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汪家春 《课外阅读》2011,(6):211-211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心教育目标就是以信息技术辅助、服务于学科学习,最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信息能力、养成信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曾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陈至立曾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  相似文献   

6.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用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一系列信息加工处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整合通常指利用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这些课程内容一体化.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白玉莲 《考试周刊》2013,(37):50-50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蒙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整合,文章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 2 1世纪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教育领域内 ,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起冲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 ,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改…  相似文献   

10.
远程教育资源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拟以信息化、多媒化、网络化、多样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远程教育,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恳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深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学科课程。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途径,它较强的集成、交互、拓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学习空间。美国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的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中指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科教学过程的有机组合。它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人到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新的高度来看待所教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各类教育中都得到了普及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由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目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说法不尽相同,比如:在我国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文件中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建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本文主要根据个人的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与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对学科整合这一趋势进行思索。一、优化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节奏。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那么,如何实现学科课程的整合呢芽一、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程的整合过程,必须遵循若干基本原则,否则将事倍功半。课程整合的原则是:①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②要高度重视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③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④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教并重”;⑤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二、课程整合的基本步骤课程…  相似文献   

20.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