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拜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之后,收获颇丰,受到的启发极大。尤其是特稿《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一文,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给语文教学从根本上作出了导向性指引,给语文教学以真正的人文关怀,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最根本也是最崇高的要求———因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才能引领我们踏入语文学习的大门,也只有热爱才能引领我们走进语文深奥的殿堂,无论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而把这一点作为教学目的明确地提出来加以阐释,该文无疑是首创,文章让读者从理论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行动上有了更坚实的后…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的“本刊特稿”栏中,有幸拜读到了杨启亮先生的《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一文。读罢此文,我很佩服杨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庖丁解牛式的析理逻辑,但同时,作为一个身体力行、躬耕于中学教坛的语文教师,我有必要明确指出他对语文教育的误解,乃至对语文教学的误导。哪怕我的言说同样存在瑕疵。一、“快乐足球”与热爱杨先生认为:“以热爱为目的教学语文,追求的是非智力的积极的情意境界,这是在语文智力或能力之上的境界。”我不知道杨先生何以判定“热爱”这种非智力情意境界必定高于智力或能…  相似文献   

3.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4.
读了由闫学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以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晏子使楚》引发的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问题的“旧话重提”(2006年第10期《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小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想谈谈个人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状一:“万金油”式的语文职能,让语文步履蹒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5.
拜读了贵刊发表的王长路老师的教材研讨文章《“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新释及启示》一文(见《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8期36页),既为王老师认真细致的钻研精神所感动,也颇受启发,在此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一管之见,以与王老师及广大语文教师或诗词爱好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李光良老师以及千千万万像李老师一样热爱、关心和支持《语文世界》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的热情,是我们奋发的动力。李老师在信中说“《语文世界》应是文学性的刊物”,我想在这里为《语文世界》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即:《语文世界》是一本语文性的刊物,即它是针对中学生的、是涉及语文内涵与外延的、“大语文”的刊物。从这个定位出发,李老师所提的“科普知识过多”确实有些道理。但我想就这一点作一些解释:“科幻新天地”属于“阅读青草地”,是我们摘发的比较优秀的科幻佳作,如果不看栏目名,…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载着墨香徐徐而来,着实让我陶醉。我参加教育工作已经55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见证者,而对语文教育,更是浸染其中,热爱之,体味之。《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年第3期《夕拾朝花长精神——新时期湖南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回顾》和2006年第7期《长岛人歌动地诗——新时期中学语文教研人物访谈录》两篇文章读后,我又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也就又有了一些思索。湖南语文教育的传统是什么?正如曾仲珊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湖南中语研究的传统就是追求坚实足印与宽阔视野的融合。”其实,湖南中…  相似文献   

8.
再读李铜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9期上发表的《告别画蛇添足般的写话练笔》,笔者有一些想法和李老师探讨。一、告别画蛇添足般的写话练笔2009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协作区"读写结合"教学的研讨活动,几位上课教师对读  相似文献   

9.
《挖荠菜》有霸气吗?———与李卫东老师商榷彭兴奎李卫东老师的《〈挖荠菜〉的随想》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9期)批评了阅读教学中“无视学生主体参与”的倾向,读后很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李老师对课文《挖荠菜》的理解。李老师不同意人教社《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10.
再读李铜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9期上发表的《告别画蛇添足般的写话练笔》,笔者有一些想法和李老师探讨。一、告别画蛇添足般的写话练笔2009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协作区读写结合教学的研讨活动,几位上课教师对读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月刊》着力于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每年必订,每期必读。最近拜读贵刊小学版语文2013年第5期,其中有一篇是余冠瑾老师的《用足用活教材资源》,读后受益匪浅,低段的老师能这样用心研究文本教学的确难能可贵,但对文中两个短语的解释及相关说明有几点看法,下面提出来浅析,与余老师商榷。有不对的地方,敬请一线教师、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学习,去领会。下面以《九义》教材小语第二册第25课《明明上学》为例,谈谈此文的教学是怎样渗透愉快教学法的。 《明明上学》一篇是看图学文。讲明明在上学的路上捉蛐蚰但没  相似文献   

13.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也说另类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一文。在《谁是另类》这个小故事中,崔老师从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另类的学生——许诺。无疑,崔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所以才会记录下与学生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第6期《小学语文教学》在开篇的话中刊登了陆友松老师的一篇文章——《简简单单学语文》,文中在习作指导方面的写什么,怎么写,认为可以这样“考虑”:首先精选典型例文,详加分析,从标题、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品其精妙,得其“诀窍”,模其形仿其神。然后能“动之以情”“、鼓之以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而2005年第9期《小学语文教学》也同样在开篇的话中刊登了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发言《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中提出习作指导方面的“建议”: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不宜大讲…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研究》八六年第六期上载了李洛川同志的《“教有法,无定法”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的文章,读了之后,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教有法,无定法”,这的确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正如李洛川同志说的那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原则。”但李洛川同志认为,所谓“教有法”的“法”,指的是教学的原则、规律,是人们进行语文教学所必须依据的一般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翻看2009年第5期的《语文教学之友》,拜读了丁勤中老师的《“夏水襄陵”之“陵”应作何解》这篇文章,丁老师在此文中认为《三峡》“夏水襄陵”的“陵”解释为“升”更为准确。笔者非常敬佩丁老师不拘泥于教参、大胆质疑的精神,他不仅提出了疑问,而且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在拜读完丁老师文章后,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20.
看了《人民教育》1998年第6期上于漪老师撰写的《“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一文,我也觉得对“标准化试题”有话要说。今趁《人民教育》对语文教育展开讨论的机会,将某些想法写出来,以就教于于漪老师,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从于老师的文章看,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