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应"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师德八条》中也提出教师要"师心慈: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说,师生平等乃教育成功之基。没有师生的平等,就没有均衡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建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平等成为教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伟大的。完整的师爱表现有三方面:真诚地爱护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自觉地尊重学生。一般人对前两方面比较重视,而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则有所忽略。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说:“在现代教育中,不懂得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平等的师生之爱。但由于传统教育牢固地定格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也由于源远流长的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爱也容易异化为居高临下的给予与施舍。学生总是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培养质疑能力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营造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以往的教师“一言堂”,一切唯教师是从。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中,有疑才敢提,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发挥“解惑”作用。此外,学生之间也要营建平等的气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是人为地存在不平等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的功能;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而教育则是爱的归宿。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因此,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做好班主任工作。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关心爱护学生,首先要把爱放在首位,把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家庭及学生的性格脾气,有针对性地因人施爱。实践证明,凡是被教师喜爱、表扬、鼓励的学生,一般都能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5.
园丁语粹     
园丁语粹安庆市十里乡教委王老实,张斌“授人以鱼”不如“级人以渔”.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学生面前,优秀的教师教学生自寻真理。教师应平等地爱护每一位学生,倘若允许教师偏爱的话,那也只能是对待后进生。课堂恰似舞台;教学宛如表演。师生同台,应多跳“集体舞”;...  相似文献   

6.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教和学的关系。师与生,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同时也要学,包括向学生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同时也可以教,包括教育教师。所谓教学相长,正反映了师生间这种教学关系的客观辩证法。教学相长,在旧的教育制度下,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中,就有一种恥于“相师”,恥于“下问”的风气;要师生间能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自然就困难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知识是商品,师生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与金钱的买卖关系;谁有知识,总不肯轻易教人;放学相长,当然也就困难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情况就根本不同了。这里的师生关系,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同志般的互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教和学的关系。师与生,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同时也要学,包括向学生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同时也可以教,包括教育教师。所谓教学相长,正反映了师生间这种教学关系的客观辩证法.教学相长,在旧的教育制度下,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中,就有一种耻于“相师”、耻于“下问”的风气;要师生间能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自然就困难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知识是商品,师生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与金钱的买卖关系;谁有知识,总不肯轻易教人;教学相长,当然也就困难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情况就根本不同了。这里的师生关系,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同志般的互助合作关系。教师对学生,不能依靠封建式的统治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要靠自己的“又红又专”在学生中树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谐理性地去热爱、尊重每一名学生。教师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科学地教育学生,为他们的成长负责,理智地爱护他们。  相似文献   

9.
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决定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因此,对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又由于教师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以及学校的人事制度紧密联系,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评价工作。但有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在操作上让人担忧,对老师的评价依赖于学生。试问,学生岂能担当起评教重任?显然不能,理由有四:会导致师生关系失调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和谐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师生两个主体是平等的。如果学生的评价决定教师的“命运”,师生关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师生间的交往就会蒙上功利色彩,教学与管理将失去其…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表现为教育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和人际关系四个方面。新型师生关系理念主张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的。作为教师要坚定不移的摒弃“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发扬教育民主,强化服务意识,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王少墦 《科学教育》2006,12(5):48-49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思想教育是师生心灵的接触,灵魂的碰撞,是教师用生命与学生的对话。在教育教学中,要教好书并不太难,而要育好人却并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在建立新型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看待学生是前提育人先知人,有知人之明,才会有育人之法。首先,教师在看待学生时要认识到学生是平等的人,有个性的人。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渴求尊重、民主、平等,他们个性突出,人格尊严意识强烈。教师要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新课程理论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为了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发展 ;由重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 ,教为学服务 ;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要在培养学生“会学”上下功夫 ;由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转化为师生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 ;教学过程由教材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转化为开发和创造过程。二、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向课堂 4 5分钟要效益1.面向全体学生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 ,为了能…  相似文献   

13.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概括地说,它是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石.下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一、为什么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师生间的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或班主任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所以强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平等关系,主要是基于如下几个认识:第一,现代教育要求彻底摒弃封建教育思想残余,为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当然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在师生关系上  相似文献   

14.
时下,只要一提起尊重学生的话题,好像从学校到社会的一致认识,就是要把学生捧为“上帝”。有的学校,专门制订了许许多多的“不准”来束缚与限制教师的手脚,削弱教师的管理力度;有的学校还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来判定教师的优劣,说什么“教师的工资报酬”由学生的“评教”来决定,“下不下岗”也由学生说了算等等,其实这样做,不仅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5.
论以法治教     
“以法治教”的含义 “以法治教”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事务,包括国家对教育事务的行政管理,也包括学校内部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教育法制,使教育管理纳入国家法制轨道。 我考虑“以法治教”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国家、社会、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受教育者)等教育有关各  相似文献   

16.
高效课堂就是要将教师从窒息师生创造火花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变教课本、教知识为教方法、提素质;将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无论课堂如何改革,教学活动的一切任务必须在教师的组织下去完成,因此,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根本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要平等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拉曼卡召开的“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将这一教育理念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上,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人人都有参与的权利,人人都有权利参与,让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堂。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班额偏大、教材内容单一、学生程度差参不齐、智力状况也有很大差别的状况。针对这一实际,如何运用“全纳教育”理念进行施教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创设氛围,师生积极互动学校要平等地促进…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教育文汇》2003,(2):28-28
零距离——交流合作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教”而轻视“学”,忽视“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协调统一,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以致学生心存戒备,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设法接近学生,从空间和心理上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如学生回答提问、做练习、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引导、协调学生的活动,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观看学生的操作活动,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通过这种空间接近给学生以“心理接近”,密切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得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零差别——民主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商量、商量再商量”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合作,学什么同学生商量,用什么方法同学生商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赏识优等生,更要关爱“学困生”,亲近守纪文静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 ,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我通过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 ,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 ,摸索出了一些做法。一、新课程突出了师生平等的地位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使我转变了往昔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使我知道了“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这就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 ,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1 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 :“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 ,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