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开播至今,特别受到知识群体的喜欢。近日我采访了主持人马东。见到他的时候一点也没感到意外,他跟电视里一模一样,不算高大,不算英俊,但眼睛里透着睿智。我和他开玩笑:“如果春节晚会让你主持怎么样?”他说:“那怎么可能,大过节的谁愿意见我这模样的人啊?”似乎优秀的主持人都有一招幽默的好本事,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曾经说过,看马东主持节目挺过瘾的。 主持人就像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央视《挑战主持人》栏目的片头里,有一连串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要求:知识力、感受力、应变力、表现力……这些标…  相似文献   

2.
关于节目主持人到底需不需要表演,在我国主持界一直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否定,主持人不需要表演,有了表演就有了虚假成分;但也有人赞同,认为它是丰富节目形式,使其轻松鲜活的有效手段。我认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调动恰当声调、节奏等手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当中,有一“快”一“慢”,“快”的是倪萍,“慢”的是赵忠祥。有时把他们两人作一比较,笔者就想,他们两人的语速如果能“中和”一下,那该有多好啊!倪萍“快”是因为她主持“综艺大观”,节奏本来就“快”。可是,看多了“人与自然”这个节目,总让人觉得赵忠祥的主持节奏太慢了,让观众们等得有些心急。赵忠祥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的解说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那亲切的语气和圆润的腔调,使观众们感到好像有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给自己讲故事迄今为止,有许多解说员竭力模仿他的腔调,仍然无人可及。赵忠祥…  相似文献   

4.
角色是在表演过程中塑造出来的,因此,提到角色就会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表演.主持人角色化就意味着主持人要表演.长期以来,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到底要不要表演,在我国理论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持反对意见的论点是:“主持人的屏幕形象不是表演,而是其整体自我的某个侧面──‘非我’的具体体现,是自我中的‘非我’,‘非我’中的自我.”“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同于生活中的自己,这不是表演,而是社会行为的自我调节.”“主持人不是演员,无需表演。”等等.持肯定意见的人则提出了以下论点:“在假定条件下工作就需要借助表演。…  相似文献   

5.
斯宁 《青年记者》2003,(8):10-11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在千家万户响起的时候,便是陈志峰最幸福的时刻。陈志峰46岁,正当壮年,跟“老”一点儿边都沾不上,但他的事业、生活尤其为人的风格却因老人而到达大海般的境界。他是中央电视台惟一一档老年节目《夕阳红》的主持人,他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将因为老人生活的精彩而精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定位成为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贺霞 《声屏世界》2004,(6):43-43
文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应有行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节奏在节目主持人创作中不可缺少,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有声语言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直接给受众种起伏跌宕、有声有色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林毅 《新闻界》2008,(4):145-147
本文通过非角色主持与忘我的主持两大命题的相互论证,推论出主持人形象是主持本体形象与主持角色形象的共同部分,主持人是“有我”的“角色主持”。  相似文献   

9.
汪涛 《视听纵横》2002,(4):90-91
在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综艺节目是发展最快、最红火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是主持人中最活跃、最耀眼的一个群体,同时由于开放程度加剧,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流入,不同主持风格的碰撞和融会,使目前的综艺节目主持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表演对主持风格的渗透,或说是主持中带有强烈的表演特色,也就是“作秀”。  相似文献   

10.
李岚  徐颖 《视听纵横》2008,(3):65-67
自从主持人节目在我国出现以来,对于一个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主持人是否要进行角色表演,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在我开始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时候,就曾听到过认为主持人在电视屏幕上是不需要表演的论断,说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表演会显得太做作,故做姿态。但我在经过了十年的电视主持工作后认识到,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需要表演的,表演的技巧体现在主持人的现场把握能力、表述能力、应变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镜头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就是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表演,前几年就有专家对此提出看法,于礼厚在《新闻工作手册》中就明确提到:“节目主持人不是表演者”;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也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表演”,但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这种表演与戏剧艺术扮演不同,节目主持人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其实,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其身份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媒体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13.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在千家万户响起的时候,便是陈志峰最幸福的时刻。陈志峰45岁,正当壮年,跟老一点儿边都沾不上,但他的事业、生活尤其为人的风格却因老人而到达大海般的境界。他是中央电视台惟一一档老年节目《夕阳红》的主持人,他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将因为老人生活的精彩而精彩。在1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我们的话题始终围绕着老年人。他说,与老人相处,会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宽广、深邃。内外兼修,和谐统一陈志峰温文尔雅,着装随意而又不失沉稳,一派…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是否具有“表演性”,曾是上世纪90年代那场著名的“倪萍现象”讨论中的重要议题并引起过业界的关注,但当时未能深入讨论开去,竞成为一个“空悬”理论搁置至今.随着节目主持实践的不断发展,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不仅需要表演,从某种角度讲,电视节目主持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且这门艺术根据其节目类型、节目定位及主持人风格的不同,可以由两种表演形式构成,即“公共表演”和“戏剧表演”.公共表演式主持可以促使主持人严肃地限制自己的“前区”行为,更好地进行有效传播;戏剧表演式主持是当今戏剧审美思潮的结果,同时也为节目主持实践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操作形态.  相似文献   

15.
磨练中成长,平凡中坚守,静下来沉思,在实践中彰显价值。热爱、执着,敬业、探索,在主持的道路上我将孜孜追求、勇往直前。探索语言之美,传递正能量,让语言艺术永放光芒。主持人述评:让快乐常在,让笑声永恒;探索艺术精髓,感受艺术魅力。当人们还在对他的相声意犹未尽时,他却以主持人的身份活跃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之上。从相声演员到主持人的华丽转身,他都是一位将欢乐带给了观众、将正能量传递给观众的人。相声、编剧、制片、主持、表演看似不同的艺术形式,他都能融会贯通、有机融  相似文献   

16.
强可鉴 《视听界》2012,(4):118-119
综艺节目主持人为了迎合节目和观众的需求,将越来越多的表演元素结合到主持的风格中,发挥出喜剧化的感染效果。主持人的表演艺术是通过主持人的演唱、演奏、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渲染情感,喜剧化地表现生活的艺术。主持人的表演元素适度使用,可以为节目增添色彩、增加乐趣。近年来,很多影视演员加盟主持人行列,将其表演经验和主持艺术巧妙结合,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综艺节目主持人和影视演员在主持和表演的过程中,在运用表演元素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共通之处,但在本质上又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7.
吴洪林 《新闻传播》2007,(9):33-34,36
一提到演播,人们往往会把目光聚集在这个“演”字上,因为“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这是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的焦点。观点一:主持人要坚决杜绝表演,一表演就虚假;观点二:主持人不可能没有适度的表演;观点三:主持人该表演的就表演,不该表演的就不要表演。对此争论如何分辨?如何明确?我们先来谈一谈“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个清朗的早晨。我刚刚踏进办公室,我们那位高大白净的张“组座”就对我说:“恭喜你了,肖晓!”他笑得很由衷,眼睛都笑眯缝了。据他报道,由我选题、策划、撰稿、主持的《观察思考》栏目第171期《让我们伸出双手》,获本台新闻评论节目一等奖,并将与经济部的《商战》一起送全国评奖。按惯例,既由台里送出,多少也会获得个什么奖的。说实在的,我有些意外,而且有点受宠若惊,以致于不知该怎样谦虚一下才好了。在我国,一般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对屏幕形象负责。虽然有些电视理论界人士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主持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一特殊职业的职业化进程非常缓慢。中央电视台曾经对目前主持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知识水平低下”、“政治理论水平低下”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从目前我国电视主持人的来源看,各行各业都有,所学专业更是五花八门,新闻、中文、历史、会计、表演等等,而真正从播音、主持专业来的人则很少。主持人在专业素质上远远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