压力的产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开始前,如果我们这样开场:“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昨天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选一件说给大家听.”然后叫学生把说的写在纸上,同时告  相似文献   

20.
袁虎 《四川教育》2008,(1):48-48
现在不少的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气氛十分活跃,但静心观察,却不难发现这里面有“假打”的成分。部分老师对落实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意识还是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也就是说,讨论归讨论、交流归交流,可学生说完之后,教师仍然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走到自己预设的教案上或心目中的那个“标准答案”上来。于是乎,他们并不太在意学生说些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的认知障碍是什么,而是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将学生引入“正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