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史学理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关二人史学成就的研究专著已有数部,但其中鲜有西方学者的手笔,而施耐德教授的《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本书德文版已于14年前出版,中文译著于今日方才面世,但该书所持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该书紧抓“真理与历史”这一深刻的史学主题,广泛采用西方史学中新兴的区分研究语言思想精华,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中心,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史学学人在面对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科学、史学与政治、史家与国家等一系列矛盾复杂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徘徊、彷徨的学术犹豫.  相似文献   

2.
黄水清  刘浏  王东波 《图书与情报》2023,(1):1-11+153+145
计算人文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名词、定义、指代方面亟需明确形成规范,并使这一交叉领域在当前发展阶段更加凸显计算的价值和重要性。文章对计算人文相关表述进行了再讨论,明确了“计算人文”这一表述的优势,阐明了计算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厘清了计算人文的学科内涵,分析了计算人文在国家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以及新文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使命,并以计算语言学、计算史学、计算文献学、计算文学等学科为例阐述了计算人文学科体系的构成。计算人文学科由众多形如“计算X”的子学科组成,各个“X”可分别对应于某个具体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3.
裴理 《大观周刊》2012,(31):13-13
明清时期(明洪武至清嘉庆年间),史著繁多,内容复杂,官修史书和私家著史并举,各具特色。在官修史书中,统治阶级严格控制著史的主导思想,其著书的质量不尽人意,而私家著史则是佳作频出.这是因为私人修史符合历史学的学术创作的规律,而集体著书则适得其反。在史学著作中,历史学的发展规律、功能与作用、以及史学的基本方法论等都是应值得注意的.同时,还应引进新的史学方法论的研究,以促进史学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史学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探寻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律的价值。本文从历史观、研究方法、史料搜集与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成果评价机制、研究成果传播等方面阐述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深化和拓展的九大研究领域:重视图书馆史学原理与图书馆史学史研究,开展图书馆学术语史、概念史、观念史综合研究,加大图书馆学制度史和图书馆社会史维度的研究,凸显具有图书馆学特色的阅读史研究,丰富人物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跟进图书馆技术史与数字资源建设服务史研究,提高图书馆史志编纂的质量,复兴我国古代图书馆史学研究与夯实当代图书馆史学研究,拓展地域和空间维度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构建与国际接轨又彰显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编纂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成果,增强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六经皆史”理论的提出及演变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六经皆史”在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学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日前读杨玉圣所著《美国历史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联想到史学研究如何贯彻“双百”方针,历史学如何能够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繁荣,心中颇有所感。 我本人不是研究美国史的,不便对书中12篇美国史研究专题论文和8篇有关中国美国学的文章妄发议论,我的感触主要是因书中近20篇史学评论文章而发。由于这些史评中的多数都以美国史研究为中心,其中有关美国史事的考订或评价方面之是非,自然也非我所能信口雌黄。我所注意的是评论者的精神、态度和勇气及其在评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杨玉圣,山东人,1963年生。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学历史的,研究美国史是他的专长,并有专著《美利坚合众国史》。他还著有《中国人的美国观》、《史学评论》、《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美国史散论》、《书的学术批评》等。按他自己2005年年底的说法是:“美国史、美国学、世界近代史、现代化研究、史学评论、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大致是我近二十年来涉足的主要领域,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编辑人语     
最近,《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7家史学研究的权威期刊,为严肃学术规范,端正学术风气,共同发表了《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这项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必须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凡专题研究论文,应就主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历史学有过光辉的过去,两千多年来,史学名家辈出,史学名著如林,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大史学工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出版部门有意识地引导、组织、推动历史学著作的编撰,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历史著作的出版蔚为大观,成为新中国40年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福建师大历史系教授郑广南早在五十年代就确立研究中国海盗史这一治史主攻方向,开拓史学研究处女地,勇闯学术“禁区”,探索中国历史上的海盗活动问题。他倾注近半个世纪的勤奋和聪敏,在一般人对海盗知之甚少又怀恶感的情况下,为了研究中国海盗史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查代史料,遍查沿海省市县和重要乡镇的地方志乘,翻阅正史私家文集,搜寻碑文、谱牒、手稿文本及民间传说故  相似文献   

11.
国际视野下的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历史学对历史学研究的反思,从方法的探讨到观念的递交,一方面试图营造一种适合中国历史研究的新的史学形态,另一方面,也在对此前史学研究的清理中重新塑造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想像与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视野的纳入,是与中国以崭新的形象进入全球对话的诉求相关联的;而对于中国两种史学研究的梳理,则呈现出重建学理化的历史研究的倾向;由此,将大历史的逻辑叙述与小历史的经验叙述相结合的研究,正是建构这种新形态的历史学的起点之一;在这里,历史学的研究,也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性工程的重要部分。本期的四篇文章,记录了一场学术会议上的现场情境。而全球化、纯粹叙述、地方经验与现代性,也构成了目前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基本话题视阈。  相似文献   

12.
彭燕  袁泉 《图书馆》2023,(11):93-101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学术领域,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文章运用Cite Space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与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相关的355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提出未来应建立规范化口述历史研究体系、加强普通人口述史研究、强化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等展望,旨在为新时代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与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口述历史的兴起,标志着史学研究的视野已从单纯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是新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趋向。从其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组织的历史写作、自由主义历史写作到个人主义历史写作来看,可知其得以成功的合法性在于难以否认的真实性、基于道德的客观性和由此发生的巨大市场。本期特邀历史学者左玉河、秦汉、朱浒从不同视角呈现中国口述史的发展现状、探究中国口述史的文化身份并借助个案分析阐释口述历史写作的基本学术规范,意在倡导一种理性而科学的历史研究,并通过这种手段和途径,促进我们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谋求自我认识、互相理解以建立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并为共同利益采取行动。胡粲然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图书评论》杂志1993年第6期的“期刊评介”栏目发表了周维强先生撰写的《对历史的敬意——1992年度〈史学史研究〉读后》一文。作者把握住“对历史的敬意”这一主题,对《史学史研究》杂志作了入情入理的评述。 多年以来,《史学史研究》杂志的编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国内外同行对刊物的反映和评论,但如此有系统的公开评论,尚属少见,因而引起了编者的极大兴趣。 在常人看来,学术性研究往往是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联系在一起的,学术殿堂也会使人敬而远之。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商品大潮的直接冲击所产生的在价值判断上的某种  相似文献   

15.
范兴坤 《图书馆》2012,(5):33-36
《中国图书馆事业史》是以我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撰著的一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通史专著。本文在对该书著者卢荷生先生专业师承、学术生涯及其所习治学方法的历史源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史学专著六个方面的特点,认为该书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实证史学和西方兰克学派史学的"实证"和"科学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谭志斌 《兰台世界》2012,(26):31-32
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经历了从“译介+述评”阶段向逐渐突出中国特色阶段的跨越,研究视野从关注领袖人物、社会精英向关注下层民众转变.由此,一批“口述史”著作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学界第一部资料性的工具书——《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年),最近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国内发行。该书把一年中中国史研究的成果和若干有关情况,分门别类予以报道,集中地反映了本年度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状况。《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年)近五十万字,主要栏目分为两大类:一类,反映本年度中国历史的研究情况和动态。它包括,一年史学研究述评、全国  相似文献   

18.
史学与档案学的历史渊源与学科性质相近,相互交融。档案(或史料)是史学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史学又是档案(或史料)借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史学与档案学的比较分析,探求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一、史学、史料与档案学的相互联系历史上的史学家很看重史料的价值。何炳松、博斯年等"史料学派"代表人物,经常强调"史学方法的核心是史料","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历史只称“史”。记载史的人称“史官”,是朝廷的官员,其职责除了记录本朝的天文、地理、人事、灾祸及研究前朝历史外,还为朝廷掌管“典籍”。可见,古代的“史”的范围比现在更广泛。“历史”一词于近代才出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学堂里开设“史学”课,第二  相似文献   

20.
研究范式决定了历史书写,也决定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为视角,探讨运用新的研究范式重新书写和整理图书馆史。传统“大历史观”范式下,清末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思辨性的历史书写为主;二是精英书写;三是注重图书馆“宏观历史”的书写;四是主要关注学术流变、学人圈的交流和互动。而公众史学等新思潮注重社会史、微观史或者说“小历史”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必然带来对档案、口述史、回忆录等史料的重视;新的研究范式将会有新的视野,并深化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属下群体的研究,寻求从“草根阶层”而不是从“精英阶层”,从社会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学术流变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从而拓宽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表1。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