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对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提供理 论和应用支撑。【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以新浪微博话题为实证案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研究,最 终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和 传播规律,为实践层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监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解析了微博舆情话题的传播、微博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微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发掘舆情 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在微博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扩散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过程】在传染病动力学的SIR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部分无知者直接变为免疫者以及具有衍生效应的SIR改进模型。结合微博网络拓扑结构 进行了有向无标度网络的设计,并利用微博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以及转化率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此模型 进行简单的因素分析。【方法/过程】构建的微博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博网络舆情的传播变 化,并分析了各个影响微博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琳  陈荔 《情报科学》2022,40(11):49-55
【目的/意义】为识别微博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规律从而使干预决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提出一种多 主体干预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模型。【方法/过程】该模型融入网络媒体和政府的多重干预,考虑了多个舆情话 题不平等竞争的特性,并可从交互传播的整体视角来分析干预措施的作用。【结果/结论】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 够较好地模拟微博平台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演化趋势;话题交互传播过程中,多主体干预下的舆情治理效 果更好;制定干预决策不能仅关注单一舆情话题,而应综合考虑多个舆情话题及其交互关系。【创新/局限】文章通 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多主体干预下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过程进行探究,为微博平台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 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相关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刘子溪  朱鹏 《情报科学》2017,35(8):94-100
【目的/意义】微博作为主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话题可信度评估以及从认知角度了解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 因素对判别信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现有的详尽可能性模型对信息可信度的研究,从微博 内容、微博作者、社交网络传播三个维度,对影响微博话题可信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微博内 容信源的可信度对内容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内容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专业 知识对作者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紫薇  邢云菲 《情报科学》2017,35(12):39-44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管控是舆情管理者面临 的重要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 帮助舆情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情监测与控制。【方法/过程】通过信息传播模型把突发事件舆情话题演进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突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并采用实证方法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九寨沟地震”为例作为数据源 获取微博发文、转发、评论信息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舆情周期,再使用Gephi绘制可视化云图,通过网络结构 分析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规律。【结果/结论】对“九寨沟地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过程 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周期更长、信息传播层级更高、意见领 袖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微博社区网络结构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情的信息传播机制。【方法/过程】以社会网络的 角度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同时构建了微博信息传播模型,实证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 对舆情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规模、密度以及节点特征参数对舆情信 息传播的受众度、流动度及影响力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存在着紧密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用户情感进行研究,能够剖析用户情感演化规律,从而有助于采取 针对性措施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合理控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情感极性及情感强度理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网 络舆情用户情感演化模型,以微博平台为例进行情感极性和情感强度分析用户情感演化特征及波动规律。【结果/ 结论】“江歌案”微博热点话题主要呈现负向情感,其比例远高于正向情感和中性情感;情感值与极性值都随着极性 值的增加而增加,话题在 12月 11日负向情感值与极性值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高海涛  徐恺英  张琦 《情报科学》2018,36(5):144-148
【目的/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情,既可以使该方法在微博舆情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 应用,又能通过对微博舆情监管策略的提出达到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目的。【方法/过程】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 究对象,以新浪微博“笑脸墙迎新生”为研究话题,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工具,通过对采集的有效数据分析,研究 微博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并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具体监管策略。【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 博舆情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拓展了微博舆情研究的新视角,提出了网络舆情传播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 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 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 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 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 息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对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政务微博的运营和管理。【方法/过程】应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投入和产生指标进行分析,应用DEA模型对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务微博进行分类,从而对政务微博信息传递指标进行归纳。【结果/结论】政务微博规模效率表现较差的原因是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效率表现不佳;政务微博信息传递规模效率较低的原因是粉丝数和关注数不足;最后基于投影分析,提出政务微博信息传递效率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杨耀丽 《情报科学》2018,36(7):62-65
【目的/意义】微博已经是当今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话题作为一个用户参与度较高且观 点聚合度较高的微博众多板块之一,使得有影响力的话题产生成为了一种可能。针对这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的板 块,对于微博话题影响力的评价是极为有意义的。【方法/过程】针对微博话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力,本文利用因子分 析法,从实证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合理有效性的检验,并且确立了公共因子的占比,得到了综合因子的评价模 型。【结果/结论】研究通过对比实际热门话题榜单发现,微博话题传播影响力主要应从话题人及话题信息两方面出 发进行评价研究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魏宇航  田园 《情报科学》2021,39(12):53-59
【目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会让高校的声誉等受到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传播过程,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这对于高校舆情的治理及学生工作的开展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以微博 用户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选取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话题,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时间维度 通过案例对其模型进行了阐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创新/局限】本研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选 取的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创 新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仅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刘小平  田晓颖 《情报科学》2018,36(1):96-101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 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 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Rank 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 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 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 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引导核心节点,控制信息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监管是政府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难题。对微博舆情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 解微博舆情传播规律,为政府监管微博舆情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微博舆情的社交网络结构特点, 对BA无标度网络进行改进。随后将模糊观点与Deffuant-Weisbuch模型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相似度的舆 情演化规则。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微博舆情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模糊观点的类型对舆情演化的周 期与规模有影响。用户对于热门发现微博的关注度对舆情传播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由于微博消息发布的自由随意性,微博中的虚假信息泛滥,且难以识别,信息冗余、信息失衡 等问题也很突出,这给人们通过微博获取资讯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方法/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微博中“关 注”与“被关注”的关系构建媒体领袖间的关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方法对该网络中的主流媒体进行识 别,分析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在消息传播方面的作用,并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析媒体领袖间的关系网络对消息 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微博消息传播和扩散的建议,帮助人们通过微博获得真实、准确、全 面的资讯,也有利于改善微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分析高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有利于推动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舆 论引导力。【方法/过程】以高校官方微博为例,本文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密度特征、网络中心性特征、网络结 构特征、地域路径及情感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演 化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结论】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小的聚类系数、较短的网络平均路径,节点 的度分布符合幂律规律;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正在突破传统地域影响;高校信息传播中以积极情感为主,网络舆情事 件对情感影响较大;随着节点增加,网络平均度经过前期快速增长后会稳定在某个恒定值左右,网络平均路径长度 则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建议。【创新/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样本和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17.
潘骏  沈惠璋  陈忠 《情报科学》2018,36(2):125-131
【目的/意义】有别于众多现有的针对社会群体事件的定性理论研究,文章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探讨群体事件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特点,并给出了社会群体事件在微博中传播的传播模型。【方法/过程】 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为指导思想,以复杂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对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进行基 于Agent 的建模分析;以复杂网络的相关知识为支撑,提出依据K-Shell index 方式来划分Agent 群类并设计了相应 的交互规则。【结果/结论】实证分析了以K-shell index为依据构建Agent的优点;基于Repast平台对所设计的模型进 行了仿真分析、模拟出了由个体用户的意见从无序交互到集中爆发的涌现过程,并以真实群体事件的数据为基础 论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工作能帮助人们更科学地理解群体事件微博传播中的演变规律,从而为群 体事件的及时预测和有效应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夏一雪 《现代情报》2019,39(4):3-12
[目的/意义]构建数学模型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建模和预测问题,为深入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定性分析网络话题传播的大数据特征、可量化性、可度量周期性、可预测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网络话题传播机理,构建网络话题传播规律的常态模型和衍生模型,提出划分网络话题传播阶段的一般方法,并据此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趋势预测方法。[结论/结果]通过"雾霾"微博话题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能够较好地划分传播阶段并预测传播趋势,由此,根据本文构建的数学模型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对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展开评价,指导政务微博运营管理与内容建设,并丰富社交网络环 境下的信息交流理论研究。【方法/过程】以外宣、司法、团委等十大类型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关系、时间 三个维度,选取提及行为“@”、话题标签“#”、互动数等指标,构建了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 DEA-VRS模型对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效率展开评价,通过冗余分析为不同类型的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效率改进 提供建议。【结果/结论】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相关政务微博的投入规模可有效提高其信 息交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汪兵  段尧清  周鹏 《情报科学》2018,36(5):131-136
【目的/意义】在线学习情境下包含师生两类节点的关系网络,是在线学习信息传播区别于传统同质节点社 会网络的重要特征。构建这类结构复杂的关系网络,并深入研究其信息传播规律,对社交行为及学习效果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在线学习交互数据的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和网络统计构建了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 型,并用该模型拟合真实的高校在线学习交互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模拟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的信息传播发 现,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与网络规模、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显著关联,而与教师在社会网 络中的传播者转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