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马、恩的“发达国家同时革命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认为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恩、列宁、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这篇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论文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跨越论",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毛泽东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进行了一定探讨.重点落在对马克思、列宁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分析.文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中指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本文简述了"猫论"的内涵,在分析了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猫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指出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不是好政策,生产力不发展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可以说"猫论"是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标准问题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4.
王美玲 《天中学刊》2013,28(4):40-4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到革命的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再到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演变。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变启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中国化,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的“主体生产力”论到列宁的“首要生产力”论再到邓小平的“第一生产力”论和“教育基础”论,既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邓小平与列宁经济建设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因素及主要内容的分析、比较研究,揭示邓小平与列宁经济建设思想有着共同理论根源——生产力首位论,具有务实、开拓、缓和的特点,都主张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是邓小平的“猫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共同折射出的两大标准。因而“猫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两大论断就在回答主题的同一性、思想发展轨迹的承继性、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性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即“四性”上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正是“猫论”的提出及同一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错误思想的批判与纠正,为邓小平理论的起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养分。  相似文献   

8.
略论考茨基“灌输论”的成因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考茨基正式形成了向工人运动灌输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列宁曾在《怎么办》一文中称之为“十分正确和重要的”。考氏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是:(1)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为其提供了客观基础;(2)马.恩关于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统一的原理为其准备了理论前提;(3)第二国际各社会主义政党革命化建设的需要则是其形成的直接动因。考氏“灌输论”虽存在着根本缺陷,但它毕竟已经并将继续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发挥不司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新社会主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马、恩的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又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把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划分为五个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的观点,是在其晚年形成的许多新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列宁经过长期深入思考、仔细斟酌后所作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论断。我们应当从总体上全面地来研究列宁晚年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20年代初,列宁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社会危机,推行了以粮食税为起点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措施,并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社制度,要求进行一场变革、半个世纪后,邓小平面对十年文革的严重灾难,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起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列宁对改革的初步设想到邓小平的第二次革命,为落后国家摆脱高度集中的体制,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建设道路,开辟了新途径。邓小平的第二次革命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对列宁改革思想的忠实继承和卓越完成。  相似文献   

12.
坚持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坚持实践观,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原理;坚持实践观,正确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策略原理;实践观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体系,并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是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探寻这一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周恩来较早地提出了“先到农村 ,再图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等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阐述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基础,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依此原理,对“两国论”进行严厉批判,郑重指出“台独”即意味战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理论,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因素进行了吸收。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启示我们从传统文化中为精神文明建设吸收更多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忧患意识是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传统,反思历史,把握国情和纵观国际局势的产物。忧国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忧民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忧党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责任感。邓小平忧患意识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对经济的落后状态,中国只有发展,才能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从世界发展角度看,只有加速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是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继承小平同志光辉遗志,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最具价值的事情。在实际中发展和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最为显的特点和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想全面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发扬小平同志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把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同邓小平的其他"三农"思想(如邓小平农业政策思想、农村改革思想、农村稳定思想、农民脱贫致富思想、农村教育思想等)相对区别开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过去的邓小平理论研究只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应有的区别。严格意义上的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包括科教兴农思想、工农业协调发展思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农业综合开发思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在实践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开创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