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多音字的读音,我们一般可根据其在词典中的义项来确定,可有些多音字的读音按此办法却不容易确定.比如,"华盛顿"、"华生"等外国人姓氏中的"华"该如何读就让我们有点犯难.《现代汉语词典》甚或《汉语大词典》都找不到对应的义项.仔细听广播电视,似乎读"huá"读"huà"的情况都有.我们查找了新版《辞海》和几本普通话教材,它们将"华盛顿"的"华"标音为"huá",不知有何依据.对此,我们不敢苟同,以为此处读"huà"更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有人爱在"背后"说人坏话,我们就说这个人"嘴坏";有人说话专拣人不爱听的说,我们就说这个人"嘴欠";有人说话总是不饶人,我们就说他"嘴刁";有人终日思谋着吃香喝辣,一听有人请吃,眼就瞪得老大,我们就说他"嘴馋".上述诸类,我们见得多了,甚至我们身边现在就有.有时,我们为表述心中气闷,常常把他们的"脸"也捎上,让"脸"和"嘴"并排立着,组成"嘴脸",结果,近墨者黑,再好端端的一张脸,也不再有美丽可言.  相似文献   

3.
看一幅漫画,我们会笑出声来,那是因为它的夸张触动了我们的痒处;听一则妙趣横生的笑话,我们会忍俊不禁,那是因为它的幽默牵动了我们笑的神经。当我们写一篇文章时,如果自己都乐得心花怒放,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因为写作的乐趣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写的文章,别人读了忍不住要捧腹大笑,那是因为我们写的文章"挠"了别人的"痒痒"。  相似文献   

4.
郝文华 《现代语文》2007,(3):29-30,28
我们在《强调"异"的"也"字句》中,论述了在礼貌原则的制约下,"也"字明表类同,实重相异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继续讨论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情况和所处的句法框.根据我们的观察,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有的较强,有的较弱.这与它们所处的句式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成立时间:1999年9月指导老师:黄玉峰现任社长:吕舒宁社刊:《我们的》宗旨:"我们的"天地 没有为平庸留下地盘!寄语文学社 愿她创造出我们的最美好的文字,以保存我们最美好的感情。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我们的" 文学社顾问 陈思和 人不是完美的,但必须是真实的。最真的,才是最美的;会爱的,才是最真的。 --"我们的"文学社顾问 耿鋆 "我们的"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是我们共同的日记本,她把我们不羁的思绪、火热的情感、鲜活的生命记录了下来。 --指导老师 黄玉峰  相似文献   

6.
策划人语: 我们身边到国外留学和移民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有着一个到国外"淘金"的梦想.在中国人纷纷到海外"淘金"的同时,大批的外国人也来到中国淘金,即使在黑龙江这样的边疆省份,我们也明显感觉身边的外国人多了起来.在国际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外打工互相扩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我们是在国内被"洋打工抢饭碗",还是我们到国外去"抢洋人的饭碗",我们都必须正确地看待.就是说,正确地看待"洋打工",也正确地看待我们自己都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不珍视目前的就业机会,让"洋打工"拔了岗位的头筹,那么,砸我们饭碗的不是洋打工,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在国外无法在与外国人竞争的过程中胜出,我们更应该问问我们自己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当身边的某个人说话、做事很爽快,不转弯抹角时,我们会用"直jie了当"来形容他;当要将这种感想诉诸文字时,却因选择"直接了当""直捷了当"和"直截了当"而左右为难.不仅是我们,为难的还有各大报纸杂志的"老记"们.如:……  相似文献   

8.
一、"重富"的紧迫性 不知你注意到这一现象没有?当前,我们对贫困学生倾注了更多爱心."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在党委、政府及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下,这一呼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于是人们的同情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希望学校"、"一助一"、"宏志班"、"贫困助学金"等多种"爱贫"形式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不知你发现这一问题没有?我们与此同时却有些冷落了"富家子弟"们.我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富裕家庭越来越多,富裕家庭出身的学生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也许以后,我们所教的学生将多属富裕家庭出身.我们若不及早研究出对这些学生的系统的教育方法,岂不要误了他们的前程?我等从教者岂不成了罪人?  相似文献   

9.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课改行进至今,我们应冷静下来再理性审视课改:这双"新鞋"是否让我们在行进的过程中也感到了疲倦和迷茫,面对这些疑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困惑一: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行吗?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1.
燕子姐姐: 最近,我们班刮起了一场"追星风","周 杰伦"、"S·H·E"……成为我们的偶像。我是 周杰伦的歌迷,可我们要毕业了。老师和家长 不让我们听歌,说会浪费时间。我们是走自己的"追星 路",还是听从师长的安排呢?  相似文献   

12.
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说"年"     
毕凤伟 《现代语文》2007,(9):106-106
过年是我们汉民族重要的文化习俗.我国古代民间就已有过年的风俗.现在为了在观念上与世界同步,我们把"年"改为"春节",不再以"年"称之.但人们在思想上对旧历的新年依然很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新年,我们在成都市部分中学开展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随机调查,半数中学生喜欢过"中国节",其余一半喜欢过"洋节"。对中国节日,除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外,对"七夕"、"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而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很热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不能很好地享受"中国节"带来的快乐呢?在本期的《青春视线》中,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节"!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我们来谈谈关于电视的话题。有人说电视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有人说电视是一种"傻瓜机"。我们请来一些同学、家长、老师,组织这场"实话实说"。请大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7.
高三,这"最辛苦"的一年如期而至.我们每一位高考学子都满怀着希望和期待,立下誓言,要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一把.这一年,我们需要拥有"勇立潮头踏浪行"的决心,同时也需要一份能助我们扬帆远航的"海图",即便前方狂风巨浪、礁石挡道,也能够破浪前行,迎来晨光破晓、细沙暖脚.我们将这份"海图"放在心中,当我们信心满满、充满希望,它助...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用"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来赞誉某人学识渊博,学识怎么会用车载斗量呢? 在纸张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常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书写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关键在于学校德育如何把这些"基因"激活。德育的内容在哪里?德育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城市,在我们的国家。当我们把他们的内涵真正发掘出来,德育才能真正打动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20.
"面汤"与"面水"是现今南方方言区普遍使用的两个方言词,一般对应于普通话的"洗脸水".我们知道,普通话中的"洗脸水"是指"用于洗脸的水",一般是不分冷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