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仿译是指对合成词、派生词及词组的直译,仿译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关于仿译词是不是外来词的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笔者赞成仿译词是外来词的观点。仿译词可以按其所译词语分为对合成词、派生词和词组的仿译三类。仿译词的特点在于其表达方式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概括,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思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理论观点出发,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外来词的六种常见形式-音译词,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意意兼译词,仿译词,借形词,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意义,特点与成因。  相似文献   

3.
仿译是一种逐词逐句的翻译方法.能成为汉语语汇的仿译词除了体现翻译的基本原则--"真实、通顺和传神"外,文化造成的词汇空缺,汉语构词习惯,相对应的语素的联想意义,人们对译出语历史文化的熟悉度、认知度都可能影响外来语中的词汇能否以仿译词进入到汉语语汇中.同时,汉语仿译词对人们了解他国文化、语言,吸收新概念,填补词汇空缺,丰富、发展汉语语汇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仿译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仿译词是计算机词语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本文尝试对计算机中仿译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主要包括计算机仿译词对应的英语原形形式,汉英在构词法及结构关系上的共性,汉语仿译的精确程度以及对汉语的影响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汉语外来词是一个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范畴。各类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外来词范畴中地位的不同。从语言二重性来看,外来词范畴中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隶属度较低。从文化二重性来看,各种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文化因素的多寡并不在于其引入方式,而在于其本土化程度。总体来说,在汉语外来词范畴中,谐意音译词处于中心区域,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处于边缘地带,是边缘外来词。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的时期,汉语新词中出现大量的仿词。从仿的结果看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词多仿的团群式,一种是一对一的单一式。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追求语言表达的形象化和幽默化是新词中仿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些仿词可以折射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态度。大多数的仿词是语言词汇中的过眼云烟,只有少数会留下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狭义的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界定,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析外来词的类型,并在音译兼意译词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音意兼顾词属"谐译词",是本族词语,不是外来词,概括的讲只能说概念或事物是外来的,而语言是本民族固有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反映时代风采的网络潮词也进入了百姓生活,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对网络潮词的英译,应该根据其构词特点,合理采用音译、直译、意译和仿译等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9.
汉语学界关于外来词的研究在其来源、所属范畴、分类方式和认可程度等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但对于意译词、仿译词、字母词和日源汉字词是否属于外来词范畴则存在分歧。经过梳理分析,本文认为意译词和仿译词不能算作外来词的一部分,日源汉字词可以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外来词,而字母词能否算作外来词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是翻译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对文化负载词不可译的分析,讨论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识不可译的因素及其影响,有助于在翻译中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是网络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方式,以往网络中的谐音仿词主要是汉语与汉语的谐音仿拟,英汉结构的谐音仿词是近年才出现的。这类仿词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成语谐音、惯用语谐音、古诗词谐音和专有名词谐音。英汉结构谐音仿词的出现不仅有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有语言外部的原因,还表现出了特有的辞趣。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构词法一直以词根复合构词为主,而派生词并不发达。近年来,通过翻译、仿拟、类推等途径,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词缀与类词缀。而仿译、音译形式的语素化,是这些词缀与类词缀的重要来源。本文着重讨论汉语中来自其他语言的这部分类词缀生成的过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对英源外来词一词两译现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曾经隔绝对立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海峡两岸在对英源外来词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一词两译的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两岸在翻译外来词方面的一些共性和差异以及规律。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借用了相当数量的日本语词汇,除日本社会上产生的新词、流行词及汉语音译的词汇外,还有日本人创造汉字词音译、意译西方语言的词汇和日语借用古汉语词的形体或是在古汉语词的基础上增加汉字意译西语的词汇,并将其赋予新的含义,这类汉字译词和被日语翻新的古代汉语词又被汉语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词是外来文化的使者,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外来和本土语言文化双重性。不同的翻译方式翻译了本土对外来文化的认同程度的不同,根据文化因子的量化数值分类,外来词中意译词和仿译词为归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低,音译词和零译词就为异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高。  相似文献   

16.
仿词的构成及其对原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词的构造以原词为模式,对原词的结构特点、语义特征是否准确把握,影响到仿词是否能成立。仿词一旦构成,就反过来对原词产生影响。不同类型的仿词对原词的影响程度不同,仿词的运用,往往是对这种反作用的利用。构造仿词要十分注意一些蕴藏在语言材料中的深层因素对词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造词法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但是将造词法研究开创性地列入汉语词汇研究系统却始于1956年,由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中首次提出并加以研究。在造词法的体系中,修辞造词较之一般造词法有增添色彩意义的作用,而从现代汉语词语及新词语的造词方法看,仿词和简缩是最强的造词方式。文章就来谈谈修辞造词之一——仿词造词与仿拟修辞的关系,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阐释:仿拟与仿词造词的简介、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  相似文献   

18.
词语借用属世界各语言中的共有现象。借用词即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本文将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英语借用汉语词汇的原因(借用词语义论),借用词的三种构词规则和方式(借用词词源说),最后追溯到其与中英文化的关系;阐明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是中英文化交流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对英语起着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告中成语的仿词现象非常普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广告仿词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对待广告中成语仿词的利与弊,目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看到广告仿词带来的各种有利影响而全盘肯定,另一种是看到广告仿词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实际上,这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语言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十分有害。广告仿词的综合效应是利大于弊,对于其导致的不利影响,应通过积极引导来减少和弥补。  相似文献   

20.
从原语和译语中既存语言之间的相似度而言,英汉互译基本方法有三种:套译、仿译和创译.为了让翻译更接地气,有效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仿译有其必要性.互联网、语料库的出现,又为仿译在翻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可能.通过借助语料库等途径,仿译的可行性已经成为现实性.仿译的具体应用方式主要包括类别模仿、熟语模仿和行文模仿.仿译在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