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考点阐释]   "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和"有个性特征".其中的"见解新颖",就是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发",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而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材料新鲜",是指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千古文章意为本。考场作文更如此。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倾。“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文贵乎自得”,“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3.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得求新(即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发,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而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  相似文献   

4.
应允兰 《学子》2012,(2):52-54
一、中考凝眸千古文章意为本。考场作文更如此。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顺。"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文贵乎自得","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才能受人喜爱。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很...  相似文献   

5.
南宋诗人陆游曾言“文章之妙在自得处”,即“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写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生的写作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它要求我们在作文的立意构思中不可盲目跟随,以免蹈前人之辙。而应努力超越寻常拘挛之见。克服从众求稳保守的心理。开创新立意、选取新形式,写出具有“自得处”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的写作可以凭借构思新颖取胜。构思新颖就是指或选材、或立意、或写作角度,能独辟蹊径,不落窠臼,言他人所不能言,写他人所不能写。  相似文献   

7.
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佳作。有个性才有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言别人之未言,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感别人之未感,写别人之未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有创新才有“多元”。有“多元”,作文的生命之源才不会干涸、枯竭。因此,无论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应努力创新,追求个性。具体来说,个性主要是指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考场作文贵在出新,出新的关键还是选材。作文选材怎样才能出奇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呢?一、选材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要发前人所未发,见前人所未见,寻幽探微,巧出新意,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样做到"新"呢?⒈"新"在独具慧眼。如要写以"秋天"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可能把选材视角仅仅盯在自然界中的秋天如何醉人。如果将秋天里发生的某一个小故事写得动人,那么"秋天"的含义不就延伸了吗?比如十月的某一天,全村干群要召开换届选举大会。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目前,中考作文的要求分为两个等级,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立意新、构思新、选材新的文章应多给些鼓励,告诉学生要善于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才能够打动别人。让他们写别人少写的事,多写“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构思、选材才有凭据,否则"言愈多而理愈乱"。作文要"道人之所未道,道人之所不能道",这说明作文不但要立意,而且要立与众不同的意,即立意要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一、摒弃立意“公式” 立意公式化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些立意简直成了颠扑不破的铁公式——写蜡烛,必定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写蜜蜂,必定是“得到的少,付出的多”;这些公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束缚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作文的个性,给文章的立意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立意要深刻,首先应冲出公式化的羁绊,寻找独特的心灵感悟,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12.
张进学 《宁夏教育》2013,(12):50-50
文贵求异,思贵创新,作文教学应倡导学生“言前人之所未言,发前人之所未发”。要想使中学生作文富有创意,关键的一点是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灵活性、多变性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也就是要求我们学生的作文既要写真情实感,还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给作文来一点小小的包装,做到“五新“,既题目新,立意新,选材新,写法新,语言新。为文章增添更多的亮点,使人读来回未无穷,掩卷能忘。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缺乏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伸。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由于事物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  相似文献   

15.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有了明确的立意,构思、选材才有凭依,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均富灵气;没有立意,则"言愈多而理愈乱"。故无论高考、中考的作文评分,都将立意作为第一标准。笔者在高考、中考的阅卷中,发现无立意,或立意错误、散乱的作文其实并不多,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立意一般,缺乏竞争力。古人主张作文要"道人之所未道,道  相似文献   

16.
走向21世纪的中华民族亟需创新精神,走向21世纪的当代学生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要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培养出创新意识与鲜明个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习作也都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这叫“立意”。可是有不少学生的习作,只是没有目的地为写而写,没有表达任何思想感情。这可能是他们在下笔之前根本就没有“立意”,他们把“立意”看得太神秘了,或者是我们老师自己把“立意”教得太“玄”了.(我听到不少老师讲“立意”有“玄”的感觉),使他们不敢去“立”的缘故吧。其实,“立意”并不是玄乎的事,只是从认真写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出的一种情感罢了。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从浅显的事例子中.进行自然而通俗的引导,使学生知道“立意”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常常举平常的例子,让学生做“立意”训练。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百花园.俗话说: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大海中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内涵来,摈弃陈规,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那么,作文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呢?一般来说,可以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上力求突破. 一、选材创新 选材要新鲜,必须要以小见大,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反映重大问题和深刻主题,反映时代脉搏.著名作家浩然的一段话颇值得参考.他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所以应到自己周围生活里及阅读的书刊里去选取新鲜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记一件小事》作文教案阳泉矿务局西河路小学李强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选择辨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2.了解写一件小事要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写教研文章跟写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求新”。谁愿意听人唠叨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东西?然而,我以为“,求新”固然重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求新”尤为要紧。首先说立意。立意,文章的观点、主脑,当然非求新不可。古人早就主张“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认为凡“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者“,皆陈言”,算不得好文章。课标颁布已多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等基本理念,老师们已耳熟能详。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课标中阐述得也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