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晋.竺法护译《生经.舅甥经》中的词语颇具时代特色,前人多所考证。但有些词语还没有见于考释,同时有一些词语各家注解不一。文章就其中的一些词语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2.
所谓语境,传统的认识是指一个词语、句子或段落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新批评派把这种传统的语境称之为“作品语境”。但他们大大的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他们把目光投向作家写作时的话语语境,如当时的写作环境,当时人们对这些语词的种种用法,称这是语境的现场意义。他们进一步把语境的范围扩展到语词的历史积淀中去,文本中词语所体现的“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语境能够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到“整个文明史”(燕卜荪语),这是语境的历史涵义。这里,笔者将使用语境的理论第三层含义,从词语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3.
荣舅曾宪植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荣舅”(曾家后辈对上一辈的女性长辈均以“伯伯”或“舅舅”相称呼。编者注)是我和弟弟对她老人家的称呼,凡哥哥、平姐姐则称她为“二婊婊”,小和兄妹称她为“伯伯”。不过这个“荣”字我们姐弟一直发音为“yun”。当初以为是“云舅”,到了北京若干年之后,才知道应该叫“荣舅”,但发音改不过来了。  相似文献   

4.
英汉词语互借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至今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英汉词语互借现象从产生到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是满足人们交际和沟通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到今天,英汉词语互借现象也是文化融合的载体。本文文化渊源从这一角度分析研究英汉词语互借现象,希望对今后英汉词语互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舅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舅权是哈尼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的事实,它对哈呢族历史的发展存在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哈尼族社会中曾经存在过的舅权思想、表现及成因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包建新 《教学月刊》2003,(10):38-40
在阅读教学中 ,大部分语文教师要在教读一篇课文前做这样一件事 :把课文中重要的或学生陌生的词语列出来 ,进行解释。这就是在扫清阅读障碍。解释的内容一般是音、形、义三方面 ,有时也说说词语的结构、用法或与词语有关的历史掌故等。这些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似乎很少有教师注意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 ,尤其是教生字生词时 ,以为把它解释出来 ,在阅读中不成为障碍便足够。其实 ,这样做在很多情况下未能抓住词语教学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先从《荷塘月色》中摘取几个例子来说明吧。(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  相似文献   

7.
记得外甥牙牙学语的时候,我第一次让他叫“舅”,他就说“叫舅”。——他还让我叫他“舅”哩!但是不出一个星期,再让他称呼我的时候,他就懂得叫我“舅”,而不对我说“叫舅”了。由此,我想到语文学习的先学后理原理。 外甥学会叫“舅”,需要把舅舅的指令“叫舅”与自己吸收的其他紧密相关的语言材料,比如“叫爸爸”“叫妈妈”比照分析,才明确了“叫”和“舅”  相似文献   

8.
“姑”、“舅”二字,在今天都是单纯的亲属称谓:“姑”指父亲的姐妹,“舅”指母亲的兄弟。但在古代“姑”“舅”除了以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其他含义。“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是儿媳对婆婆的称呼,《尔雅》中有“妇称夫之母曰姑”;亦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儿媳对公公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曰舅”,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三国·蜀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裴松之注》:“董承,汉灵帝母董…  相似文献   

9.
<正> 苗族的历史悠远,在婚姻、丧葬、宗教信仰、节日、时令、生产、生活中的习俗甚多。本文作粗略概叙,望行家指正。 婚嫁习俗 苗家盛行姑舅表(?)。姑家之女必须嫁舅家为媳,因特殊情况需要外嫁者,必须先征得舅家同意,如舅家不同意而强行外嫁,舅宗可以阻拦或索取赔款,甚至抢亲,直至两家断绝往来。  相似文献   

10.
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是金文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西周年代学和历法研究的基础。对20世纪来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进行历史总结,搞清月相词语的真正含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上,“舅权制”与“母权制”、“父权制”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存在。“舅权制”从“母权制”社会延存至“父权制”社会,其史悠远,本文举其特点(凡“八性”)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与“母权制”的共生性和附从性;二、与“父权制”的共属性和共存性;三、非独立性和辅助性;四、强制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贡献,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七一"重要讲话既富有哲理,高屋建瓴,又催人奋进,入脑入心。本文尝试把讲话中频现的亮点词语、关键词语和贯穿全文的核心词语,与"数字"结合起来,学习和解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诗文最忌模式化和套用他人的词句,但也有例外。有人有意将一些名诗改动少量词语,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这就是改句,改出来的诗就叫剥体诗,也称剥皮诗、拟古诗。  相似文献   

14.
一语言词汇中的等义现象,按照惯常的理解,与同义现象息息相关。几乎每一位研究者在论及同义词语的问题时,都把等义词语顺带提出。这一方面说明同义词语和等义词语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并不把它们视作完全一致的现象。但是,仅仅把现象胪列出来,并不能使人们从根本上辨清等义词语和同义词语的区别所在,因而也就无助于人们在使用词语时把它们甄别  相似文献   

15.
正快乐在于追求一位哲学老师在讲台上讲道:"快乐在于对某种事物的追求,而不在于把它追到手。"一学生发问:"那老师您试过在雨夜追赶最后一班公交车而没追到的那种快乐吗?"难题汉语考试最难考题: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九舅借十舅发给十一舅工资的1000元。问:1.究竟谁是小偷?2.钱本来是谁的?我的理想语文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小明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的  相似文献   

16.
比较,也叫对比、对照。它是把两种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相互比较中来说明问题的一种修辞手法。比较,也是语文教师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都可把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句群作对比,把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句  相似文献   

17.
完形填空(Cloze Test)也称综合填空,有人根据其英语谐音也把它叫做“克漏字”测验。因为完形填空本是一篇残文,内有许多漏掉的字词,做完形填空就是要攻克这些漏掉的词语.还其完整文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分句间关系的词语的统称,是复句的重要形式标志。关联词语的本质属性是其关联性,不同关联词语及关联词语的不同运用情况,其关联性强弱是有差别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显现分句间关系强弱的程度称之为关联强度。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可以从语词强度、格式强度、语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考察,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整体和局部都呈现一定的层级体系。关联词语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的提出与构拟,对于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以及深化复句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也谈《殽之战》一些词语的诠释──并与陆精康先生商榷福建诏安一中沈开泰《之战》一些词语历来有不同解说。这涉及历史、文学及语言诸问题。陆精康《(之战)异说》(见《中学语文教学》1994.11)试图“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加以分析,但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玉林话的小称变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林话实词中的一些词语,在表示原有的基本意义之外,还常常附加“小巧”、“可爱”等意义,类似普通话的儿化,称为“小称”。表示小称的办法是改变声调,有时还会改变韵母。它是用最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词语附加意义的一种词语增值手段。小称的语音变化,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由自身音节变调或变韵。双音节的前一个音节按多音节连续变调,后一个音节按小称规律变调。入声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在变调的同时,把塞音尾改为同部位的鼻音韵尾。这种语音变化属于共时的条件音变。能够发生小称音变的不仅是名词,还有形容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