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在教授《有趣的食物联系》时,结合与本文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主要通过指导儿童认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知识,培养儿童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课文后面的第一道作业题又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调查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学《有趣的食物联系》(自然第五册第四课)时,结合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来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图》和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联系到一起,一幅《中国地图》成了学生识字的资源,于是乎,语文课变得有趣了,变得生动了。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教学行为。在一节小学识字课上,教师画了一幅中国地  相似文献   

4.
一、主要内容及编写特点 自然第五册关于生态方面的教学内容共有五课:《动物和环境》、《植物和环境》、《有趣的食物联系》,《池塘和森林里的生物》、《保护大自然》,在前四册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常是含而不露的,我们要深入分析教材,有意识地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因素。在找知识点的同时,找准教育点,确定结合点,同步完成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双重任务。 例如:在《有趣的食物联系》一课中,首先向学生展示河岸上生活的五种动植物的插图。让他们指出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然后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经常见到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点明事物间联系的普遍性。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寻找分解食物网的捷径洪湖市戴家场镇百桥中心小学叶道山(433204)“有趣的食物联系”(见《自然》第五册第四课)一文,在研究了“食物链”以后,为引出第二部分“食物网”的概念,列出了田野上的八种动植物,即老鹰、蛇、麻雀、蝗虫、老鼠、高粱、小麦、狗尾...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册阅读课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童话诗,虽然篇幅较长,但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指导阅读这篇课文要注意围绕“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训练重点,指导学法,放扶结合,让学生学懂课文。  相似文献   

8.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密切了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现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着手,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肖卫华 《教师》2012,(18):85-86
笔者在《找规律》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小学数学应该是“有效、有趣”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数学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想联系,灵活处理,巧妙设计,使学生领略数学的精彩。下面,本人将该教学案例与各位教学同仁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0.
协同乐学高效──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教学河北 张钧祥,贾艳华《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是五年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看图学文,本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及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1.
《食物的营养》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从学生的一日三餐入手,设计了“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希望他们通过学习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能自己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化抽象、枯燥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学习就在生活中。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程谈谈看法。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时空》2014,(3):8-9
【鉴赏引路】 《世说新语》是一部有趣的古书。宋朝的刘义庆爱好文学,带领一批文人编写了这部书。全书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期的一千多则有趣的小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杨氏之子》就选自这本书。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五届江、浙、沪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执教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课后,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有趣、高效。薛老师的评价与我的教学主张不谋而合。我认为,扎实与有趣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通的,扎实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营养",是课堂教学的保底要求;有趣是课堂教学的"色香味",是课堂教学的提高要求;高效则是扎实、有趣的必然结果。扎实是"根",有趣是"花",高效是"果",课堂教学要实中有趣,趣中见实。下面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妙得语文教学之"趣"。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学科。学生实验是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发挥的实践性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与小学自然联系紧密 ,利用自然实验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 ,变枯燥的叙述说明为动手操作 ,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1 7课《捞铁牛》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其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 ,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从而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启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 ,一位教师教这篇课文 ,改变了传…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化抽象、枯燥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在生活中的。我就自己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程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有趣的食物联系》一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写出了这样四种类型的食物链:‘小麦←麻雀←蛇←鹰’、‘小麦→蛇→麻雀→鹰’、‘麻雀→蛇→鹰’、‘鹰→麻雀→小麦’。这些食物链是否正确呢?它们究竟错在哪里?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关食物链的知识吧。 食物链是指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利用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消费者包括所有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消费者分为三级: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植食动物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都涉及数学学习内容,其目标与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厘清这些区别与联系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抓好联系是落实幼小衔接的根本。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联系点是根据五六岁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有趣好玩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活动)。本文所呈现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既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也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落实的活动方式、目标要求略有不同。助力幼小衔接的数学学习任务或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9.
《食物的消化》一课的设计凌浦小学自然第8册《食物的消化》一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由干课文叙述的食物消化过程等知识十分抽象,要使缺乏生化知识的四年级小学生真正理解以及懂得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并付诸实际,确有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必须从小学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来说,采用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最好的途径.下面,本文就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