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介之推“五蛇辅龙”的传说中介之推被喻为晋文公得以返国的五大功臣之一,此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五蛇辅龙”说的出现其实质背景是战国末期的秦相吕不韦在其所主编史书中所杜撰出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秦王由诸侯王取代周天子提供舆论造势及历史依据,该传说的产生及流传是政治炒作宣传的结果。正是通过掌握着强大“话语权”的秦统治者,才使得这个明显是假的故事产生了真实的历史事实所拥有的效果。对该传说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乌江自刎”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种有关“乌江自刎”的俗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乌江自刎”故事发展的脉络。而对“乌江自刎”这一环节的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项羽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6.
圣哲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至今流传着老子得道的传说。该传说反映了鹿邑民间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对风调雨顺的企盼和源自上古且至今仍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圣人崇拜观念,以及对上古以来神话精神中厚生爱民的意识和德性观念的继承和保存。同时,该故事传说的情节表现出对于刘晨、阮肇等由于遇仙而得道成仙故事的模仿。小故事,大道理,其文化价值、思想性和现实意义都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7.
舜象传说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历经三次演变,从最初的政治传说逐渐向道德伦理传说演化。在最古的神话中,舜象故事的本貌当是狩猎神话,在先秦典籍的记载中,被传说化、历史化了。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流播中,底层劳动人民对这一传说进行了改编,使神话主人公的神格逐渐降为人格,成为了一个恪守伦理道德的普通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  相似文献   

9.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族冲突具有历史线索和民族情感的依据,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民间文学创造的产物。来自印度佛经的“弃老”故事与受其影响形成的文本,与本土产生的口传文本处于共存状态,但成型较晚的老人自死传说逐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相似文献   

11.
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比较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象传说是尧舜禅让传说中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流传史。由于传说中舜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与两兄弟型故事极相似 ,所以本文把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进行比较 ,试图从另一个侧面认识这一传说的产生、流变及性质 ,并从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 ,说明禅让故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国神话依赖于古代的巫祝、私家乐工、歌弦诗人、建筑工匠、哲学家、文学家、史官和野史作者等传播者,使神话得以流传。神话在其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传播者改造,有的衍化成为史话、传说及“仙话”等变种,有不少失传亡佚,也有的被创新光大。神话从时代、地域、内容和题材等不同的角度分野别类,这对于开掘神话的“武库”,寻找其规律性与差异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 击王若柏 谢觉民 某些史前事件虽然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开花期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却存在着事实依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如此,虽无准确的文字记载,但该神话被普遍认为以治理古代水惠为事实依据。那么.另外一个重要的神话——“女娲补天”是否也存在着事实基础呢?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这样生动的故事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关古代奧运会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流传最广的故事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女婿,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  相似文献   

15.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是广西的母亲河。红水河流域以壮族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历史悠久,该流域内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有远古神话、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恩怨故事、幽默故事等,反映了壮民族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心理特征,幽默故事是他们面对生活作出的积极反应的心理倾向,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壮民族的心理特征,成为壮民族心理生长的基点。  相似文献   

16.
朱熹与狐仙的传说,流布于闽北武夷山与赣南鹅湖、白鹿洞书院等地。然而,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其引发之文化源头是朱熹于乾道三年(1167年)冬,由湘入赣之归闽途巾的“毛女洞”奇遇;其助推之文化源头是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提举浙东,因弹劾唐仲友发生文学史上所谓“岳霖判案,才妓作词”的哀艳故事。通过考订相关的记载,厘清传说与故事在历史过程中的文化源头与流变,阐释传说与戏曲故事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许多用“虎”命名的高山大川,有些是因为曾经有老虎出没,有些是因为地形、地貌看起来像猛虎,还有一些是因为有着与虎有关的传说故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虎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虎虎生威”的山山水水,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流传于福建全境的何氏九仙信仰是以道教九仙文化为基础,综合各地的九仙传说衍化而成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其文化构成芜杂,但其核心是道教的仙人神话,秉承了道教文化的羽化登仙的思想,祈梦是何氏九仙信仰最具特征的内涵,其盲人形态正是祈梦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传入福建后,烙上闽越巫觋文化特征,以功利为指归,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成为三教并祀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介之推"五蛇辅龙"的传说中介之推被喻为晋文公得以返国的五大功臣之一,此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五蛇辅龙"说的出现其实质背景是战国末期的秦相吕不韦在其所主编史书中所杜撰出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秦王由诸侯王取代周天子提供舆论造势及历史依据,该传说的产生及流传是政治炒作宣传的结果.正是通过掌握着强大"话语权"的秦统治者,才使得这个明显是假的故事产生了真实的历史事实所拥有的效果.对该传说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以西南余姓家谱中三个神话及一个经典传说为例,对家谱中常见神话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神话及传说均有其历史起源,在家谱中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中国家谱的固有属性之一,不能以“迷信”为由进行简单的否定。面对家谱中的神话及传说,应持“理性的非理性”之态度,从历史的理性角度去解读神话及传说中非理性内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