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以简约为理念,以扎实的读写训练为手段,追求干净、丰满的教学境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为"初读感知——细读探究——品读感悟";以"作者对母亲的称呼"为主问题;通过扎实的读写思训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通过品读关键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教学重  相似文献   

2.
陈叶玲 《考试周刊》2011,(73):217-219
在我国,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分析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作者发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个困惑:忙——包办孩子一切,日复一日;盲——有爱无教,没有明确目标:茫——迷失方向,看不到孩子的需求。通过探讨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忙、盲、茫”的成因.作者认为提高母亲素质、增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构建幸福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母爱的虚像——读高桥多佳子的《相似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桥多佳子是日本现代女性小说家,其作品对女性特有的感情偏执、意见分歧等进行了细致得描写和深入得思索。中篇小说《相似形》描写了一幅与传统母爱形象相背离的图画——“母亲厌恶女儿”,通过对母亲心理的细微刻画及其心理根源的探究,作者最终借文中人物之口对传统母爱图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论文将对作者文中描述的母女图画进行解读,寻找母亲憎恨女儿的心理根源,最终探索隐藏其中的“母爱”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4.
儿子呱呱坠地,我欣喜之余感到重任在肩、决心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一、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首先得益于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持久、最稳定的教育者。母亲的慈爱与善良,无私与热情,会使孩子受益一生。我的婆母生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我利用暑假带孩子回家探望,一进门就赶忙为老人家擦洗。以后我与儿子天天伺候在老人身边,老人拉屎拉尿我及时涮  相似文献   

5.
丁磊同学问:《母亲架设的桥》和《巴黎的桥》两篇文章中“桥”各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两篇文章看起来是写桥,其实都不是写桥。《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写桥,是写人记事,以母亲架桥一事为依托,叙述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情,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是一座凝聚深厚母爱的桥:它是母亲在劳动时能让“我们兄弟”走过峡谷的安全之桥;这是一座伟大精神的“桥”;是一座性命攸关的桥——由此取得一家一年的口粮;这还是一座伟大毅力的桥;不依赖别人,母亲每年要修十几回。它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摸不着。“桥”在文中是物,“桥”是母亲勤劳一生的见证,“桥”叫我想念母亲,记住  相似文献   

6.
潘仙娣 《课外阅读》2010,(8):101-101
面临新课改和新一届学生,给初一新生上好第一课,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面临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文章从五个方面安排了第一课的内容:什么是语文;为何要上语文课;怎样学好语文;中学语文考查的内容;本学期学习内容。文中重点谈的是学好语文的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中参考了一些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并有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儿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美,使儿童获得快乐积极的体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渗透数学精神,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儿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美,使儿童获得快乐积极的体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渗透数学精神,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9.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纪律观念和创新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养成,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质量提升、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的切实需要,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切实需要。因而要以"一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两主体"——学生、教师为核心,以"三平台"——线下、线上和实践为载体,以"四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一二三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乡土民俗文化的基本特质(一)礼治文化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自己出生地的乡土礼治文化影响。这样的影响基本上来自于家庭、聚集地传统以及民族。比如说,家有家规,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教育他们怎么样为人处世,要养成怎么样的优秀品质。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积极主动的引导孩子去做对事,说对话,及时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有效途径。人具有创新的本质特性,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是依赖创新得以发展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提高创新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勇于打破常规,习惯标新立异,使学生逐步养成大胆探索、勇于质疑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生命状态的释然。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优秀品质,我校邀请中国时代感恩励志讲师团一行,为学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恩励志教育,使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巩固了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二部分被选编进了高中语文新教材。就语言文字的表述看,第一部分是写“我与地坛”,反映的是人与景的关系,叙述的是作者在地坛中的发现,由景而思索;第二部分是写“我与母亲”,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叙述的是作者在母亲身上的发现,由事而体悟。粗看起来,这两部分的景物人事似乎缺少有机的联系,但实际上,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地坛是作者解读生命的语言,母亲更是作者解读生命的语言。换而言之,母亲更是一座地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有所了解,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母亲恩情的文章,教师可从以下步骤渗透品行教育:将问题引入课堂,反思母亲恩情;分析课文内容,强化感恩教育;反向进行思考,延伸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5.
将一株品质优良、适应性特强的A果树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品质较差的B果树杆上,很快就能结出具有A果树品质的又大又甜的果子,而且嫁接后的B果树的品质甚至还要超过A果树。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若能把课文中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作者的正确观点及文中所倡导的某种好精神、好风气等,以鼓励的手段、巧妙灵活地“嫁接”给学生,就会使学生自觉接受并去实践。 人所共知,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具有喜正厌邪的心理特征,无不由衷喜爱小说中正面人物的典型性格与优秀品质,赞同散文、诗歌、议论文中作者的正确观点。可喜欢与赞同是一回事,能否…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记事,或是描景、状物,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是作者传递感情的媒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想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对文字的分析揣摩。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1)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发情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第一段“我爱我的母亲”,“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背影》末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  相似文献   

17.
梳理梳理有关语文教学的观点和标准,语文课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有语言学习和应用;语言学习方法;在语言学习基础之上产生的思维训练和人文素养。与之匹配的散文教学内容为赏析精准的言语表达;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透过文字了解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作者的生活经验。以《背影》为例,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文中精妙的语言表达,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父子情以及作者对父亲复杂的情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质而无文,行而不远也。”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塑造人的灵魂、改造世界观、养成优秀品质的教育课程,更应强化用文学修养包裹的思想浇灌学生的心灵花朵。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的关键时期。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让学生树立自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只有抓住音乐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才能顺利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之养成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其基本途径是: 1.结合引入课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课题时,恰当地在导语中融进音乐艺术大师的感人事迹,宣传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斗争的崇高精神,在科学上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产生强烈地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 2.结合古代音乐史.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恰当时机,适当地向学生宣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