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美国的学校求学,于是,千方百计地把还在上中学的孩子弄到美国去学习,以为在美国读高中升大学就不用“浪费”时间和金钱了,是一条捷径。其实,这是一些过分夸大美国教育优点的宣传造成的误导。美国的中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袁浩 《师道》2012,(3):9-9
在农村,对很多家庭而言.“读书亏本”的观念正在蔓延。“读高中读穷一个家,读大学读垮一个家”,这是不少农村孩子家长坚持的理论。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乡村教师陈女士对《河南商报》记者如是概括当前农村教育的困境。她指出,很多农村家长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大学,得到的结果却是孩子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3.
碧泓 《家长》2009,(8):52-53
高中生留学美国,不管是继续读高中还是升学读本科,每年到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美国高中或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五六月份办完签证,孩子要放飞的事就已成定局。于孩子而言,虽然有时候也会心怀忐忑,但是青春的激情更多地令他们对未来心怀憧憬,豪情万丈。反倒是父母,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心里不是个滋味,更多的时候,心里还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1,(8):29-29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媒介管理系教研室主任胡晓明博士认为,欧美的孩子上中小学时都在玩儿,都在发展自己的兴趣,充分地玩儿;而我们的孩子在乖乖地做题目,不能玩儿,到了大学则都开始玩儿,反正没有压力。有很多大学生,包括我的学生都是玩了四年后毕业。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出人才?在美国的大学读书很难,需要读很多很多书。我们的学生书读得太少,  相似文献   

5.
李超 《大学生》2014,(6):26-27
正"儿子,你上了大学,爸妈就省心了!"这是某公益广告中的一句台词。现实生活当中的父母,大多也是这样想的。我这个80后做辅导员也快十年了,见识过不少家长。有的父母非常随性,甚至在孩子读完四年大学之后,还不知道孩子读的大学是什么样子;有的家长一味偏袒孩子,不管是非对错总想让孩子避免任何挫折;有的家长一句话就能打败孩子在大学里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打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中国孩子的考试能力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的动手和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一、美国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长大 美国孩子的功课很少,回家以玩为主.到了考大学时,也不必和国内高中生一样走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学分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对很多家庭而言,"读书亏本"的观念正在蔓延。"读高中读穷一个家,读大学读垮一个家",这是不少农村孩子家长坚持的理论。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乡村教师陈女士日前对  相似文献   

8.
漫话     
《陕西教育》2011,(3):5-5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7,(12C):44-44
出国读高中,如今成为一些家长送孩子读大学的“捷径”。日前在浦东举行的一场国外宿制高中大型招生会上,前来咨询的大多数高中生家长认为,送孩子出国读高中,  相似文献   

10.
环球     
美国“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他提倡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20分钟。他编写的几套“儿童听读手册”非常畅销。特来里斯认为,培养儿童读书兴趣,并不是简单地从指导如何阅读开始,而是先由父母诱发孩子想读书。这正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这种巧妙的阅读诱发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动听的朗读,20分钟听读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想读的念头就会油然而生。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能谆谆善诱。他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听读可以集中儿童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全日制幼儿园孩子的阅读和算术成绩领、先半日制的儿童,然而优势并没延伸至小学阶段。针对近年全日制幼儿园备受追捧的现象,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对13776名于1998年和1999年读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学业追踪研究,分阶段调查了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阅读和算术成绩。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读半日制幼儿园的孩子的成绩提高速度比全日制的儿童快。虽然在幼儿园阶段,全日制幼儿园孩子的阅读和算术成绩处于领先位置,但到小学三年级春季时候就开始倒退,不如半日制孩子了。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12年。她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扮演着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尽力满足广大考生上大学以及家长想让孩子读大学,特别是想上.读好大学的愿望的角色一路走来。独立学院无疑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写下了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13.
薛涌 《课外阅读》2011,(3):19-20
有个孩子在国内上大一时被交换到美国的一所州立学校读半年书。他来之后喜欢得不得了,便不想回国,决定申请在这所大学当正式学生。为了这件事情,他托熟人找到我,大家电话聊了一个小时。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孩子的童年是在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中度过的,因为他们的功课很少,回到家或是节假日孩子们的主要任务便是玩耍。当他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时光,到了该上大学的时候,就去申请自己心仪的学院与专业,大学若对此类人才需要则会依据学生的成绩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录取。孩子不被这所大学录取,也会被那所大学录取,不用为上不了大学而担心。 尽管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美国家长在培养孩子尽旱具备独立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面也颇下了一番苦心。让我们走进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深入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5.
何年 《教育》2014,(5):51-52
今年两会,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引发了张立杰的思考。“不要鼓励农村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6.
近来读《哪国孩子最好教》一文,南非教师尼尔以一道智力测验题戏说,中国孩子最好教,而美国孩子最不好教,原因是美国的学生总提出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尼尔无从回答。  相似文献   

17.
当高三的孩子从六月的炼狱中走出,接踵而至的便是选大学、填志愿.这种选择每每煎熬着怀揣七彩梦幻的孩子们,更煎熬着“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没有大学读是一种人生的失落,而当有了太多的大学供选择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难免在眼花缭乱中举棋不定,甚至于寝食难安.我是有着两个孩子的父亲,曾两度亲历了为孩子选大学的煎熬;我又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大学教师,对大学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些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传统的观点是:帮助学生达到读、写、算“三会”是学校的职责。美国人称会读、会写、会算。随着美国社会道德危机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只关心他们的“读、写、算”是远远不够的。专门从事基础道德教育研究的心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利克纳不久前著文披露,近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80%以上的学生家长热切希望、甚致大声呼吁学校对孩子要加强道德教育,并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宋庆龄女士 ,1893年生于上海。他的父母生养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 ,其中宋庆龄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姐姐霭龄 ,下有一妹妹美龄 ,三个弟弟子文、子良、子安。由于她的父亲从少年时代起就走上海外拓荒的冒险道路 ,在美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他痛恨当时中国那种任意扼杀、窒息孩子天性的陈腐教育 ,因此 ,他决定把子女送到美国学习。 190 7年夏天 ,不满 15岁的宋庆龄被送到美国 ,读高中、大学。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期间 ,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革命局势的发展。她曾说过 :“我不能忘记祖国 ,也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说过的话 ,如果忘记了 ,…  相似文献   

20.
<正>总有家长问我该让孩子读哪所大学,面对众多学校该如何抉择。这确实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我只能告诉他们的孩子:"此刻是人生最幸福、最令人激动的时刻,你将踏上一条独自出发的人生旅途,度过一段金不换的美好时光。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读一所自己的大学。"大学是个什么样子的?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一论断言犹在耳。时下,大学遍地开花,在一些学校,大师却难寻。这种局面岂不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