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正>今年是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和广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环球科学》杂志特邀《杨振宁传》作者江才健对杨振宁先生做了访谈,畅谈爱因斯坦的成就及贡献。经授权,本版摘编部分精彩对话与读者分享。"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的。"杨振宁先生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杨先生所说的"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指的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江才健:对于爱因斯坦,您自述从早年学习时代开始就认为他有一种您特别欣赏的风格,那么爱  相似文献   

2.
在1905年,爱因斯坦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名英雄.他对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以及布朗运动的开创性贡献被公认是英雄式的贡献,尽管在那一年,这种承认尚未来临:他仍然是瑞士专利局的一位低级办事员.但承认很快到来了.人们有把握声称,爱因斯坦已经被公认为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英雄,或者甚至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本次大会本身就是证明:杨振宁在开幕式上所作的大会演讲,其主题就是爱因斯坦.在完成爱因斯坦未竟事业即建立物理世界统一理解的事业的意义上,杨振宁视自己为爱因斯坦的继承者,很多其他物理学家也是这样看他.本次大会有好几个关于爱因斯坦的大会演讲,我没有完全统计过有多少篇关于爱因斯坦的文章提交给本次大会.不论如何,无须赘述这种没有争议的主张.那么,到2050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地位又会怎样呢?这是我现在要讲的题目.……  相似文献   

3.
一 古往今来,物理学巨匠都是自然之美的发现者和阐释者,然而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心灵深处的震撼表达出来并感染普通的读者,却不是每一位大师级人物可以胜任的.就此意义而言,我说杨振宁是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科学大师,对那个被他自己称为"大自然旋律"的对称支配相互作用的赞美,始终贯穿于其科学思维之中;而其宣传手段的成功,又与他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味大有关系.阅读<曙光集>中的众多文章,如<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的贡献>、<分立对称性P、T和C>、<魏尔对物理学的贡献>、<负一的平方根、负相位与薛定谔>、<对称与物理学>、<美与物理学>、<爱因斯坦:眼光与机遇>……,对此判断更加深信不疑:杨振宁是一位具有高雅品味的艺术鉴赏家,他的审美品味集中地体现在对宇宙奥秘的欣赏和阐释之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物理学辉煌的一百年。在物理学的历史上,一直闪耀着一大串物理学家的名字,爱因斯坦、普朗克、卢瑟福、玻尔、海森堡……他们的身后,是生生不息的跋涉之途,是钻研与奋斗的奉献之歌,更是传承与进步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创建的相对论引领了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他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也成为现代科学的一大财富。坚定的信念是爱因斯坦进行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是爱因斯坦科学方法的内在精神,而唯理论的哲学倾向和简单性的美学原则也是爱因斯坦取得伟大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研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对当代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他于1905年提出的相对论,使人们对物理学和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14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的专访.采访内容涉及杨先生的个人经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的贡献与遗产、世界物理年、对物理学的基本看法、若干热点问题的评论和展望,以及对年轻人的期望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成文,标题和分段标题都是本刊加的.文中的内容以及可能存在的疏漏概由采访者负责.……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是追求统一性和探索复杂性两种思潮的争论。20世纪下半叶有两大科学思潮物理学对统一性的追求和系统科学对复杂性的探索,这两种思潮的相互排斥与相互补充,决定着20世纪下半叶并可能决定21世纪上半叶科学思想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世纪,它发端于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时期开始的物理学革命。继16世纪中叶哥白尼的近代天文学革命(154;5年)之后,1g世纪末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如伦琴发现×射线(1895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6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1898年)等,揭开了20世纪头30年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在20世纪初1O年则诞生了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1905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发表的“光量子”、“狭义相对论”和“布朗运动”等论文对20世纪物理学革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决定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以促进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吸引广大青年热爱与走进物理,使物理学在新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创立和爱因斯坦对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伟大贡献。纪念这些科学巨人的伟大贡献,不禁使人想到:是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成就了20世纪的这些伟大发现。现在,物理学正面临新的危机。笔者自1992年以来研究一种新物理过程,涉及的问题存在于实验室工作和天体物理等多个方面。在实验室方面有:室温下电解重水可出现“超热”和(d.d)聚变;低电压下氘气辉光放电产生>~10keV-100keV的X射线和γ射线,并且也有(d.d)聚变……这些都超出了现有核物理知识范围。具有更大挑战性的是:室温电解轻水(~…  相似文献   

12.
正如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上半叶看成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今年是相对论诞生100周年,同时恰逢该理论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他那简洁优美的理论中悟出宇宙层出不穷的奥秘,甚至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被我们悟透。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物理学的上空,弥漫着"两朵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经典物理学体系大厦的根基岌岌可危.拨开物理学上空这"两朵乌云"的任务落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及其后来者的身上,由于他们的工作,最终拨开了"乌云",建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两大科学历史的简单回顾来深入探讨在这两个科学事例中,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的异同,以及他们的工作对后来科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健雄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她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拼搏精神,有精益求精的求实精神。她用精确完美的实验最先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假设,并完成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尼尔斯·玻尔是20世纪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他在发展量子力学理论和核物理理论方面作出过卓越贡献,曾因创建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而于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建立了一个闻名全球的物理研究所(后称为玻尔研究所),把许多知名的物理学家集中起来,致力于物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学化学而不知道鲍林这个名字的人恐怕是不多的。美国化学家鲍林是第一个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的科学家,正如爱因斯坦的工作把物理学带进了20世纪,鲍林的工作则把化学带进了20世纪。他们都属于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因为,如果说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重大贡献的话,那么鲍林这类人却是带动整个学科走向飞跃式发展的巨人。  相似文献   

17.
高宇 《今日科苑》2006,(6):22-22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中推理出只要速度大于光速, 时间就可以倒流。这无疑给我们实现“时光倒流”提供了物理学理论依据。不少物理学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开始探索超光速。虽然通过超光速来实现“时光倒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到今天仍未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图书信息     
<正>1.Twentieth CenturyPhysics(《20世纪物理学(第一卷)》,刘寄星译,科学出版社,2014年,536页)作者:Laurie M.Brown;Abraham Pais;Brian Pippard出版社:CRC Press;出版年:1995;页数:664pages内容简介: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0世纪物理学(第1卷)》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  相似文献   

19.
杨振宁博士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后经吴健雄教授实验证实。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获此殊荣的两位中国人。杨振宁博士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该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  相似文献   

20.
提起相对论和爱因斯坦,不管是物理界的学者,还是知识不多的门外汉都会翘起大拇指,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闯入人们的视线,这两年对物理界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面貌。它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连续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