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等文学作品时要充分“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等文学作品时要充分“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犹如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土一样。优秀的诗文乃至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诵读,只有多诵读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意蕴,明白文章的事理,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如: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散步》、《春》等;具有激越澎湃的情感的文章《沁园春.雪》、《有的人》等;有缠绵悱恻情思的文章《乡愁》、《蒹葭》、《望江南》等,这一篇篇美文是教材编写者艺海拾贝,精挑细选出来的,我常常要求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  相似文献   

4.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离不开反复诵读 ,因为诵读能够带动和加深领悟。通过诵读 ,体验诗的节奏、韵律 ,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感受诗的艺术魅力。学生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鲜活个体 ,他们富有悟性和创造性。在诗歌教学中 ,我注重诵读训练这一重要环节 ,让学生在诵读中自主完成联想、想像这一思维过程 ,体味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美感。一、在诵读中品味意象什么是意象 ?李元洛在解释意象时说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 ,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简洁地说 ,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带有主观感情的物…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读中生情言之有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全身心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我  相似文献   

8.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是有效完成一项演奏的重要技能。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往往重视训练学生歌词的熟练度,节奏的掌握度,忽视了学生的感情渲染,无法使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从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出发,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如何使学生充满感情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从而进一步提高声乐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余燕 《甘肃教育》2003,(7):46-46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因此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要把握的重点。如教学江苏版中的《大海睡了》这首诗歌时,如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风平浪静、明月高悬时的大海美丽晚景呢?我从激发学生情感人手设计这堂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写作教学要紧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调动学生情感,呵护学生个性,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写出热情饱满、情真意切,具有个性的文章来呢?在这里,本文拟就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阅读时触发情感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精选的美文佳作的时候,总会有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以儿童诗作为阅读载体时,站在儿童本位,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尊重儿童的“阅读喜好”,把握儿童的“思维参与”,发展儿童的“个性表达”,形成了“美文诵读”“主题欣赏”“采风运动”三种不同的课型和阅读策略。一、“美文诵读”——基础学习型此课型通过对优秀诗作的字音、节奏、轻重、缓急的把握,读出诗歌蕴含的感情,美读成诵。因低段儿童诗语言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故具有趣味化、重积累、易模仿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低年级的诗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悟语言的优美;并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农村诗歌教学的实际情况却存在着应试化的倾向:诵读形式单一而低效,学生的想像不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新诗 ,在坚持一般诗歌教学原则的前提下 ,我认为尤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注意节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诗歌节奏或繁密急促或疏宕舒缓 ,应该是和诗歌思想情感和谐一致的 ,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诗歌的节奏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田间的《抗战诗抄》 ,闻一多称之为“一声声的‘鼓点’” ,“响亮而沉重”。如《坚壁》 :狗强盗 ,/你要问我么 ;/“枪 ,弹药 ,埋在哪儿 ?”/来 ,我告诉你 :/“枪、弹药 ,/统埋在我的心里 !”诗句式短小 ,节奏急促 ,声调果断。指导诵读时 ,要注意一个节拍一顿 ,一顿犹如一声鼓点 ,…  相似文献   

14.
诗歌鉴赏,方法多样,其中“朗读·译读·品读·背诵”的一诗四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朗读朗读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在七至九年级阶段,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出浓郁的学诗气氛,使我们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对朗读的要求首先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其次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会抑扬顿挫。比如《观沧海》中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  相似文献   

15.
史得红 《甘肃教育》2020,(5):165-1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情感、节奏,体会文章语言的形式美、内涵美,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时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是中学生基本的学习内容和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家风格、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它是一个以理解为基础,由形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过程,是一种包括认识作用在内的审美享受活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可通过以下途径去尝试。一、把握特点、加强积累诗歌是感情的艺术,它具有丰富的想像,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鲜明的文体特征。体现为诸多的种类形式,以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为主的抒情方式,形象性与抒情性的统一,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显示,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另外,具鲜明的语言特色,或清新或平淡或绚丽或明快或含蓄或简洁。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记特点,勤于积累。二、重视诵读,品味情韵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功。教学诗歌可朗读吟诵,可吟唱记背,积累名言佳句,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艺术和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首先,读出节奏感,体味音乐美。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押韵、音调等几方面。不同声调的音节和谐配合就会形成悦耳动听的音调,律诗的平仄以及双声、叠韵、叠字、叠句的恰当运用,也能求得音...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因此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要把握的重点。如教学江苏版中的《大海睡了》这首诗歌时,如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风平浪静、明月高悬时的大海美丽晚景呢?我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设计这堂课,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创设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因此,刚开始就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喜爱这篇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诗歌犹如文学海洋里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诗歌又犹如花园里的一朵鲜花,美不胜收。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字的美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优秀诗文时,只有注意了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才能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来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感情朗读,领略优美的韵律美我国古诗采用音步、平仄、对仗、韵脚等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了抑扬顿挫等各种表现力,读起来琅…  相似文献   

19.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正>《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质朴的语言表明了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逆境,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了这首诗,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体会人生的态度。一、自由吟诵,读准节奏想要了解一首诗的精彩之处,首先要做的便是善读,即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能够在自由的诵读中理清意象之旨、体会意境之美,能够身临其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