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稿之余,翻翻稿费单附言,觉得挺有趣。在这2厘米宽、5.5厘米长的简短附言栏里,各新闻单位发挥它的作用大不一样,有的空白,没有一字,有的附言叫你看了心里甜滋滋的。稿费附言不会直接影响办好报刊、电台,但是好的附言有助于加强报社、电台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天,邮递员递上一份稿费单让我签字,一边喃喃而语:“这家报社怎么这样没出息!”我一看,汇款金额:2元;汇款人名址:攀枝花市日报社;附言;补上月稿费。开始,我也很纳闷。但又一想。不由得向邮递员解释起来:“这家报社不是没出息。而是精神很可贵。”  相似文献   

3.
前两天,邮递员边递一份稿费单让我签字,边喃喃不平道:"这家报社怎么这样没出息!"我一看,汇款金额:2元;汇款人名址:攀枝花市日报社;附言:补  相似文献   

4.
日前有位好动笔杆子的朋友来串门,闲聊中她提到最近被克扣稿费的事:去年她曾给一家期刊投了篇万字的文稿,一直音信杳无。最近突然接到一张稿费汇款单,在“汇款人附言”里汇款人写道:“99第一期稿费,扣除订刊费60元”。且不说去年的稿费在一年后才汇达(未免有些太不尊重作者了),也不说万字文章仅得40元稿费,最让我的朋友迷惑的是,她并没有去函申请订阅该刊,也没有按期收到过该刊,只是偶尔收到过一、两本(她还以为是该刊将她作为“骨干”作者赠阅的呢),不知为什么要克扣60%的稿费强行订阅该刊?这件事的确让人感到蹊跷。这件事涉及的一些问题不能等闲视之。首先,万字文章仅发100元稿费,即千字10元,标准太低。按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稿费  相似文献   

5.
每当收到报社汇来的稿费单时,我首先是把「汇款人简短附言」那一栏撕下来。积以时日,不料竟攒了厚厚一摞。闲暇之际,翻阅这一小块「天地」,偶有所思。这片纸虽小,约略可以看到一个新闻单位对于作者的态度和工作作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每次写有播出时间、  相似文献   

6.
一位同事在《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不久便收到该刊一式两份的“稿费签收单”,上面嘱咐作者收到稿费后及时将签收单寄回一份。此举令人叫好!  相似文献   

7.
感言稿费单     
当了20多年的专业通讯员和自由撰稿人,收到稿费单数以千计。留心稿费单,我感慨颇多,归纳如下:请多写几个字在有些报刊寄来的稿费单上,“汇款人名址”栏里一片空白,既无报刊名称,又无报刊地址,唯有一行由6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邮政编码。究竟是哪家报刊寄来的稿费呢?作者不得而知。别把作者的姓名写错了我的姓名,出错率最高的是“昌“”方”二字。比如:常将“昌”写成“吕”“冒”“晶”;将“方”写成“芳”“云”“元”等。笔者自忖,出现这些错字的原因,除了笔误外,大多是因填写稿费单时字迹潦草所致。据此,敬请报刊的财会人员填单时细心点,并…  相似文献   

8.
稿费小议     
只知道有的“倒爷”靠吃“回扣”发财起家,却未曾听说有的领导干部用“回扣”通讯员稿费来解决办公经费的事,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据悉,本市某些单位将通讯员所得的一点点稿费,按比例扣留若干用以补充办公经费。该领导的这一“土政策”引起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一位同事在《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不久便收到该刊一式两份的“稿费签收单”,上面嘱咐作者收到稿费后及时将签收单寄回一份。此举令人叫好! 时下,发表了文章收不到稿酬已是相当普遍的事,究竟是报刊资金短缺无力支付还是因为内部管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地市电台广告经营中.有的几乎完全依赖于“医药热线”广告.使广告经营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发现。“医药热线”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左右.有的高达85%以上.更有某台的一个频率一个月“医药热线”收入竟占到广告收入的96.7%。致使电台广告处于畸形发展的病态.严重影响到电台广告乃至电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也算评报     
寄发稿费是否及时和准确无误,大概也可以观照出一个报社的作风来。如果老是对作者漏寄应得的稿费,那至少可以说明报社的某个部门或环节出了纰漏,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去年底某省报发表我一则言论文章,稿费迟迟不见寄来,遂于4月上旬函询有关编辑,至4月底收到了这笔稿费。函索后即能补收到被遗漏的稿费,这件事也就算了结了。谁知此事并未结束。6月初我又接到该报总编室汇来的一笔为数15元的稿费,汇单附言栏注明: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11)
让稿酬单多一份温馨文/贺煜稿费是新闻出版等单位在发表著作、译稿、图画、照片等的时候付给作者的报酬。稿费通知单是联系新闻出版单位与作者的一个纽带,一座“桥梁”。当今一些报刊社已没有给作者寄送样报样刊的习惯了。一日,稿费通知单忽从天飘然而降,让作者惊喜之...  相似文献   

13.
每次在《贵州新闻出版》杂志发了稿子,都能及时收到稿酬和样刊,令人十分高兴。而最近收到该刊的一张汇款单,更令人感动不已。这次稿酬不过比平时稍晚寄了半个月,而且又是因为过年,可责任编辑却很不安,在汇款单上留下一则附言:“由于春节前工作忙,邮局寄钱的人较多,没时间排队,故稿费寄迟,望谅。”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类型化电台在我国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学者开始探讨类型化电台的发展前景,有的电台进行了类型化的探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频率着手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类型化流行音乐电台”,东广新闻台则运作“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南京音乐台也“嬗变成为省内第一家完全按照类型化模式操作的电台”。这些情况都表明,类型化电台正越来越受到广播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每天拆阅来稿,常会发现一些作者在稿件前附上一页“附言”。细读这些附言,觉得很有意思,从中多少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和心态。粗略归纳一下,这些附言可大致分为几种类型: 一曰恭敬型。有些作者在“附言”中对编辑充满敬重之情,称之为“老师”,要求给以“指教”。我们这些资历尚浅的青年编辑看了后有种“不敢当”之感,进而觉得下笔沉重,不敢胡批乱改,好像真的做了“先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新闻界》今年第2期开辟《在二三线》专栏,笔者认为这个专栏设得好。正如编者按中说的,通联、校对、资料、排印、后勤等二三线的同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工作,为保证新闻报道任务的完成,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同志都知道,二三线的同志确很辛苦。就拿通联部门来说,既要登记和分发稿件,又要建立和管理通讯网,联系通讯员工作真够繁忙的。由于事情繁杂,也就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譬如,有的新闻单位采用了通讯员的来稿,除汇去一笔稿费外,既不寄剪报,又不在“汇款人简短附言”栏中通知在某日用了通讯员的某篇稿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全国部分市级广播电台新闻部,以“交换新闻,互通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为由,倡议全国各市级电台互相提供新闻。由于对各电台新闻部成员有“利”,便群起响应。他们把一些稿件打印几十份、甚至上百份,以电台的名义,有的还加盖电台公章,寄往全国各地市级广播电台被优先采用,从优发放稿酬,互相心照不宣。表面来看,是“交换新闻,互通信息”。实质上交换的是“稿酬”,这是一种不正之风。其理由是: 其一,凡“交换新闻”都打印几十份、甚至上百份,发往各地电台,实际上是“一稿多投”。新闻单位也这样干,难以改变“一稿多投”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8.
稿费琐谈     
古之士大夫,讲究“清高”,耻言金钱,非说不可时,称之为“阿堵物”,意思是“那个东西”。稿费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词,以前有个雅称叫润笔。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报社、电台等新闻机关的内部稿赞都已经取消了,这是对的.但有些单位实际上并没有取消,而把自己同志所写的社论、评论文章的稿费变成本单位的私产,名之曰:"公共积累".至于这些钱的开支,有的甚至用于给工怍人员做  相似文献   

20.
“有的通讯员为几元钱的稿费,写信到报社去查,真不知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北京某报社编辑之口。“写稿不是为稿费,写信去查,多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基层通讯员之口。都说不好意思,那么,究竟该谁不好意思呢?平心而论,作为编辑,如此直言不讳,虽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