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实主义杰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公认的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部自传性极为浓厚的剧本 ,倾注了剧作家的血和泪。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 ,即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因素 ,人性本身的内在品质及剧作家奥尼尔自己的悲剧命运观来分折和探讨此剧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
程霁月 《文教资料》2008,(31):23-24
本文试图以<长日入夜行>为例,分析奥尼尔晚期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不同处着手分析,发现奥尼尔与古希腊作家的创作意图的区别,从而得到奥尼尔晚期主要悲剧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一致,并且更为符合现代人生存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奥尼尔最为成功的四部家庭悲剧为中心,研究其家庭悲剧的主要核心所在。本文指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中书写最多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怨和恨,而这些怨和恨实际上是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失落。因而,奥尼尔家庭悲剧的核心是爱与恨的交织,而其潜在的呼唤是爱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尤金·奥尼尔因在悲剧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而受到世界剧坛的青睐,考察奥尼尔戏剧写作历程,在其剧作中显著地显示出现代悲剧的特点。通过探讨现代悲剧的特点及其在奥尼尔作品中的体现,可以发现奥尼尔悲剧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彰显奥尼尔及其作品研究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以奥尼尔的生平为线索,分析了剧作家的生活与其悲剧艺术创作的相互关系.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既来自于其一生悲剧似的经历、他与家人以及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因素,因为这些为其悲剧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积淀了深厚的悲剧基础;同时其悲剧意识也深受叔本华、尼采、古希腊悲剧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的影响.生活是艺术之本源,而艺术则反映现实生活.奥尼尔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在其悲剧艺术创作中,他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上升到人类悲剧意识的高度,从而赋予人生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于1946年复出美国剧坛,推出了他最重要的晚期作品,包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此剧是奥尼尔剧作中自传性最强的一部,在这部家庭悲剧中,奥尼尔将其所经历并深刻体会到的家庭悲剧典型化为美国社会的悲剧。众所周知,奥尼尔在其一生的戏剧创作生涯中深受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剧作家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这可以从本剧中发现其明显的踪迹。奥尼尔认为美国人的悲剧来自当时盛行于美国的物质主义,同时,人的命运由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这也是人的悲剧之源。而生活在悲剧中的人们最终发现白日梦却能够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奥尼尔作为美国戏剧史上一位最重要的剧作家,其作品既继承了西方悲剧传统,又体现了较强的现代意识。本文拟从分析奥尼尔剧作出发,探讨西方现代悲剧的特点。论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概述西方悲剧的发展脉络: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性格悲剧,再到现代的心理悲剧;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奥尼尔的戏剧中所体现出的西方现代悲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该文认为奥尼尔的剧作中包含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是奥尼尔神秘主义思想的哲学与宗教基础。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是奥尼尔剧作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该文从奥尼尔剧作的悲剧主题﹑鬼魂以及直觉与预感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剧作中的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则以解读经典文本《俄狄浦斯王》为例,从新的角度,阐述命运观与悲剧的关系,正视悲剧中命运观的艺术性存在,并揭示出存在于文学样式中的“命运”的独特含义。从形式的视角说明悲剧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完整的命运幻象,并剖析悲剧精神用命运形式来表达的原因及其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社会存,悲剧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酿成 悲剧的可能。原始社会有自然悲剧的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社会悲剧和人造悲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但它的制度有不完善之处,这种不完善也可能出现人造悲剧,不过这悲剧只是局部的、相对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随着地球的衰老,各种危机突现出来,仍然会产生自然悲剧。因此,我们说悲剧是文学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乎没有中国古典悲剧那样强烈的伦理色彩。西方现代悲剧更是大异其趣,否弃颠覆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致使善恶界限趋向模糊,却对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执著的追求。中西悲剧善恶观念的差异,昭示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中国古代著名悲剧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力"在这两种悲剧中的表现和作用,从这一侧面发现前者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及推崇,而后者之所以被人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莎士比亚的悲剧里面的力元素很彻底,而中国古代著名悲剧的力却往往由于文化上对"大团圆"偏好而最后软弱下来。  相似文献   

17.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与关汉卿悲剧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的戏剧大师,两人都擅长悲剧的创作,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文章从悲剧主体的层面切入,按照社会地位、陷入矛盾冲突的方式和抗争的激烈程度三个方面来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和关汉卿戏剧的不同之处,并深入探讨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是部悲剧色彩很浓的小说,笔者着重从分析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性格入手,试图诠释整部小说悲剧产生的原因。因为凯瑟琳善良,才对席斯克里夫由怜悯而生爱;又因为她虚荣、自私而且自傲,她背叛了她的爱情嫁给了爱德加。最终凯瑟琳成为所有悲剧的导火线,每一个原本纯真的人都被卷了进来,他们的爱和人性都在那个时刻被冰冻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元代四大悲剧向来因其是否称得上真正的悲剧而在学术界具有争议,然其光明结局的悲剧性实质以及主人公在人性、尊严上所遭受的空前摧残却让现代的读者相信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