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2.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3.
已经买施乡午的精品课程建设和正在推行的中班化教学改革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两大举措.但是,如何实施思政课的中班化教学及知何处理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中班化教学改革不能弱化更不能替代精品课程建设,而应当各有侧重.做到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先后历经了四个建设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起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推进。对建党百年各个历史时期的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归纳出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三大特点:突出政治性,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课程建设;突出科学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设置课程;突出时代性,根据时代要求调整课程。充分把握建党百年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基本特点,可以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提供极具针对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好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理工类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循序渐进,开展特色教育。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推进:丰富思想维度,扭转重理轻文的思维定式是前提;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工科特色是核心;整合优化思政课教师力量,对现有思政课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在总结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目前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动态化过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活动作节点、计划作轴线、围绕内容开展活动、务实过程建设;设计体现学科课程思想与特色的交互性动态网络模块、见证过程建设;构建动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驱动过程建设等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共同的地缘属性和地理环境使地域文化易于为本地群众所了解、熟悉和认同。而优秀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精华的沉淀,具有思想引导和精神涵养的重要意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适量、适合、适宜地融入优秀地域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活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将体现优秀地域文化沉淀的优秀精神与地域行业发展、推进地域文化发展的人物榜样、生成地域文化的多样社会景观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以增强思政课特色的人文性、现代的发展性、真实的鲜活性、家乡的熟悉性,促使学生在更亲、更近、更浓、更熟的文化滋养中有效提升思政课实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时代高校的育人要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深化思政育人、文化育人、通识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双创育人"六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根据新文科发展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建设金课体系和特色课程建设。广西地域特色中国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在探索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广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文景观,通过实际探索中国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系统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满足精神需求的主渠道。马克思需要理论从何以存在、内在契合和基本方向等三个维度提供了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场域。以马克思需要理论审思民族院校思政课的建设困境,存在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仍需革新、民族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缺乏张力、民族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欠缺特色等问题。以马克思需要理论观照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现实路径,通过改善思政课教学方法、整合思政课内容、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完善思政课程体系,从而满足民族院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和渐进性、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多方面问题,如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递进性的整体设计,教学内容重复、倒置、脱节问题突出,思政课教师衔接融合意识不强,统一领导决策体系不健全等。基于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需要在目标、内容、队伍、制度等层面协同规划、统一布局。  相似文献   

11.
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新模式、校地合作新路径、学生成长新载体,对于提升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效、涵养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拉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小院作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拓展了高校“大思政课”的空间维度,增添了高校“大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打造了高校“大思政课”的育人平台。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赋能高校“大思政课”,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高站位突出高校“大思政课”特色优势;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高质量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以数字技术为创新载体,高水平推动高校“大思政课”扩容提速;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工作,高标准凝聚高校“大思政课”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地域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使命的重要依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深度融入地域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快教法创新等多种路径,积极推动地域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显著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思政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在现实维度上体现为明确大使命,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时代新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个方面呈现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之利;在理论维度上表现为讲述大道理,从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把握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方位;在实践维度上要求为构建大格局,从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推动大思政课专兼队伍建设、探索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汇聚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全面深化:理论原理类课程有机整合、理论发展类课程与时俱进、理论运用类课程融合重构;不同学段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的整体性建设中,共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是深层动力,教材建设是重要一环,师资队伍是建设关键。新时代思政课的整体性建设提质升级,体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以及本领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打牢培根铸魂的思想基础,做一名有担当的思政课教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高尚的师德,做一名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不断强化自律意识,修炼过硬的师风,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创新思维上,锻造精湛的师能,做一名有本领的思政课教师。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设计的构思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特色突出、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能够有效地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可持续推进课程整体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有效地推进教育观念更新和教学管理创新,有效地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重视人才培养、重视高职远景发展的良好氛围。本文从突出市场特色、突出实操(实训)、突出宽松教学、突出金字塔式升华的角度阐述精品课程设计的构思特色,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堂别具亭城滁州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的跨学科思政课为契机,依托主题项目化实践活动的延伸,尝试探索“大思政课视野下跨学科实践型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唐壮东  孙汝兵 《高教论坛》2022,(2):43-46,50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各高校展开,且成效较为突出。但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基础相对较弱、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工作针对性较弱和实效性较差等问题,特别是工科专业中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较为突出。为使课程思政更好地在民族地区高校落地、落细、落实,突出专业优势,尽显民族特色、本校特色,需要从整体上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课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强化育德要求、凸显地方特色、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动民族地区工科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政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就是思政课的定位和目的。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上要突破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巩固成果等难点,真正把思政课上好,上精彩,上到点上。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个性化教学手段提高精品课程的质量是当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探讨和思考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个性化教学和精品课程的分析,论述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个性化教学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