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钱慕逸 《文教资料》2013,(35):21-22
《庄子》《离骚》同为楚文化影响下的浪漫主义著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思想内核和表现体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庄》《骚》的比较,我们能够对先秦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而这样的比较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浪漫主义精神是其永久魅力之所在。《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为理想抗争的坚毅精神。其次表现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热烈奔放。第三还充分体现在幻想、比喻、神话等审美追求上。  相似文献   

3.
道、法两家在学术思想上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的矛盾现象。将这两家的集大成著作《庄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层面上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仅就文学特征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后人重视:《庄》、《韩》之间貌似相同的文艺观,实则源于两个迥异的逻辑起点;不同的逻辑起点导致了《庄》、《韩》文艺观内在的本质差异;“传神”与“写形”的不同特征构成了《庄》、《韩》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要倾向;“意象”与“形象”的不同内涵构成了《庄》、《韩》文学的客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进学解》提到“下逮庄、骚,太史所录”,陆游也曾有“载笔敢言宗史、汉,闭门犹得读庄、骚”的诗句。古人总喜将“庄、骚”并列,可见他们早就把《庄子》当作文学作品来研读了。到了近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在《庄子与鲁迅》一文中更进一步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  相似文献   

5.
刘安评屈原的《离骚》之语历代研究者多有征引。该文首先分析了此语所体现出的以经说《骚》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后来的影响;其次又结合先秦和汉初道家著作中常用的一些概念,剖析了此语的本意,认为刘安完全歪曲了屈原;进而据以分析了《史记·屈原列传》中引用此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方人杰的《庄骚读本》是庄、骚并解之作,它注重分析《庄子》某些篇目的开头结尾,认为它们结构浑融,首尾呼应,且能做到逻辑上的层层推进。从微观方面来说,方人杰认为《庄子》能表达出精微之理,他在解庄时也常以比喻将妙理精思坐实,可谓深得庄学真谛。方人杰评价《庄子》,往往使用"气"这个概念,主要指文章所体现的主体精神气质。在解读庄子哲学思想、阐发哲学意义的同时,他特别欣赏《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屈原,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学家、爱国主义诗人,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学大家。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史书多有记载,但记述他放逐后实际生活的片段只有《卜居》和《渔父》两篇,它们是屈原生平轶事的奇妙佳作,作为屈原的作品被后人归入《楚辞》。它们究竟是否为屈原所作,在中国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莫衷一是,古人多认为它们的作就是屈原本人,今人多认为可能是熟悉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作品。但《卜居》中所表现出的迷茫与精神上的痛苦,分明是屈原惨遭迫害、报国无门的内心真实独自,《渔父》中那坚强的信念,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和反抗世俗的精神,就是屈原一贯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从这些方面说,把这两篇章看作是屈原的作品一点也不为过。《卜居》和《渔父》同为传世佳作,在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强烈而独特的抒情性,是《庄子》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早已注意到《庄子》与诗歌的关系。明代胡应麟说:“蒙叟《逍遥》,屈子《远游》,旷荡虚无,绝去笔墨畦径,百代诗赋源流,实兆端此.”(《诗薮》)清代刘熙载认为“诗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则纯乎《骚》,太自在《庄》《骚》问,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艺概.诗概》)他们都直指《庄子》为诗歌的源头之一。这一独特的现象不禁令人深思,它表明《庄子》文章的确与诗歌有某些相似的内在特质,深入地探讨与把握这些特质,对于认识《庄子》的文学价值以及中国诗歌的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将屈原与庄周并论的,是唐代韩愈。他在《进学解》一文中写道:“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此后,历代学者时有庄屈或《庄》、《骚》并举之论,但均无明显的厚此薄彼。“五四”以降,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学术界贬庄褒屈,几无例外。这大概是顺乎人情之潮流吧。时至今日,古典文学研究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而在屈庄比较研究上的功利性因素,仍影响着屈庄研究。笔者对《庄》、《骚》之文。  相似文献   

10.
<正>《聊斋志异》究竟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呢?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多数研究者将它纳入浪漫主义范畴;也有人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笔者虽写过一篇《论〈聊斋志异〉积极浪漫主义特色》的文章,但并非以积极浪漫主义囊括全书。窃以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都具有这两种成分,至于某一部具体作品,则往往有所侧重;而短篇小说集与长篇小  相似文献   

11.
孙鸿 《安康学院学报》1999,11(2):31-36,7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杰出的代表作。自古论庄者多从文学及哲学两方面探讨,而论庄散文者多着眼于《庄子》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很少注意其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庄子》的现实主义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其批判现实的根源三方面研讨《庄子》散文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诗经》研究呈现出一种无序性。为此,首先应对《诗经》内外化研究在概念上予以确立;从内容上予以划分。其次对《诗经》内外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把握。再次对《诗经》内外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为未来《诗经》的研究和发展确立方向,形成体系,表现出《诗经》研究自己独有的风貌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陶潜《挽歌诗》与魏晋佛教“三世之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陶潜《挽歌诗》三首,是凭藉了魏晋佛教“三世”神学想象才得以突破我国千百年来的《诗》《骚》传统,于现实人生之外另辟出一“幽冥”鬼世界来,抒写其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使之成为千古绝唱的浪漫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与《离骚》都体现出浪漫主义特色,它们都充满想象,但又有差别。《逍遥游》表现为一个一个的寓言,《离骚》主要通过神话来体现。《逍遥游》表面冷静,感情深隐,《离骚》感情直露奔放。  相似文献   

15.
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不管是从创作技法还是听觉角度上,它们的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在配器、和声以及转调等多个方面上的作曲技法分析,来展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从而表现出格里格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为今后实际作品的创作获得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庄子、屈原在先秦文学史上“庄骚”并称,由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哲学思想不同.因而,即使受相同的文化影响,都对社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都是悲剧结局,但悲剧意识寄予在文本人、物身上是不一样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赵逵夫同志即将出版的《屈骚探幽》一书,是继他的《屈原与他的时代》之后的第二部著作。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1.对屈《骚》和有关《骚》的书作了精心探讨;2.书中利用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3.引用民俗民风研究文人创作;4.根据材料,考虑情理,析疑辨惑,是作者著述的基本方法。因此,本书的出版,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研究《楚辞》的学术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8.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愈庄骚并举的意义有四:在儒学语境下,庄骚并举,且置庄骚于儒家经典之后,提升了庄骚的地位;启发了后世对庄骚共性的思考,促使人们对庄骚的思想内蕴、艺术精神作深入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庄骚浪漫、谲怪特色形成的原因,并使之得到比较符合儒家理性的解释;激发了后世学者对庄骚接受史的探讨,使庄骚在文学史上的传承线索渐趋明朗。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上常以“庄骚”并称,人们注重《庄子》的散文价值和《楚辞》的诗歌地位。然而,作为先秦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镶嵌于《庄子》文本中,且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哲理韵文,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