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骐 《新闻记者》2015,(3):36-41
社会化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连接方式,也重塑了媒介文化的现实表征。在以人为中心、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化网络时代,小众文化借助大规模的连接、参与和协作向大众化演进,封闭的圈子文化在裂变式的关系网络中衍生出开放而流动的超部落化现象,而处于边缘地带的亚文化则在多种社会力量的再标签化和商业化进程中实现着迈向主流化的蜕变。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到文化形态及结构的转型,再到文化地位及性质的嬗变,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陈洁  刘琦 《出版广角》2013,(Z1):45-47
"媒介形态是阅读存在的基础,每一种媒介决定了每一种社会文化"[1]。近年来,手机报、电子书、电子期刊、网络阅读、手机阅读软件等的普及彰显着数字化时代蓬勃的新生力量,这些媒介形态带来新一轮社会变化,文学作为文化的产物在数字化浪潮中有所适应有所变迁,展现出崭新风貌。2013年6月,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出版了电子书《9.99美元的战争》(The Battle of$9.99),详尽叙述了苹果公司、亚马逊和美国六大出版商关于电子书定价的谈判及其影响,并以1.99美元的价格在亚马逊、苹果等平台上出  相似文献   

3.
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媒介是指出版物在出版过程中的载体形态,其形式制度简称为出版形制.不同国家因其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出版形制演变历史,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不仅迈入新的媒介时代,更接触到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这也是目前颇受学界重视的学术话题.本文在描述了网络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后,认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能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网络文化产生的社会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繁荣网络文化的三个措施: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对网络文化采取包容冷静的态度、架构网络与现实之间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5.
"国风"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来自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通过梳理"国风"概念的演变过程,回顾与"国风"相关的已有研究.文章认为,随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高,媒介对国风文化传播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风"文化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形态、精英文化形态和大众文化形态与媒介转型相伴而生。在文化进入市场的背景下,主流文化如何以先进的价值理念来整合其他文化形态,并彰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前进方向,这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应该深入分析当今中国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准确把握各个社会阶层的文化需求,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加快主流文化建设,重塑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7.
雷朋 《东南传播》2024,(1):101-103
伴随着媒介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角色实现从中介向本体的转向,成为了体验和目的的环境。在本体论上,作为技术、语言、环境的媒介影响着文化生产的理性、形态及生态。然而由媒介所带来的新文化秩序也产生了一定负面效能:资本裹挟下技术附魅加强,审美浅表化和泛娱乐化以及建构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面对媒介逻辑控制的不可避免性,应当提升用户媒介素养,加强审美引导和营造良好的媒介生态,以更好转化好媒介自身的规则和资源,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文化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文学借助于网络,获得了强大的传播阵势。网络媒介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媒介形态的影响下,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网络文学具有文本资源的丰富与开放性,它坚守民间话语立场,在文学语言上,网络文学具有游戏化的风格。网络文学在被学者所诟病的同时,也具有着文化层面的意义,它形成了"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为文学多层级间的敞开和对话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唐澜 《传媒》2016,(18):95-96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变化对文学的转型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印刷文字到网络传播,文学载体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化.新世纪文学经历了文学革命、审美改造、机制嬗变、美学教育等转型过程,其中大众审美的嬗变便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张邦卫教授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的《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一书便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世纪文学转型的具体过程及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俊强 《新闻世界》2013,(9):292-293
社会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渠道形成各式各样的媒介文化形态,社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在媒介文化中得到相应体现。纵观当今媒介文化,精英文化伴随文化领域“重心下移”趋势,走向“失落”,大众文化凸显其绝对优势,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规避大众文化负面效应、协调三种文化的构成比例,已成为当今媒介文化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子屏幕媒介突破了纸媒介的生产时间、生产耗费和视觉呈现等方面的局限.融合了字、声、图的电子屏幕媒介对文学出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促使新文学类型出现,使文学中的文学形象更加直观具体、类型化;促使文学产品以文学形象为轴心向影视艺术产品转换;改变了文学出版物的形态.电子屏幕媒介求真求美的发展,促使文学出版物的审美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渠道形成各式各样的媒介文化形态,社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在媒介文化中得到相应体现。纵观当今媒介文化,精英文化伴随文化领域"重心下移"趋势,走向"失落",大众文化凸显其绝对优势,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规避大众文化负面效应、协调三种文化的构成比例,已成为当今媒介文化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国家历史、人间百态的反映,通过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能够得知当时的历史语境与生活状况.因此,文学不仅仅是文艺欣赏活动,更是记录生活、反映诉求的途径,在多个领域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随着创作语境的变化,文学的视觉审美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功能的强势介入对文学的创作、传播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文学效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文学受到了媒介生态变化的影响,甚至沦为图像、影视的"服务员",主导作用与权威地位不断丧失,文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由胡友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媒介生态与当代文学》一书,将当代文学的困境与媒介历史发展相结合,提出文学视觉审美形态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文学发展需要应对媒介生态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为当代文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媒介的定位分歧,是媒介形态理论区别于主流传播理论的根源。媒介形态理论学者将媒介本身定位为比传播内容更重要的、影响着社会或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诸多学者评价为"技术决定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媒介定位为"传播载体"的主流传播学虽发掘了众多的假设与模式,却在应对宏观社会问题上捉襟见肘。媒介形态理论逐渐显示出其研究的合理性。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时,媒介形态理论将媒介与内容切割,甚至是将媒介与传播切割的绝对立场开始呈现为一种理论缺陷。媒介究竟是可控的工具,还是不可控的主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由媒介及其相关实践支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审视以往学术界对媒介形态理论的批评,而且需要分析、审视媒介形态理论本身,客观评价媒介。  相似文献   

15.
媒介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救性”特征和“人性化”趋向是媒介自身进化的两大根本属性,这也就决定了人类文化出版在经历了最初原生态的“按需出版”和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商业出版”之后,必然回归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更高级形态的“按需出版”.这是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媒介形态如何变换,文化出版的根本使命必然是:利用最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按需出版”既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显然也是现代出版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参与式文化: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网络带来了媒介文化样式的转变——由传统的被动式媒介文化转向更注重创造与分享的参与式文化。本文从个人、媒介、社会层面分析了参与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雯  许洁 《编辑之友》2016,(5):21-24
媒介生态环境变迁下,图书从书面文化传播时代下的主导媒介中剥离,其媒介特性由大众传播媒介转向电力传播时代的文化传播媒介,再转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精英媒介和分众媒介.然而当前政府对图书在媒介结构变迁下的传播特性转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从而制约了图书出版传播功能的实现.文章依托媒介生态学理论,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的传播位置变迁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图书出版价值引导机制、优化图书出版传播功能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其间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印刷、电子、网络三种媒介的传播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新媒介的出现既给文学带来冲击,又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学在媒介整合中发展演变着.  相似文献   

19.
出版媒介技术发展和出版形态的变革二者相互促进。从造纸技术、印刷技术、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到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全媒体技术,我国出版由传统出版形态发展到现代出版形态、数字出版形态,出版媒介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人"对出版媒介的参与和控制表现为人和人、人和出版媒介技术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历史的必然性和文化的偶然性,促进了"人"和出版媒介的意义建构、文化选择,促成了"人"和出版媒介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领域中,媒介文化研究是一个以批判视角对媒介进行文化思考与建构的领域,虽成果众多,但又众说纷纭.本文依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对传统经典的媒介文化理论进行梳理与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以来学者对已有经典媒介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概述,以把握当今相关研究的主线,希望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