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待神仙的态度与对待方士、方术的态度进行区别甄辨。本文试从曹操的神仙思想着手,重新解读其游仙诗。  相似文献   

2.
曹操的"令"体文是其推行法治、改革弊政、打击豪强地主的一件有力武器,也是了解曹操思想的重要材料。他的"令"体文质朴充实,简约明确,没有虚伪的感情和浮华的辞藻,充分显示出清峻、通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曹操诗歌思想情感具有鲜明的儒家特色,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天下意识和深广的忧患意识,他是我国诗歌史上以抒发儒家政治情怀进行个性创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尊法反儒思想的杰出政治家。一千多年来,围绕着儒法斗争的问题,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云。今天,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曹操尊法反儒的法治精神,重新估价他在尊法反儒斗争中的积极贡献,以及他在东汉后期实行政治、经济革新,消灭割据,打击世族豪强复辟势力,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发展经济、文化,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真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操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让其非常痛苦和焦虑,从其诗文来考察发现:曹操是通过直抒胸臆、展开幻想、寄寓宗教等方式来化解痛苦缓解焦虑,从而获得解脱的。也正是这种解脱后的达观随性成就了曹操诗歌"清峻通脱"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曹操、曹植父子文格与人格的矛盾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曹植父子的文格和人格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曹操更多地是一个兼为文人的政客,曹植则只是一个想做政客而不能的杰出文人。  相似文献   

7.
四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曹操的四言诗歌创作颇具特色,给四言诗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亮色.与<诗经>和嵇康的四言诗相比较,曹操的四言诗情景交融、格调浑厚,善于用粗线条勾勒的白描手法抒写雄伟壮阔的景象,其语言上也呈现出书面语化倾向;与同时期的其他建安诗人相比,曹操的四言诗直抒胸臆、苍劲有力,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曹操诗歌的文章枚不胜数,兹文仅以近五年来曹操诗歌研究中关注其诗歌悲凉美的文章为对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分类。学人们对其诗歌悲凉美的解读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悲凉,在于悲时代、悲民生、悲自己、悲大业;二是对"美"的解读侧重于曹操个人的气度,通脱与霸气。  相似文献   

9.
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200年。这是以曹操为代表的主张统一集权的进步势力,和以袁绍为代表的豪族地主分裂割据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当时,袁绍打败了豪强军阀公孙瓒,据有冀、并、青、幽四州之地,人口众多,财富雄厚。曹操只有豫、兖二州,久经战乱,残破不堪。但是,曹操面对袁绍发起的进攻,毫不畏惧,敢于同袁绍进行战略决战,并“以少克众”,取得胜利。这是什么原因呢?曹操的主要谋士、年青有为的法家郭嘉在同曹操的一次谈话中作了比较全面的解答。有一次,曹操问郭嘉:“袁绍地广兵强,多次同朝廷对抗,我想兴兵讨伐,实力敌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曹操身处乱世却始终做到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讲求民主,宽宏大度,并因深谙用人有道而为自己希冀开创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曹操"唯才是举"、"优遇良才"、"赏罚分明"的用人方略将富含着广远醇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复兴 《阅读》2023,(Z7):53-54
<正>一“正欲清言闻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这是放翁的一联诗。很多年前读到它,很喜欢,一下子记住,至今未忘。“偶思小饮报花开”,是想象中的境界,正要举杯小酌,花就开了,哪儿这么巧?这不过是文学笔法,诗意渲染而已。但是,正想能有个人一起聊聊天的时候,这个人如期而至,这种情况尽管不常有,总还是会出现。过去有句老话叫做“说曹操,曹操到”,也有这层意思,只是没有这句诗雅致。而且,说曹操,可能只是一时说起,并没有想和曹操有交谈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09,(2):18-20,34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贡献,实际上超过了建安时代的其他文人,是建安文学真正的代表人物.曹植是建安时期一位优秀的极有才气的作家、诗人,但他不能同曹操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也不能同其父的作品相比,决非"建安第一".  相似文献   

14.
夏立君 《阅读》2016,(6):50-53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五十六岁,起兵作战已二十余年,“挟天子而令诸侯”已十五年,做丞相已三年,赤壁大败已三年,“天下三分”局面此时已形成,统一梦想更加渺茫。朝野政敌攻击他为汉贼,内部拥汉派亦心存狐疑,还有很多人巴望他赶快称帝。曹操整理他此时此地心事,创作了一生最长“公文”《述志令》(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天下有窥测曹操心事欲望,曹操亦须向天下交代。  相似文献   

15.
勿庸置疑,最成功的曹操艺术形象,是在《三国演义》中。然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之所以如此丰满生动,除了罗贯中的天才创造以外,还因为它经历了千余年的酝酿过程,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头和文字加工。如果我们把这一历史过程回溯一遍,就一定会对《世说新语》及刘注中的曹操艺术形象产生兴趣。 笔者在这里使用“艺术形象”这个词,或许会引起非议。可无论怎么说,《世说》及刘注中的曹操巳不是史学家们所描述的那个同名历史人物,而是活在文学天地里的人物了。 《世说》正文中,直接地或间接地记述描写曹操言行的,有二十条。见于刘孝标注引  相似文献   

16.
曹操在东汉末数十年的军事斗争中,以"任天下之智力"的思想为指导,全面看人,用其所长,着眼内部,注重实践选拔人才,并善于从敌对势力中竞争人才,大胆起用降将,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剪灭群雄,统一了北方,为魏国的建立和西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曹操、陶潜、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名家、名作为例,证明饮酒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曹操诗歌在承继汉乐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 ,在内容方面作了许多成功的创新与改造。一方面以乐府旧题写时事 ,拓展乐府叙事领域 ,叙述重大的社会历吏事件 ,并在叙述中加入抒情成份 ;另一方面改变乐府叙事功能 ,用乐府体式专事抒情写怀。曹操以其特有的豪气与才情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即叙事博大精深 ,抒情沉郁顿挫 ,在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 ,领一代风骚。  相似文献   

19.
远和近     
一曹植小时候聪明伶俐,深得父亲曹操的宠爱。一个中秋之夜,曹植和家人在一起赏月,父亲突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坚决推行法家路线的杰出的政治家。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打击豪强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里人烟稠密,繁华异常,但也有不少豪强,横行霸道,杀人劫货,使社会秩序非常紊乱,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公元一七四年。这里调来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都尉”(搞治安工作的),这就是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