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我为同学画一张生动的脸》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校园伙伴》的内容而设计的。本课内容是人物速写的练习,旨在通过肖像画的欣赏及人像写生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肖像画的欣赏水平,加深对肖像画审美特点的理解,领悟肖像画的艺术魅力,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本课人像写生中,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体会和感受人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2.
王晓静 《山东教育》2005,(19):65-65
《荔枝》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思念这情。本文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这融于“小事”之中的深深母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3.
【班级对象】 小学四年级 【预设时间】 50分钟 【应用课文】 《去年的树》(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已有知识】 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新教材《学英语》Book3,Lesson10《Department Store》。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进行简单的 语言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建立 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学习的 快乐。  相似文献   

5.
周艳 《儿童音乐》2008,(8):62-63
【设计思想】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性,重视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二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阶段,所以本课以感受为主、表现为辅,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在感受基础上表现音乐的意境。一、教学内容:歌曲《小袋鼠》聆听《袋鼠》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计时器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还是古人审美的体现。从古人对计时器的制作材料、造型、装饰花纹的选择到“光阴”这一高度概括词汇的出现,再到古人表达珍惜时间的诗词,无一不体现着人文美。本课将科学与美育相结合,围绕古代计时器中蕴含的器物之美、科学之美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7.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明白晓畅,故事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除了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外,同时要受到助人为乐的精神熏陶。根据本课的特点和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8.
《荔枝》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思念之情。本文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这融于“小事”之中的深深母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做以下设计:一、强化初读,走近文本以赛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熟读文本,达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读读并体会从这几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母亲的爱。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1.读进文本,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再进一步提出默读…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本文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0.
读了宋斌老师教《各种各样的果实》一课的教学实录,感受很深。感受之一是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细致钻研教材,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感受之二是如何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本课的教师用书中要求教师课前有准备当地常见的果实(肉  相似文献   

11.
我在设计并教学《牛津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 2中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深深感到,自信是学生开口说英语最主要的动力。下面就本课的教学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国标“新世纪”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触摸光明》中的一个课题。 本单元有《我就是你的眼睛》、《七色光》两个课题,本课通过艺术手段,关心残疾儿童,体现人文关爱,让学生认识那些不畏惧困难,顽强生活的人,从而热爱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中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清华版《小学英语》第二单元第十课。本课展现的是童话世界,即小孩与动物对话,动物自己说话等,学生很感兴趣。本课还将动物和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小猪的表情表示“scared”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小猪与狼的动作表情充分表达对话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开  相似文献   

14.
观察点击之一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首要条件。音乐、大自然都能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本课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在学生欣赏《同一首歌》及大自然的四季风景中进行。随后 ,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观看有关录像 ,无不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感。教师一直注重学生讲真实事例、谈真实感受 ,这本身是美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学生感受了美、理解了美、体验了美 ,并愿意从做一件好事开始塑造美好心灵。本课最后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情感”一线贯穿始终。本案例中学生没有按照传统的座位安排 ,而是排成了八字形的座位。学生也没…  相似文献   

15.
本课《纸做的建筑物》包含了两个部分:《我的展览馆》及《梦之塔》。展览馆很常见,每个学生对展览馆的视觉形象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和感受。此课优势在于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培养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和设计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对制作过程的讲解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6.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第4课课文。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课标精神,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的能力.从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考量,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但从中感受并体味深刻的内涵则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深刻性所在.如何将情感和思考结合起来,催生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呢?  相似文献   

18.
《浙江潮》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后附有现代文《观潮》。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如《井底之蛙》《欲速则不达》等,《浙江潮》则增加了难度。以前只要求学生整体感受,不要求学习理解,而本课要求理解感悟。教学中我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引导理解词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消除畏惧感,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学目的: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说明:《春天来了》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版实验教材小学第四册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安排聆听曲目《嘀哩嘀哩》、《春晓》,两首表演歌曲《大树妈妈》、《郊游》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创设了“春天来了”的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春天”。以听觉为先导大胆的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做,听中创,充分感受听觉艺术的迷人魅力,使本课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