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渤]、[渤‘]、[礰],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 ts]、[ ts‘]、[ 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樣,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2.
阜阳方言中的古精组合口一、三等以及果摄开口一等字韵母中的元音[u]发生前化,演变为[y],声母也腭化为[t?/t?h/?],这与普通话的演变方式不同。考察这一音变的过程,可以发现,元音前化是受精组声母发音部位靠前的影响,声母的腭化主要与元音前化后本身所带有的摩擦性增强有关,元音前化发生的时间要早于声母的腭化。  相似文献   

3.
学界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谐声字、上古传世文献中的假借、异文和中古韵书所记载的反切。本文立足《郭店楚墓竹简〉这一出土文献所反映出的战国楚地声母系统,从出土文献语料和spss统计软件两个角度分析探讨上古舌音和喉牙音在介音[i]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舌面音照三声母这一历史音变过程,从而证明中古照三组声母有舌音和喉牙音两个来源,而不是简单的“照三归知”。照三组声母在介音[i]的影响下还能进一步演变为齿头音。  相似文献   

4.
重庆话中有鼻音声母[η]。而具有[η]声的这部分字,在北京话中却为零声母。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读音上的差异,探寻重庆话[η]声母的来源以及演变规律。得出重庆话[η]声母来自于中古的影母与疑母;来自疑母的部分保留了中古读法;来自影母的部分转入了疑母。并随其读[η]声速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张洪蕾 《文教资料》2012,(27):134-135
在单县方言中古知系合口字部分读唇齿音现象比较特殊,但以往研究不多。本文的主要结论:1.单县方言中古知系合口部分字读声母[f]是中原官话同类现象的过渡;2.单县方言[f]的分布与周边及周边方言有同有异;3.单县方言知系合口呼字没有成系统的读唇齿音声母是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浙江台州府城(临海城)周边方言,东南片杜桥的字音与府城区别较大:府城的阳平和阴上单字调分别是22和42,对应到杜桥单字调中,多念213;府城[c][c‘][ ][ ]声母字,杜桥大都念[t ][t ^4][dz[ ]声母;府城[t ][t ][d ]声母字,杜桥部分念[ts][ts][dz]声母;府城部分[o]韵字,杜桥念[u]韵;府城部分[e][Ф]韵字,杜桥念[e]韵;府城部分[Ф][ε]韵字,杜桥念[e]韵;府城部分[ ]韵字,杜桥念[u ]韵;府城[y ]韵字,杜桥读[i ]韵。  相似文献   

7.
赣语中的合口化演变是零散的、鲜见的,多表现为历史层次的残留,而开口化演变则是系统的、显著的,并体现出与普通话迥异的特征。根据合口韵内部洪细的不同,开口化的规律也有所不同。中古合口一、二等韵[u]介音消失的声母次序为唇音—舌齿音—牙音,喉音在赣语中由于普遍唇化而大量变为开口;韵母次序为山摄—蟹摄—臻摄,主要受主元音[o]是否为圆唇的影响。中古合口三、四等韵[iu]介音在精组、见系字中大量演变为[i],在知系字中普遍随合口一等端系字失落。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大量现象显示合口呼韵母与声母的部分音变具有相关性。圆唇的[u]使声母产生唇化,从而使非唇音声母带上了唇音色彩。该文试对这些现象举例,并用以解释某些古音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河北宣化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拼合关系上。声母:全浊声母清化,不分尖团,知庄章声母多混,蟹摄开口一等二等文读为零声母,白读为[η]。韵母:[εi]、[uεi]分别对应普通话的[ai]、[uai],[]、[u]分别对应普通话的[an]、[uan],韵母没有[n]韵尾。声调:古平声清字,无论清浊,今宣化方言均读平声,不分阴阳调;古入声字在今宣化方言中仍有部分读入声。拼合:开口呼韵母拼合能力最强,撮口呼韵母拼合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语言语音声母较为复杂,有70个辅音,分为四类:单纯声母,前腭化声母,唇化声母,复辅音声母。其特点是:塞音声母清浊对立;鼻音声母包括单纯鼻音和前带紧喉成分的鼻音;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有送气;有一整套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有复辅音声母[pr];有舌尖颤音[r],但和舌尖后浊擦音[]属同一音位,且与双唇半元音声母[w]对立。  相似文献   

11.
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的声母主要有[?][?]两种。中古以前,唐墩话中影母为[?]声母,疑母为[?]声母;中古以后,影疑母逐渐合流为[?]声母;后可能由于[?]声母的不稳定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性导致语言发展的形式有限,使唐墩话的语言演变中出现“逆向音变”现象,其影疑母开口呼字的声母又统一变为[?]声母。近几十年来,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下,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的读音产生了不断向普通话靠拢的“进行中的变化”,表现为随着年龄递减,[?]声母的使用比例降低,[?]声母的使用比例增加,部分字的韵母中出现i介音,但由于“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不同字向普通话靠拢的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多数官话方言中,中古见晓组二、三、四等字的声母因为受到介音i的影响大都发生了腭化,但止蟹摄合口三等字、宕摄合口三等字、通摄合口三等字的声母依然保持中古的[舌体][+后]辅音声母k、k^b、x。通过官话方言与个别吴语比较认为导致这种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这几摄字介音与韵尾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宇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相似文献   

14.
忻州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以古开合口为条件,古知组二等字与庄组字合二为一,古知组三等字与章组字合二为一,但有例外。跟庄组声母相配的韵母在后来的分化中失去[i]介音而变为洪音,声母也随之变为t拶组声母。之后庄章合并为照组,章组声母也变为t拶组声母,再后来庄组声母与精组声母合流。在介音消失过程中,与合口韵相配的知三组和章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与开口韵相配知二组和庄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通过与知庄章声母在普通话中读音的比较,我们认为,忻州方言中知庄章声母属于较古老的演变层次。  相似文献   

15.
湘乡方言中古见组声母今读有舌根塞音[k]和舌尖中塞音[t]两种,这里的舌根音是古音的保存?舌尖中塞音则是后期的演变。湘乡方言中共时存在不同历史层次的舌尖中塞音,反映出语音发展演变中不断出现语音叠置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晋东南晋语中存在着去声分阴阳的现象,这是晋东南晋语区别于山西晋语其他片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认为沁县等方言去声不分阴阳是一种存古现象,而长治等方言去声分阴阳则是声母的清浊影响声调分化的一种超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卷舌音在合口条件下发生唇齿化现象分两种情况,一种[■、■h、■]在合口条件下皆唇齿化,即[■、■h、■]变为[pf、phf、f];另一种只有[■]在合口条件下唇齿化,即[■]变为[f],阜阳方言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主要是介音u对卷舌声母的影响所致。从此现象可以断言阜阳方言原先是有两套声母[ts、tsh、s]和[■、■h、■]的,后来这两种不同的音类合二为一,发生了音类的变异。阜阳方言[■]读成[f]既可能是移民的原因,也可能是相似语音模式平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话中,[1]韵母只和声母[ts]、[ts‘]、[s]相拼。而在合肥方言中,[1]韵母除了和[ts]、[ts‘]、[s]相拼之外,还可以和十个声母,一个零声母相拼。相拼后和普通话相比有的声母不变韵母变了,有的声母韵母全变了,变成另一个音节。下表可以显示合肥方言[1]韵与普通话[1]韵和[i]韵的大致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汉语方音字汇》中的济南话3000语素作为原始数据库,计算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频次,并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类型进行频次统计。探讨了济南话音节分布、音节组合方式和声韵调地位问题,济南话音位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声母为[?],韵母为[u],声调为[去声]。音位组合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声母-韵母组合为[?i],声母-声调组合为[?阴平],韵母-声调组合[i去声]。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济南话音位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成音节鼻音在南方方言中较为普遍,根据其演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词汇型和字音型两类,前者包括亲属称谓词、人称代词、指示词、否定词;后者根据其结构来源又可以分为来自声母、韵尾、鼻化韵的三类,其音类来源在各方言也有所不同,分布最广的为流摄明母、果摄和遇摄疑母字。成音节鼻音的演变条件可以归纳为:鼻音声母与高元音相拼,前高元音与齿龈鼻尾、圆唇后元音与软腭鼻尾相拼。成音节鼻音的形成是由于元音的音姿被相邻的辅音音姿所掩盖,而不是元音的完全脱落。高元音与鼻音在听感上具有相似性,也是成音节鼻音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