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意尽则止     
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考诗。这种应试诗形式上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  相似文献   

2.
意尽则止     
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而考作诗。这种应试在诗的形式上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主义。但是也有敢于破格的。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一诗,描写雪后远眺终南山的情景,只有四  相似文献   

3.
意尽则止     
唐朝以待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考作诗。这种应试诗形式上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  相似文献   

4.
戏曲的语言,有念白和唱词之分,念白又有无韵和有韵之分,唱词也有一韵到底与多韵角之分,但是,概言之,都应该有诗的韵味、词的节奏感,讲究韵律。有人把戏曲唱词称之为“能唱的诗”,这是确切的。好的唱词,应该是一首美的诗! 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韵律美的语言,字分四声,平仄分明,韵域广阔,铿锵恢宏,为戏曲语言美的韵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湘绮危楼湘上文,才情海内旧传闻. 骚坛世谚称三上,著度予思占一分. 蠹简思人雠豕亥,逸诗听鬼唱秋坟. 石岩回浪昭潭月,酿作南天五色云. 这是民国年间著名报人、诗人,被誉为诗界捷才的张平子写的一首诗,题为《黄茅山馆湘潭文献集会叠前韵》.该诗内容深刻,言辞清丽,风格清新,用典贴切.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岭南诗僧领袖、海云诗派的开创者函罡(1608-1685),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俗名曾起莘,字宅师,番禺迼径村人。他创作的两个大型组诗《天然和尚梅花诗》和《丹霞老人雪诗》(简称《梅花诗》、《雪诗》或梅、雪诗),各120首,体裁不一(每组五、七言律、绝各30首),以韵系之。才情  相似文献   

7.
本书汲取全国多位楹联家关于长白山的楹联、诗、词、赋而成。既展现了中华书法的艺术精华,也便于读者了解神秘美丽的长白山。这本《联墨长白》与《长白诗墨》是一对姐妹花,诗联墨韵,同颂白山,堪称绝妙佳构。书者徐邦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他用自己的一管毛锥,把长白山、长白山诗词结成一璧,真是一件极富创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唐代省试诗     
省试诗是唐代进士考试的一种诗体。唐代科举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称为岁举。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其中进士科的省试,唐初只试策文,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起,改为试帖经、杂文、策文三场。其中杂文试约自中宗神龙前后开始,基本定为诗、赋各一首。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相似文献   

9.
意尽则止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是一首不合格的应试诗。公元七二四年,唐人祖咏应进士试。唐朝以诗取士。规定凡应试者须写六韵十二句,至少也应写四韵八句。祖咏写的这首应试诗,显然不合规格。史称祖咏作诗长于写景,“用思尤苦”,“调颇凌俗”,以这首《终南望余雪》而言,写得也是蛮好的,有景有情,情景水乳交融。但考官不买帐,认为它只有四句,不合规格,祖咏不肯媚俗,只说了“意尽”两个字,不愿增添一字。考官万万没有想到,这首不合格应试诗,竟然冲破了时代藩篱。成为千古流传的诗篇。写诗做文章,人人强调意尽则止。其理不言而  相似文献   

10.
《诗式》存在三个版本系统,即五卷本系统、《吟窗杂录》本系统和一卷本系统。吟窗杂录和五卷本相比可见:《诗评》由五卷本《诗式》"评曰"冠首的条目辑录而成,反映了《诗式》成书过程的理论修订。  相似文献   

11.
绍兴莲花落     
汤涌 《浙江档案》2006,(8):48-48
在2005年浙江省政府公布的全省首批非物质化遗产名录中,绍兴莲花落也名列其中。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颜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初期,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其后方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称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  相似文献   

12.
郝方方 《大观周刊》2011,(31):131-132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诗,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他的中诗英译进行分析,旨在探析韵体译诗的利与弊,以便使该译诗理论在“扬弃”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顾炎武在《诗本音》、《易音》中多用小杠标示韵段、指明韵例,与字下注音相比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包括指明同一部而有亲疏、同一声而有亲疏,提示异部字压韵,提示被离析韵字的压韵情况等,不可轻忽。而从小杠的特殊作用中,又可见顾炎武所未曾系统阐明的古音学思想,这些对于全面了解顾炎武上古音研究的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佩文韵府》是清康熙年间张玉书等人编纂的,一九三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曾以“万有文库”本出版过。该书收录了不同的单字一万个,引录文章典故不下一百四十万条。每条词目下注明出处,有的还注明谁人所作,少数则引有篇名。其体例是按平仄一百零六韵的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每字先注音,后释义,再列词语叫“韵藻”;“韵藻”下面有引诗,出处都在该条下查到。“韵藻”最后列有“对语”、“摘句”,这是从古人名诗对里摘来的,专门供给写诗词的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宋拓黄文节公《此君轩诗》刻,原诗作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是黄庭坚题祖元大师居所此君轩之作,后被祖元摹勒刻石于轩中。黄庭坚贬谪戎州期间,共作过三首《此君轩诗》,同韵同调,所赠亦均是祖元和王庠二人;但因诗作产生时间与书写赠送时间不同步,摹勒上石及黄庭坚诗集编订所据底稿不同,故三诗的写作年代颇为混乱。本文先从文献、书法碑刻以及黄庭坚与祖元和王庠之交游着手,厘清三诗的写作时间和顺序,进一步考察此君轩三诗的墨本和拓本流传情况。国博所藏宋拓本是黄庭坚三诗中唯一保存的宋拓本,弥足珍贵。元符年间是黄庭坚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段,存世黄书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作品创作于此时,且三诗题跋丰富,不但包含着书法见解,还反映了黄庭坚在戎州期间的交游和人情世故,为我们全面了解黄庭坚书艺与书法见解提供了最直观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胜利报》编辑王存政和吴国不合买了一台闹钟送给我。这是一个普通的钟,然而又是一个不平常的钟,因为其中含有一段深情的故事。去年8月21日,五团场煤矿矿区哈里套克山发生了罕见的雪崩。3天后,我就看到了报道这次雪崩情况的一篇通讯,作者就是王存政。5年前《胜利报》刚复刊时,他任编辑,后考入广西职工大学新闻系深造。他在回“娘家”实习期间,正碰上这桩突发新闻。虽然写得仓促,但文中饱含真情实感,结构富于蒙太奇的跳跃性,文笔充满诗的韵  相似文献   

17.
《佩文韵府》与《骈字类编》编排体例之比较征安吉(新疆教育学院图书馆)《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的一部专攸文章典故、词藻丽句的大型工具书,它是在元代《韵府群玉})和明代的《五京韵瑞})两书的基础上扩增、修订而成的,刊引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且年)占“佩文...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宗朝,左拾遗窦叔向工于五言诗,名冠流辈,其五子常(中行)、牟(贻周)、群(丹列)、庠(胄卿)、巩(友封),皆以诗名于当时,人称"五窦",唐褚藏言编《窦氏联珠集》,收五人诗共一百首,《四部丛刊》三编据嘉业堂藏宋刊本影印,弥足珍贵,而《全唐诗》卷二七一收五人诗一百三十首,卷八八三补窦巩诗一首。五窦创作了大量的酬唱寄送诗,涉及到许多王公卿相、文人士子,交  相似文献   

19.
蔡大鼎汉诗,是琉诗绝响。蔡的创作生涯与琉球国寿命同告终。蔡孝亲忠君、忧国思乡.倾慕中华文化,盛赞闽都薪传,放歌三山史韵,关注左海民俗,迷信神祗。并重域外交往。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志中,有数种内地难得一见的金元时期山西刻本。如:《新刊韵略》,系元大德十年平水王氏中和轩刊至治年间增补本。该书五卷五册,第五册末有一单行墨围牌记,题"大德丙午重刊新本平水中和轩王宅印"。该书曾经适园张钧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