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檄文作为一种文体,萌芽于先秦,初创于两汉,三国时期进入发展期,出现了一些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那样的檄文典范之作,并形成了檄文创作的基本套路。两晋南北朝时期檄文又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完成了文体的重要演变,由纯军事性文告发展成为具有审美特性的美文,在形式上体现为"散体文——骈散结合——骈体文"的基本趋向。在内容上体现为"奉辞伐罪——以辞为重",即纯实用性到审美性不断增强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2.
吴恺嘉 《文教资料》2014,(36):43-44
檄文发展到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骈体檄文大量涌现,文章的实用性明显增强,气势提升,写作技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审美功能也进一步凸显。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公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十分丰富多彩,除了抒情、议论、叙事三类常体,尚有游记、书信、书札、笔记、序跋、奏议等各类变体,且皆代有名作传世。其中檄文一枝甚为稀见,流传不广,然因其与战争军事相关,具有特殊魅力,值得我们关注、学习。檄文因战争军事而生,许慎《说文解字》说:“(檄文)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以号召;若有急则插鸡羽而遗之,故谓之檄,言如飞之急也。”指出了军情之急,故而檄者,急也,后世之鸡毛信为急件象征即此之谓。刘勰《文心雕龙》中专门谈到檄文的特征:“檄者,皦(jiǎo清晰、明亮)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以为凡檄文即要把…  相似文献   

4.
《文选》单独设置檄类,显示出编纂者对檄体独立地位的认可.其中对汉、三国时期四篇檄文的收录,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编纂者的意图.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作为早期檄文的代表,文体功能以晓喻为主.三国时期的檄文,其内容侧重于叙述兵革之事,呈现出事昭理辨、气盛辞断的行文风格.由汉魏三国檄文文体功能的演变,可以看出《文选》编纂者推崇的是文质相参、辞切事明的檄文.  相似文献   

5.
<喻巴蜀檄>是司马相如名篇,论者甚多,但多是从研究<史记>、<汉书>的角度注解一些具体问题,而作为独立对象的综合研究很少,对其具体史实、地位、影响等问题则仍然不够清楚.<喻巴蜀檄>应于西汉元光五年夏季作于成都,是一篇檄文.通过对这篇檄文的考证,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这篇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檄文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朝檄文、移文数量不多,二者性质相似又有区别。就功能而言,檄文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移文还可用于朝臣围绕国事而展开的讨论,重在阐明自身旨意,以达晓喻对方之目的,就适用对象看,檄文常针对违逆之人而作,移文则用于政见初异而终同之人。南朝檄移文以俪体行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檄文作为一种公文体式在我国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和最为著名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这两篇文章试分析檄文在汉初至三国以后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力从檄文的历史演变、创作要素以及特色等方面深掘檄文的内在蕴含,希望能从“檄文”这一战时文体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和政客的心态以及窥视当时社会的部分面貌。  相似文献   

9.
檄文古今考     
梁曦 《文学教育(上)》2010,(21):106-107
檄文是古代官方的一种文书。本文以檄文为研究对象,拟对其源流、出现的根本原因、要求、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历史上的名檄等问题,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曹操以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著称于世。他胸怀宏大的政治抱负,在为官用人上,气量很大,这是一个后人无法抹黑的优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人陈琳奉命起草檄文,将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问他为什么起草檄文骂自己?陈琳不卑不亢:"箭在弦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作文世界》去年第8期写过一篇《檄文的魅力》,指出檄文这一文体因与战争军事相关,特为后世关注,并分析了一些檄文的范文,受到读者的好评。今天继续介绍一类古代军事文书:誓师文。誓师文也称盟誓(非指古人义结金兰之盟誓),它与檄文都由军事而生,其共同性在于“扬激军情,词义急切”(王兆芳《文体通释》),以配合争取战争的胜利。但两者也有区别:檄文侧重声讨对方罪行,以示己方吊民伐罪、出师有名,誓师文则旨在鼓舞将士士气,激励斗志,树立必胜之信念。当然,两者有时也不能截然分清,故而也有人视为同类。誓师文一般在出征誓师仪式上由统…  相似文献   

12.
李义梅 《考试周刊》2014,(87):40-40
语文学科集工具性、人文性、实用性于一体。它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而且具有强烈的人文教育因素。正确把握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结合铁军精神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永远传承。  相似文献   

13.
聂绀弩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的杂文《我若为王》,是一篇尖锐犀利、针砭时弊的讨伐檄文,是向充斥于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旧中国根深蒂固的王权思想和愚昧阿顺的奴性思想的公开宣战。《我若为王》是聂绀弩具有深刻见地的率真表白,这是本文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独特风格。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非常  相似文献   

14.
《独立宣言》在辛亥革命期间曾经5次全文发表,并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的《独立宣言》。1903年,支那翻译会社有《译文四种》,其中之一即是《美利坚独立檄文》。1903年,文明书局刊印《美国独立檄文、法国人权宣言书、玛志尼少年意大利章书、噶苏士戒国  相似文献   

15.
檄文作为一种文体,其源头和代表作当属出自《左传》的《吕相绝秦》一文。以《左传·吕相绝秦》为例分析檄文体的一些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一篇发人深思的檄文 我对贵刊资讯版2003年第8期的《网院求变》一文非常有兴趣。阅读该文时感到心情澎湃。应该说该文对于目前网络教育学院问题的来源、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言论。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檄文!  相似文献   

17.
《讨粤匪檄》是曾国藩针对当时太平军的所作所为所写的一篇檄文。檄文,是古代一种军事类的文告,曾国藩写这篇文章旨在揭露太平军的"罪恶",表明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民心所向的一方,所以最后也是必将会胜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18.
幸德秋水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先驱,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日俄战争,留下了大量的反战檄文。幸德的“非战论”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制约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本文主要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管理体制不完善、就业制度不健全、就业观念落后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仅用了2600个字就塑造了一个传世形象:孔乙己。在教学这篇小说时,我认为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