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应具有无所不在、透明、开放获取的特点。泛在图书馆的构建应倡导以用户为中心、主动服务、平等获取、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海量资源、质量保障、有序组织的资源建设与保障策略,加强网络技术、信息设备、智能交互的研究运用,向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知识服务。实体图书馆泛在化及网络服务泛在化是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信息环境的泛在化和移动化要求图书馆要以用户为中心去重新设计自身的服务方式。本文以混合模式移动 应用(hybrid)的方式建立一个在移动互联环境下集社交、分享以及云存储为一体的知识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 过数据挖掘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社交增强用户的粘性,通过云存储给用户提供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知识空间。图书 馆还可以通过知识的重组与推送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分享和发布功能使用户之间可以相互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平台 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应创新发展模式,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泛在化服务理念,建立泛在化服务机制,打造泛在服务人才队伍,熟练掌握泛在智能技术应用,全天候、准确地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以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泛在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发展与泛在学习的出现、移动技术推动与搜索领域的变革、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迁与泛在化走向直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务变革,融合社会网络的泛在化服务、支持教学科研的专业化服务、嵌入用户环境的情景敏感服务成为服务变革的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档案馆即时档案信息服务呢?笔者认为,所谓档案馆即时档案信息服务,就是档案馆零时间内响应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客户化(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档案馆即时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整体概念,是由技术支持的一种业务方式和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馆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全面进入全球网络化的时代。网络环境,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间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用户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档案用户可以从网上获取所需档案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将被取代,相反,先进的网络技术向档案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信息资源存储地之一的高校档案馆也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档案馆的价值不再是以其所拥有的馆藏档案的数量来衡量,而是以它为档案用户提供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5G技术及泛在图书馆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基于5G技术的移动图书馆泛在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分类,提出了5G技术支持下移动图书馆泛在化信息服务的创新策略,以期推动5G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3G技术环境下,手机图书馆奉行“读者至上,以用户为中心”和无障碍信息获取的服务理念;它强调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性,倡导积极主动的信息服务方式,是建立在3G技术基础上的泛在网络和Mobile2.0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方式;手机图书馆通过SMS服务、WAP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多种服务策略,力求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移动化档案利用服务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方向,其服务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日趋多样.除早期的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子书外,以往作为档案网络服务平台的各种网络新媒体形式也开始移动化,移动应用与移动社交服务日益多样化,移动档案馆的建设也成为可期待的发展愿景.移动化档案利用服务的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和宏观目标是使档案利用服务泛在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服务方式,已经从以往单一的实体馆服务发展为如今包含了实体馆服务和各类移动服务方式的多元服务体系.所谓档案馆移动服务,就是档案馆以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为依托,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设备,以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开展的各种即时在线和离线服务.[1]其中,微信是档案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平台,据2016年腾讯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达到了8.89亿.[2]在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利用微信开展服务也已有较长的时间,据调查,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共达75个.  相似文献   

11.
李蹊 《晋图学刊》2021,(1):37-44
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对我国20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五种主要方式: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环境嵌入式服务、新媒体平台服务、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自助图书馆服务。并结合相关应用案例,对我国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变迁及图书馆移动服务相应的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主要包含的几大部分内容:移动信息门户、移动OPAC、移动阅读、O2O方式的移动应用、移动参考咨询。指出图书馆移动服务未来必将走向泛在服务,分析研究基于此目标的移动服务及泛在服务解决方案的技术特点、架构、实践案例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服务与管理研究”从基于智慧档案馆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创造性地提出了探索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服务与管理的新模型,实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利用、发布、管理与安全的“四位一体”。采用了一个可跨平台的PhoneGap框架,通过HTML5与CSS3技术,并部分使用JQuery Mobile用户界面库,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服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延伸服务触角,如何将服务内容和形式与读者日益熟悉的移动式信息阅读环境相结合,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文章立足于移动阅读环境的发展背景,阐释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特色品牌IC2创新服务模式的全新探索实践,指出移动阅读环境延伸了IC2创新服务空间,使服务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图书馆及院系所关联的实体环境或网站,而是与用户相伴随行,从而形成了一个移动的、全方位、泛在的服务空间。移动阅读环境也深化了IC2创新服务内涵,手机图书馆、移动电子教参打造的“智慧泛在课堂”等,成为IC2创新服务模式的全新服务内容。文章最后对IC2创新服务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进步,手机APP因其迅速、便于利用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利用。不仅商业APP,也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开发并使用APP。同时,在档案学研究领域,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也在进行中。本文以此为背景,首先简单介绍了APP的概念,之后提出公共档案馆可开发APP手机服务的基础,接下来具体叙述了关于公共档案馆可以开发哪些手机服务及这些服务的具体内容,从而进一步发挥公共档案馆不仅作为政府部门,还能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发挥社会作用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6.
贺军 《档案学研究》2018,32(2):72-78
基于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整体成效不显著的现实,从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入手梳理其基于社群关系的信息传播的本质内涵,分析社交媒体向移动社交平台的升级给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创新带来的机遇,对适合档案信息传播的移动社交平台及其档案信息范围进行了阐释,提出档案部门应做好社交媒体团队建设、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用户“大数据”的应用,及时改进和优化档案信息服务,梳理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交媒体发展规律的档案信息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7.
档案门户网站是档案服务的延伸和扩展。相对于档案机构的传统服务来说,档案门户网站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如何促使更多的公众利用档案门户网站获取信息和服务。本文引进了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将其运用到档案门户网站的建设中,旨在为当前的档案门户网站建设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在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理念,表明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前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移动信息服务是这种服务实现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文章在分析泛在图书馆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如何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与提高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电子数据质量是数字时代影响图博档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分别从图博档的服务方式与内容的特点出发,研究与探讨了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电子数据质量要求及具体的管理方法。较高的电子数据质量管理水平是图博档信息服务相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彩英 《图书与情报》2011,(3):108-110,120
政府信息公开离不开档案服务。档案在线服务是档案信息服务机构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云计算、微博客、Web2.0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在线服务中的应用,可实现较好地实现信息共享,拓宽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