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在阿拉伯世界催生了新的高等教育需求,并且导致阿拉伯国家通过提升人力资源带动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提升软实力拓展地缘政治影响的需求变得空前迫切。在此背景下,尽管疫情给跨国人员交流带来巨大的阻碍,阿拉伯各国并未放慢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而是通过调整留学生政策、促进合作办学与联合科研、改革教育体系等方式,加大力度推动本地教育的对外开放。不过,该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尚面临办学质量难以提升、教育结构失衡加剧、本地保护主义抬头等难题,致使该地区利用疫情契机提升本地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给国际学生流动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一不确定性是多方面的.本研究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疫情对国际学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鉴于全球社会疫情风险的复杂性,疫情对国际学生流动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流动规模将进入下行阶段;以贸易为导向的西方高校将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流动市场将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地国际化与在线国际化将加速发展;国际学生流动格局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后疫情时代,我国应认清国际学生流动的发展趋势,把握好风险蕴含的格局变动契机,从危机管理转向战略制定,积极引导出国留学目的国与留学方式多样化转变,优化来华留学统筹工作,加快跨境教育布局,进而在未来国际学生流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2020年COVID-19的全球流行触发全球化发生逆转,各国之间社会经济活动、人员流动、交流与合作深受影响。当今的逆全球化浪潮是20世纪末以来反全球化运动的延续,COVID-19大流行将逆全球化推向历史新高潮。近年学界日渐关注逆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化与对策,已有研究侧重考察留学教育、人才国际流动、人文交流、科技竞争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彭婵娟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0):104-112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大浪潮下,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和派遣留学生,全球留学生数量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同时,全球留学生教育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留学生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风险依然很大;留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输入国资源紧张;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生增速可能正在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国际学生流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未来,全球留学生教育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全球留学教育市场格局走向多极化;留学生教育从扩大规模转向提质增效;发展中国家从"人才外流"走向"人才环流";跨境高等教育模式正在快速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维度的发展,人们总是在不断为其寻求新定义,产生了多种“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不同人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不同的理解。文章分析了造成该术语多义性的原因。高等教育国际维度具有多种发展趋势,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术语:“高等教育全球化”、“跨境教育”、“跨国界教育”、“境外教育”、“无边境教育”、“教育贸易”、“赢利的国际化”、“非赢利的国际化”、“国内的国际化”和“国外的国际化”。文章辨析了这些概念的涵义、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末以来,“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涌现,不少国家在教育上采取的封锁态度,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逆全球化”不是全球化进程的终结,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会停滞。在“逆全球化”不断涌现之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需重新审视所面临的新趋势,在主动谋变、化危为机中发展新优势,在逆境中寻找新方向。从宏观到微观来看,需在国际化变局中积极构建“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我国成为全球留学新阵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组建大学国际联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力量;打造高等教育“云端化”新空间,为我国构建和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康健 《时代教育》2005,(1):18-19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使各国教育向国际市场开放,从而各国可以利用全球的教育市场来发展壮大本土的高等教育,最终又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由于各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差异很大,在精英、大众以及普及教育等各阶段发展不均衡,有些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高等教育的供给水平,跨国攻读学位、跨国办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适应经济全球化而生,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疫情加之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使中国留学生的学习问题备受关注.本土学习是一种大学应对疫情挑战的国际化新实践.本土学习高度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政策、大学的国际化布局、合作基础和教育质量.就地消化模式、"飞地"模式、交换模式和分散模式是本土学习的主要形式.本土学习所实现的是知识要素的线上与线下流动,以"在线国际化"丰富了传统的大学国际化内容,也为中国大学解决国际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了参考.本土学习的质量、教育内涵和疫情后的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加剧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流动模式与主体也将随之发生转变。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除了要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理解,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外,还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中国要在正确看待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仍然牢不可破,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霸权”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模与质量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进而强化研究、大力创新、文化引领并重视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进 《世界教育信息》2021,(4):17-20,48
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教授是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享有卓越的学术声誉,长期关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层面的国家和机构政策、国际化策略及其差异比较。2021年,德·维特主任参与编撰的两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手册将陆续出版,分别是《展望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挑战》(The Next Decade:the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和《国际高等教育手册》(Handbook 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影响世界各国民众的生产生活,在线教学的广泛推行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本刊对德·维特主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国高校推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线上教学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其规模之巨为世所罕见。此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是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次“大考”。通过对厦门大学开展问卷调查来梳理“双一流”高校线上教学的实施现状,发现当前高校的在线教学还亟待构建稳定而统一的授课平台、线上教学中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互动不足、符合线上教学要求的学业评价体系缺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有待加强、留学生群体的在线教学有现实困难等问题。反思“双一流”高校线上教学,应加快构建稳定而高效的统一线上教学平台,加强线上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促进大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断提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全球性趋势,留学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从留学生的视角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认为英国大力扩展留学生数量的主要动因是经济利益和确保英国世界一流的学术地位,其成功之道在于政府和大学的高度重视、注重教育质量和品牌优势、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境外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教育人员国际流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 ,其中人员的国际流动成为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各国积极采取措施 ,吸纳外国留学生 ,推进访问学者互访 ,鼓励本国学生到海外学习 ,并创建网络大学等新的交流模式。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加快高校内部改革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 ,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期间,各级各类学校不得不在线开展教育教学。这一转变带来教育便利,也突显了传统学校课堂教育主体性缺失问题。本研究以县城A中学为调查点,呈现在线教育阶段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教育主体的系统性不适应现象。研究发现,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管控模式,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但也因为传统课堂教育过于依赖“管控”而忽视了对主体性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教师自主学习和技术运用的缺陷、“双师”模式下“经师”与“人师”角色调整的迟滞、家庭教育中学校管控模式的移用失败,以及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和习惯的缺乏。对开展线上教育所做的反思,有助于复归常态化教学后学校教育对主体性培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战“疫”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是一场全社会协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会对未来在线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湖北省孝感市开展大规模调查,从组织管理、平台与工具、资源应用、教学内容、家校共育和满意度等方面调查实践效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战“疫”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与引领、学校落实与行动、师生探索与适应、教育信息化企业支持与服务、家庭合作与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线教育的理念、在线教育的保障与供给、师生素养与能力、教育信息化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家校共育等仍是影响在线教育发展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简要概括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中提出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针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提出五个具体策略:塑造高等旅游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项目引进,不断提升旅游教育国际影响力;形成中国旅游教育体系,探索输出培训和留学生教育;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提高旅游教育质量;拓展学生海外实习与就业渠道,拓宽学生国际化就业发展路径。对高等旅游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faced with a rapid shift to remote digital learning across courses. The resultant prolifer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in traditional, hybrid, and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courses has enhanced the possibilities for technology-supported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design. The prominence of feedback i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uld be argued in two ways: (1) instructed learning is based o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which the teacher provides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to students about their progress and (2) feedback is oriented towards students’ improvements, which in turn guides student engagement. Therefore, feedback addressing students’ personal needs integrates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profoundly influences learning. In response to J. Borup, R. E. West, and R. Thomas (2015)’s article The Impact of Text Versus Video Communication on Instructor Feedback in Blended Courses we discusses the efforts to prepare higher education for online learning. During the pandemic, teachers rapidly faced requirement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to students remotely and performing all teaching roles online. The authors in this section build a strong argument that feedback with a supportive function is essential in a time when students and teacher are working remotely. They argued for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quiring feedback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that utilizes a range of feedback functions and forms and, most of all, employs contextualization and a situat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had a wide range of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We explored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for e-learning, focusing on their antecedents. We involved 17019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from 13 countries, who completed an online survey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the pandemic.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vealed that proximal antecedents (e-learning self-efficacy, computer self-efficacy)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tecedents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quality of the task)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chievement emotions, with some exceptions. The model was invariant across country, area of study, and gender. The rates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se same factors. Beyond their theoretical relevance,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the basis fo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stakeholders in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e-learning and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equelae of the pandemic.  相似文献   

19.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教育机构广泛采取在线教学形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融汇专业知识,这对在线实践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20年浙江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二年级暑期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在线实践课程的实施方式,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