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基本点是要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这就必须开拓课堂生成性资源以应用于教学。而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情状,  相似文献   

2.
甘树梅 《考试周刊》2014,(41):78-78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情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备课前认真了解学情,课始注意反馈学情,课中敏锐洞察学情,课后客观反思、总结学情,根据学情及其发展变化有的放矢地施教和导学,才能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情”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我们经常会提到“学情分析”,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判,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个体间的特点与能力的差异,它应该不仅只指教师课前的分析,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成功的课。于是他备课认真,教学环节齐全,甚至参照名师的优秀教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往往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和“学”的过程最优化。如果只注意教师教授过程的最优化,而不注重学生学情。从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这就很难达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侧重地体现在作业之中,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掌握学情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用“√”“×”批改或只写“查”“阅”评价的单一形式,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下面,笔者就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详细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是需要不断地“试错”,当学生有强烈的纠错愿望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纠错的机会与时间。许多家长和教师,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处罚得过于严厉,甚至不近人情。他们在对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而批评、处罚学生时,把学生身上闪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清除。这对学生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教育来说也是一种失败。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挫折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数…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不知不觉之中的相应变动”就是教学机智或教育技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观念“是教”大“于学”,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奋点”,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巧妙地调整一下教学,就可能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以下用三个教学案例来谈谈我个人的体会。【案例1《】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二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毛玲莉…  相似文献   

8.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9.
教学计划,是预先拟定的教学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是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率着一个时间段的教学事务,有很强的计划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计划无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计划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的理念,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计划重在“谋”,这个“谋”的过程,就是教师研究的过程,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文本、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方法和学情教情……研究即学习,“谋”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他们在研究中思考、反思、锻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成长,所以“谋”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历程。教学计划不能仅仅是一个“进度表”,更不能是应付检查的“摆设”,它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引领教师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当然,教学计划是“框架性”的,它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去“细化”;教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动态生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微调”,但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不变的,切不可随意“偏离”甚至“推翻”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基于学情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是多样的,基于这一学情,教师应当有效地打造多元化课堂.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不能变“单一”为“多元”.这不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就如何有效地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德强 《科学课》2008,(12):48-50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而且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探究内容来展开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做法。面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地挖掘,以发现内容所具有的典型的科学教育意义,并通过精心设计,形成以教材内容为主干的基本教学过程。在这一系列“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诸如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目标等。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而且能够引起学习兴趣的探究内容来展开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做法。面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地挖掘,以发现内容所具有的典型的科学教育意义,并通过精心设计,形成以教材内容为主干的基本教学过程。在这一系列“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诸如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目标等。  相似文献   

13.
首先,需要真实的学情.不能站在教师本位凭空臆造,而是把切实的真正的学情描述出来.真实的学情不是摆设,一定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凭空臆造出来的“学情”,往往是搁到备课本上应付检查用的,这样的学情,我们宁可不要,因为虚假的“学情”是无益的,不会和我们的教学发生任何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是教育系统中最薄弱的,也是遍布最广的基础教育。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落后的一面明显表现了出来,与城镇教育的差距日益增大。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小学差距的有效办法。一、课堂主体的改变农村小学生多师少,学生个体素质起步晚是事实,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是现实。农村学校比较偏远,信息闭塞,使教师们无法学习到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与方法进行学习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5.
远程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具有远程多媒体交互功能,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实用效率。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教师也从“教”逐渐转换到“导”上。这种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根据目前较常用远程教育思想为基础,设计出能够适合当前学生网上学习和教师网上教学功能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一、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德乃师之魂”,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基石,“师德”简言之,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确切地讲,“师德”应该是教师为人之道,它不但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且还应该表现在教师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学习错误”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合理利用、开发,不但能变“错”为宝,还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康碧珍 《学周刊C版》2010,(4):165-166
《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学习错误”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合理利用、开发,不但能变“错”为宝,还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以”的意思是依据、根据、研究,“学”指的是学生及其学习行为,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定”指的是确定;“教”界定为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教研活动。提倡“以学定教”,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是当下学生厌学的现象却日益突出。师生关系也很微妙。其实,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对学情、生态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学情、生态的调查就是研究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调查,是对学生“学习素质”的调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