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前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伊春生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 2.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伊春的生态旅游景点。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教学方法: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读课文,理解课文,认识冬瓜和茄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认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教学重点:1.理解燕子妈妈最后笑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过程:一、借助实物,激趣导课1.教师出示实物冬瓜和茄子,让学生观察不同点,观察时,教师点拨(先看再摸)。2.汇报观察结果。3.导入新课:同学们的观察让老师很高兴,燕子的妈妈让小燕子来观察,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一步设计是让学生反复观察实物,…  相似文献   

4.
高中新课程计划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目标 ,并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笔者在“电磁感现象”一节教学中尝试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理念 .1 .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 ,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加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较多 ,学生主动性活动少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笔者在这节课中采用学生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 ,学生主体性活动大增 .实践表明 ,合作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笔者在“电磁感应现象”这节教学中 ,采用了合作学习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 :每四人为一组 ,每组学生可以就课堂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各小组要推选代表汇报小组的探索结论 .这样做 ,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的素质 .下面以“电磁感应现象”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来说明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做法 ,请同行批评指正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实验方法探索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 .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4.培养合作...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小小记者团”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活动中,应帮助确定、选择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联系紧密的主题,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使活动富有实效性而又活泼生动。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一(顾炎武对联);幻灯片二(“小小记者团”调查访问活动参考主题)。活动过程一、引…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3.感受包公的智谋,懂得用智谋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教学重点:学习审驴的过程,体会智谋的力量。教学难点:对比文中人物的品德,正确解读智谋的价值。教学流程: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包公”,请学生说说对这个人物的了解。2.教师接着板书“审驴,”请学生读课题,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思考题:包公为什么审驴?包公怎样审驴?包公审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1.通过模拟“客人来我家”这一内容,培养学生口语表述和交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遇到不同情况,能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礼貌待客的好品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杯、皮包、眼镜、两把椅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兴引趣1.让学生看一段《到山羊家做客》的课件,问学生“山羊是怎样接待各位客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如何接待不同的客人,以此引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2.“那么,你家来了客人该怎么做呢?”教师把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课件转移到教材的交际内容上来,并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二、创设情境,激发…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单摆”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1.实验:单摆运动2.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单摆运动(1)慢放模拟单摆运动过程(2)摆球在某一位置停止3.问题:(1)摆球运动有什么特点?(2)摆球为什么能回到平衡位置?(3)回复力的来源是什么?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课件演示提问启发引导思考分析回答观察思考观察学生活动教师说明: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实验现象:摆球沿圆弧来回摆动。再利用课件慢放、重现,让学生仔细观察,说明每当摆球离开平衡位置时,总有一个把物体拉回平衡位置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非常直观地找到回复力。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判断与理解能力。二、培养推理及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说明:这一部分是“单摆”教学的难点,在得出F=mgsinθ中几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对比得出F=-kx,完全通过教师的示范性分析、讲述,并采取近似处理方法,推导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理论推导的无穷魅力,进一步理解简谐振...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单摆”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1.实验:单摆运动2.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单摆运动(1)慢放模拟单摆运动过程(2)摆球在某一位置停止3.问题:(1)摆球运动有什么特点?(2)摆球为什么能回到平衡位置?(3)回复力的来源是什么?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课件演示提问启发引导思考分析回答观察思考观察学生活动教师说明: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实验现象:摆球沿圆弧来回摆动。再利用课件慢放、重现,让学生仔细观察,说明每当摆球离开平衡位置时,总有一个把物体拉回平衡位置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非常直观地找到回复力。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判断与理解能力。二、培养推理及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说明:这一部分是“单摆”教学的难点,在得出F=mgsinθ中几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对比得出F=-kx,完全通过教师的示范性分析、讲述,并采取近似处理方法,推导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理论推导的无穷魅力,进一步理解简谐振...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新教材 (试验修订版 ) ,2 0 0 0年秋季在 1 1个省市试用 ,并将在今后几年逐步推广。为了促进地理新教材的研究和探讨 ,本刊“教学设计与点评”栏目特征集“地理新教材教学设计”稿件 ,并在本刊网站开设“网上点评”活动 ,欢迎广大地理教研员和地理教师参加 ,具体要求如下 :1 .教学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要详加分析。2 .教学设计要体现实用、科学、创新的原则。加强地理图表的分析功能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 .每课时教学设计应控制在 3 5 0 0字以内(包括图表 )。4.教学设计一经录用 ,即在本刊网站进行展…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引导感悟教师要抓住阅读理解的重点,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如阅读《田忌赛马》,可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教师以记者身份出现,对下列问题进行采访:(1)请问田忌先生,第一场比赛结束  相似文献   

12.
教学任务:1.综合运用学科间的知识教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自主学习的力。2.初步领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的能力。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由慢到快、逐渐加速。教学难点:跑得自然轻松、姿势正确。场地器材:1.制作风车材料50套,预备20套。2.动作要领标志。3.录音机一台及场地布置。课的流程:思考回答问题→品尝制作成功的喜悦→辅助练习→引出重点、难点→从“吹”再回味逐渐加速→根据兴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学生一1分上课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四列横队宣布本…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关于桥的课件;2.学生搜集桥的图片;3.学生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图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在学习了《兰兰过桥》一课后对桥非常感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山东省东平技校着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拥有了一支能力强、知识新、技能全、拉得出、打得响的新型教师队伍。该校从培养教师的“六种能力”、实施“六个一工程”着手,唱响特色旋律,打造名师品牌。“六种能力”是指:(1)承担两门以上专业课的教学能力。(2)具有设计、开发的专业技术能力。(3)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创新能力。(4)创业能力。(5)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6)管理能力。“六个一工程”是指:(1)上好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训练课。(2)自编一套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能力培养的教学讲义。(3)出好一份体现多种…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教学目标:1.巩固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2.提高10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3.加深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理解;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等数学意识。教学步骤:1.模拟“百货店”一角,巧设购物环境。教师把毛巾、肥皂、牙膏、巧克力、奶糖、钢笔、铅笔、书包、练习本等商品放置在桌面上,每件商品的旁边都放上由学生制作的价格标签,并挂上“欢迎到百货店购物”的字样。上课前,让同学们看一看。2.化静为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观察能力。首先,教师利用电教平台出示如下一组文…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巩固“X,X,X-”节奏;听辨声音强弱、快慢;复习歌曲《谁唱歌》。2.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创作能力。3.品格: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和即兴创作、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1页。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知道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2.让学生经历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自带两种水果。2.教师准备:两个大小明显的盒子(小盒子里装有实物),每组一架小天平、一个空墨水瓶、一个装有墨水的墨水瓶、一支钢笔、一瓶矿泉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第一层次: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九册第64~66页及“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2.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游戏。教师出示右图这个不规则图形。提问:你能直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教师演示:把左边的半圆沿虚线剪…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六年制第一册46页1——4例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记住相应的加法口诀。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4.初步渗透并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1.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2.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掌握脸谱的特点和画脸的方法。3.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美术第五册《画脸》。教学目标、要求:1.以画脸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并从中学会欣赏美、创造美。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3.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助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4.鼓励学生在绘画、表演活动中张扬个性、表现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