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新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又不能仅仅理解为书面语言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以下这则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案例,或许会对同仁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按照课程标准的解说,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或许是因了浪漫的缘故,或许是因了语文的浪漫特征,拿到初二语文课本的第一天,我在书的首页默默地写下了以下几行字:以青春之心灵,携青春之少年,唱青春之语文。正是这朴素的几行字启迪着我在一年的教学中,面对着亦生亦友的青春灿烂的笑脸,去实践着我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各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写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较多,语文教学中费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尤其突出的是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林 《广西教育》2012,(29):20-21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范畴应该和生活的范畴相等,强调实践正是回归到了从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正道上来。语文学习面广量大,语文实践涉及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在语文学习中,重视实践必须要有一个抓手,才能保证实践落在实处,才能使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介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来,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语…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的教育特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与生活脱节,只知死记知识而不会"活化"运用。语文与生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怎样还原"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6)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进入  相似文献   

9.
杨成海 《贵州教育》2014,(14):34-37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母语教学的固有特点,比如孔子和他的学生周游历国,就是一边生活,一边实践,一边学习,这是典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明显是针对单纯地为学语文而学语文,单纯地教教材,单纯地学知识。“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语文教学就应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巨大空间,应该以“在活动中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教学尝试,注重情境设计和活动设计,组织小组讨论与班…  相似文献   

12.
王海霞 《辅导员》2014,(15):85-85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毋庸置疑,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是仅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可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练、用,注重在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毋庸置疑,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是仅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可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练、用,注重在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到语言环境限制,学习语文目的不明确,语文实践方法、手段又很单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教育的特点重新进行了阐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去体会、掌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语文实践。"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生活化的,一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起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架起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我们的传统语文课堂过于强调学习功能,忽视了营造温馨乐  相似文献   

17.
新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从教学的操作层面上讨论,我以为新课堂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活动充分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用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六大解放”。一、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嘴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其中,中学生课外阅读这一板块几乎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语文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恐怕也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应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学习虽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也决不能把学生封锁在教室里,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到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