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桂红梅 《考试周刊》2013,(13):20-21
取得类双宾语是近两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争议的句式之一,本文从取得类动词语义和句法特征及结构层次分析方面探讨这一句式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主要是由句式本身的语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双宾语句式中,宾语前是否可以介入“以”、“于”,语法界有不同意见,本文亦就此略陈管见。 沈春晖《周金文中之‘双宾语句式’》和周迟明《汉语双宾语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把“以”、“于”结构纳入双宾语句式。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能不能用转换方法进行研究呢?吕叔湘先生早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已有了一些古汉语进行转换的论述,但还不够完备。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古汉语的转换语法研究是有必要的。古汉语能否进行转换,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出双宾语句式的嵌入句,或者能否确定双宾语嵌入句的存在。双宾语句式转换问题解决了,那么兼语式,连动式的转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也就解决了整个古汉语全部句式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4.
双宾语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历来被国内外学者关注.它在普通话中的句式为S+V+O间+O直,但是在光山方言中则存在另一种句式S+V+O直+O间.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来探析光山方言中双宾语句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里的双宾语句的结构比较简单,而古汉语里的双宾语句却很复杂,出现的频率也高。究竟哪些句式应算是双宾语句,双宾语句的范围怎样划分,这些问题都还很不明确,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试图分析古代的双宾语结构,说明它的构成规律,提出个人的不成熟看法,以就正于海内广大同行。  相似文献   

6.
古今汉语的双宾语句式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双宾语句式中的两个宾语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一前一后,紧紧相连。例如“遗赵王书”(《史记·廉蔺列传》)、“给他录音机”是双宾语句。如果说成“以书遗赵王”、“遗赵王以书”、“把录音机给他”,就不是双宾语句了。第二,双宾语句的两个宾语在结构上不发生直接组合关系,而都同支配它们的谓语动词发生联系,其联系又有直接间接的不同——其中一个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内容,可以称之为直接宾语;另一个宾语是和谓语动词动作行为发生间接关系的对象,可以称之为间接宾语。例如“遗赵王书”中,“书”是“遗”的直接内容,“赵王”是与  相似文献   

7.
已有学者指出,V—NP1-NP2句的语义核心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本文进一步证明该句式的基本句式意义为“使某事物由A处转移到B处”,并且这种转移是双向的,一次性的。该句式意义决定了双宾语句不仅包括所谓“给予”类,也包括“取得”类和“等同”类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双宾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宾句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式。其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对双宾语句研究的开端、发展作一个历时的考察,指出争论的焦点,以及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谓词为"献"的两种古代汉语双宾语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谓词"献"在后世发展中的变化以及对句式的影响。虽然韵律和语用因素都会影响双宾语结构中宾语的句法位置,但是韵律是其中较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语句法结构中,宾动结构之间所插入的名词性无标记成分RN的句法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此类结构中动词小类的观察以及对RN与动词及宾语之间句法语义关系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RN不是句子的“双宾语”,也不是“宾语补足语”,而是状语或补语。其在句子中的性质地位不仅取决于其与动词及宾语的句法语义关系,同时还与这类句式中动词小类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汉藏语条件复句关联标记位置类型不一,藏缅语多数是条件句后置型关联标记,少有前置型关联标记;汉语和苗瑶、壮侗语多是条件句前置型关联标记,且关联副词在区分条件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较多藏缅语、苗瑶壮侗语的条件关联标记与假设关联标记同形。大多数藏缅语、苗瑶壮侗语对条件关系不作细的区分,但对无条件句,各语言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条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
布洛陀是壮族民间信仰中的男性始祖神,是壮族神话中的创世者,亦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的主神。与壮族属同一语族的侗族,其始祖母神萨岁,"护佑侗乡",在侗族村寨中受到广泛祭祀。布洛陀与萨岁作为族群中地位最高的神祇,存在一些相似与差异。通过对二者历史文化背景、神格特点、民间叙事等的比较,可以发现壮族与侗族在信仰及文化上的不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侗语的语气形式有感叹、陈述、疑问和祈使四种.侗语的语气既有表显的语气标记——语气词,也有隐现的标记——语调和语气强调中心.侗语由于没有通行文字,不存在书面语问题,也就没有书面语语气的句末标点符号的形式标记,但是有句末的语气词标记.侗语的语气转化实现语义转换,必不可少的是语调和语气强调中心的转换,有的时候语气词无法实现,而且同一个语气词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语气类型.所以以语气词作为标准判断句子的语气类型或者判断语句的语义变化是不可靠的.语调和语气强调中心的变化既实现语句句法的转换,同时,又能够实现语句语义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壮汉泰双宾语句的整体特征,得出了其定义,归纳了其结构的一些特性,总结了双宾语的位置、能否省略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5.
壮族大学生的母语是壮语,儿时掌握了母语后又习得了第二语言汉语。壮族大学生学习英语时受到壮汉两个语言系统的消极影响,语言负迁移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分析语言负迁移对壮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造成的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在学习英语时,要考虑到壮语、汉语、和英语三个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红河州傣族与壮侗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难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同源于古代"百越"族群。文章着重阐述了红河傣族的历史源流、族称族源、流迁现象及其当今人口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珠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壮侗语各民族是中国南方稻作文明的开创者。广西隆安县因其具有品优类全的野生稻资源、悠远凝重的大石铲遗存、源于古越语的那文化地名,使之在珠江流域"那文化"传承及品牌打造中,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学者认为,水族先民源于殷商时期,后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的骆越支系,与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有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这种民族的个性与共性差异,成就了水族古歌的不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审美魅力。从审美角度探究水族古歌的美学价值,以期对地方民族旅游人文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汉语普通话人称代词在壮语与汉语西安方言中有所不同。比较壮语和汉语西安方言人称代词在分类、构词特点、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异同,能间接反映壮语与汉语北方方言在一些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代东昌堡的位置,民国以来有很多错误的认定.本文结合中外史料,重新加以考证,确定明代辽东东昌堡与牛庄驿原为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