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柔道运动(Judo)起源于日本,由一种古代武士空手格斗的柔术演变发展而来,提倡“灵活就是力量”。1877年,嘉纳冶五郎博采众长,始创了一套适合青少年锻炼身体,便于防身自卫的技术体系,成为现代柔道运动,并从日本推向世界。柔道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1962年东道主日本为这届奥运会发行的系列邮票中率先出现柔道项目,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宁 《体育学刊》2004,11(5):1-2
21世纪的今天,人们正想方设法推广中国武术、推广太极拳。以我来看,中国武术早就进入了奥运会,因为日本人早在1964年就将柔道推进了奥运会。而日本人的柔道里面所涵盖的拿法、摔法、跌法都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是中国武术在明末清初经由中国福建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人融入了自己的文化改造而成的。已进入奥运会的韩国跆拳道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柔道是一项培养灵敏、力量、机智,格斗对抗性的竞技运动.现代柔道源于日本,1822年日本嘉纳治五郎创立了柔道.1951年,由12个国家发起建立国际柔道联合会.现有会员协会120多个,总部设在东京,现任主席是日本人松前重义.国际柔道联合会举办的正式比赛有:世界柔道锦标赛、奥运会柔道比赛和欧洲柔道锦标赛.女子柔道运动始于1890年,由于妇女更富有柔韧性的特点,目前这项运动已盛行于世界各国,成为一项流行的国际性的体育竞  相似文献   

4.
柔道走向世界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柔道由日本传统的格斗技艺柔术发展而成。然而有趣的是,首次国际柔道联合会代表大会却是在英国召开的 (1951年 ),日本仅作为观察员出席。 1964年柔道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此后发展很快,第 27届奥运会上,参加该项比赛的国家有 150多个。我国正致力于将中国武术推向奥林匹克竞赛场,分析柔道发展历程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   嘉纳治五郎 (1860- 1939)生于日本兵库县的御影町。从现代运动训练选材的角度,嘉纳绝非柔道好苗, 1.65米身高的他是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系的学生。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初期,武术作为…  相似文献   

5.
今日李连杰     
致力发扬中国武术的李连杰自然希望武术能进入奥运会,但鉴于日本人推广柔道也花了近十年时间才成功,因此真要在奥运会设武术项目,他估计也要经过一番努力。 李连杰对各类体育竞赛都喜欢,尤其喜爱观看中国运动健儿参赛及夺魁破纪录的精彩表现。中国女排拿第一面金牌时那种全民欢庆的情景,最是令他毕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我们好以日本的柔道是中国柔术的“变种”来自诩,似乎老祖宗把武术传到日本以及日本柔道列入奥运会项目也有我们的一份荣誉。但当我们参加国际柔道联盟时,也必须承认章程中关于柔道是日本嘉纳治五郎先生创立的这条原则,哪里有中国的什么事?1882年,嘉纳治五郎改造了日趋衰落的柔术,将  相似文献   

7.
女子柔道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项目,大级别是我国的优势, 78kg级已蝉联三届奥运金牌。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女柔健儿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不仅取得了 78kg级的金牌;还摘取了-78kg级、63kg级、52kg级的金、银、铜牌,打破了日本、欧洲在中小级别上称雄的局面,充分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国女柔从此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8.
柔道起源于亚洲,因此受到亚洲各国的重视,开展日益普遍。当前亚洲柔道形势如何,亚运会柔道比赛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些问题都为读者所关心。第11届亚运会男、女柔道比赛共设16枚金牌,女子柔道是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亚运殿堂的。男子项目将由日本和南朝鲜争霸,女子项目则是中国,日本和南朝鲜三足鼎立。柔道是日本的“国技”,也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他们基础雄厚,人才众多,其选手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速度快,有拼劲,还能灵活运用各种攻防战术,经常创造一些简单实用而又令人叫绝的动作。男子柔道自1964年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日本便在一些柔道重大国际比赛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在上届亚运会上,南朝鲜队异军突起,一举夺得6枚  相似文献   

9.
戴德齐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6):100-100,101
柔道起源于中国唐朝,它在唐朝作为一种祭神的仪式,类似于摔跤。后传至日本。最早传至日本的柔道也是用于祭神,后来慢慢演变为一种武术,脱离唐朝后而自成一体。而随着中国唐朝的衰败,柔道在中国也随之衰败。但传到日本的柔道却发展得极其广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但实际上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在柔道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中,诸多教练认为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有教练认为跑步或力量训练及高强度的实战练习配合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还有教练则认为选材因素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其实以上每一种方法的训练在不同的教练员训练中都也有过成功的例子,但如何使成功的比例扩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缩小找准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我们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日本柔道与中国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日本柔术的起源 在弓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柔道等日本武道中,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柔道了。柔道作为日本传统武术与剑道齐名,今天日本把柔道推广到世界,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其实,柔道源于柔术,柔术又源于相扑。 何谓柔术?英国著名的日本通小八云解释为“柔术是古代打仗时不用兵器的武道”。柔道源于日本古代柔术,日本柔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柔术在日本兴起较早。日本从平安朝末年起,  相似文献   

12.
一、柔道运动中的按摩手法按摩是运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肌体,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运动按摩主要运用于柔道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  相似文献   

13.
嘉纳治五郎与日本柔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4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柔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比赛一律采用日本比赛规则和裁判专用术语。日本选手一举夺得了前3个级别的冠军。柔道之所以能走上奥运会的舞台,得以成为向全世界推广的传统项目,日本柔道的创始人——嘉纳治五郎所起的开山扛鼎作用应为大家铭记并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4.
柔道之所以成为日本在国际体坛的强项,除了历史悠久,开展普及和基础好之外,先进的训练手段、科学的管理和有一批业务熟练吃苦耐劳的教练员是分不开的。柔道业余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我国竞技运动的水平,早日攀登世界体育高峰,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后备人才。柔道运动的提高和发展必须要从每个教练员做起,教练员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精  相似文献   

15.
陈元赟对日本体育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道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这是日本人民对世界体育的贡献。日本的柔道是从柔术发展过来的。在柔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陈元赟把中国的少林拳法等武艺同日本原有的“拳法”相结合,丰富了日本柔道的内容。陈元赟在日本流寓期间的功德行止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柔道是奥运会比赛中的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一直是国家重点的发展运动比赛项目。不过在目前的女子柔道项目当中,在国际大型赛事上我国所取得的成绩相对较弱,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采访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长期运动训练下的运动损伤会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情况,本文从功能解剖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柔道这项体育活动,目前在我国还是比较少见。就拿体育界来说,恐怕有许多人对它也还比较生疏。但是它在国际上却是颇为流行,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自从一九五一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国际柔道联合会以来,它的成员已经发展到一百零四个。三十年来,在这个联合会的主持下,先后举行了已达十一次之多的世界柔道比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于一九五六年起把柔道列为奥运会的一个正式比赛项目。国际柔道联合会也已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属下的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那么,柔道究竟是怎样一项体育活动,它起源何地,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柔道原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它的前身柔术演化发展而来的。柔术据传说诞生在公元纪年以前,在日本已有很久的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著名体育家嘉纳治五郎经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中,跆拳道运动在进入奥运会的同时,也在众多大中专院校得到很大的推广与开展。它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技击性对抗运动,也是一种形体艺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柔道是两人徒手、赤足,着柔道服,在垫子上进行的重竞技项目,它是运动员实战、技击功效的具体表现,是一项深受广大柔道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由于柔道运动有直接对抗的特点,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如何控制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