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韬 《新闻前哨》2006,(8):82-82
现场观众要成为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角,首先要打破节目创作生产的思维定式,把现场观众同谈话节目的主嘉宾同样对待,在围绕主嘉宾做章的同时,还要适时地创造更多机会安排现场观众“发言”。此外,就是要全力调动现场观众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2.
社教节目,顾名思义,就是要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它不仅要让观众知道某件事情,还要让观众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社教节目是电视台的重要节目类型,各级电视台都十分重视办好社教节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对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不同于其他节目的主持人,作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要通过语言融入到全场所有人中间去,通过组织去激发嘉宾和观众对话。主持人要善于倾听和了解对方的心声以求和嘉宾及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此外,主持人要善于和观众交流,与嘉宾沟通,可以挖掘采访中的细节及闪光点,从而使节目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吴静春在《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一文中指出,目前全国法制栏目已经超过200个。充实提高法制栏目质量的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内容上贴近观众。首先要找准栏目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栏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群众欢迎,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次要选择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要加大信息量,加快节目的整体节奏。最后还要紧跟时事。二、表现形式上贴近观众。形式与手法应避免单一化,在叙事手法和讲述结构上要精良,做到通俗易懂。要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引发民众对法律事件的种种思考。好的节  相似文献   

5.
主持节目离不开主持人.通过主持人这一中介,强化与观众的交流,密切与观众的关系,让观众在交流中不知不觉走进节目里,潜移默化地接受所传播的思想.大凡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要根据节目需求与现场嘉宾和观众进行自然,平和、亲切、流畅的交流,调节现场气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营造融洽、和谐的交流气氛,使主持人节目获得成功.所以主持人的互动交流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节目成败优劣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的整合营销为例,论述了节目的品牌营销必须以观众为中心,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在分析观众的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节目的定位与包装,树立节目的风格与整体形象,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的广告营销要寻求企业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品牌共赢,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节目的信息传播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节目信息的主动传播者。电视娱乐节目还需要多种营销媒介的整合运用。电视媒体必须将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话题营销等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形成一种营销传播的合力,并注重节目的品牌延伸,实现立体式营销,从而传递一致的节目信息,打造节目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各类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我们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法强迫观众去收看,但有一个办法,就是运用精彩独到的标题来引起观众注意,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什么样的标题能锁住观众的眼球?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就是“简洁明快易懂,准确生动深刻”。观众对电视评论节目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来自标题,节目能否抓住观众,首先要看标题能否吸引观众。我认为,好的标题除了包含有足够的信息量,首先要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好看好记;第二,好的标题还要生动有趣,应该将节目的亮点和兴趣点表达出来,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人的收看欲望,急于知道节目…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目贴近性强,但权威性不够。农业节目的收视观众中农村居民居多、城市居民少,大体上是初中、小学文化居多,而高中以上、大学文化程度少,也就是说有话语权的、能左右购买力和左右政策走向的人恰恰是农业节目缺乏的收视观众。第二,节目通俗性强,影响力不够。农业节目大众化口语化强,故事性强,贴近民生和草根,绝大部分节目说百姓的话、叙百姓的情、议百姓的事,这是特色也是生存之本,但是贴近性不能带动权威性,更不能影响到有话语权的观众。因此农业节目要强调细化大众传播,要重  相似文献   

9.
王旭波 《视听界》2007,(3):24-26
频道和节目的多元化导致了电视观众的分流,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要使“满足观众需求”不成为空话,必须要有科学的观众策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电视营运成本获取最多的目标观众。从媒体经营上说,电视台的最终产品应该是节目观众而不是节目。但仅有观众还不是媒体经营的全部。以节目为基础产生观众,就是如何对电视节目进行操作的问题,这个问题从萌芽到凸显,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对于电视台来说,好内容固然重要,但好节目并不等于高收视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节目编排更有助于吸引观众,有利于培养观众对节目频道的认同、理解和偏爱。研究观众需求,适应收视需要。观众是电视台存在的基础。首先要研究了解观众究竟想看什么节目、收视习惯,深入调查了解覆盖区域内观众的生活方式,研究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时间可能在家收看电视,研究不同时段观众的不同特征,从而将合适的节目安排在最合适的时段播出。做到观众喜欢什么时间看,我们就安排什么时间播,争取尽可能多地满足观众的收看需求。保证一天各个不同的时段都拥有自己相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星节目的不断增加,电视台对观众的争夺已到了白热化程度。曾是被动地接受媒体发布新闻和信息的观众,其收视口味已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讲究,对播出的节目稍有不满,他们便转换频道,而对于节目编排人员来说,更是煞费苦心。他们一方面要注意保留自己的特色和形象,另一方面要迎合观众的胃口。因此,在确保节目质量的前提下,节目播出时序的编排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12.
武海波 《记者摇篮》2012,(10):53-54
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所做的节目都梦想着通过各种方式来打动观众。假如观众看完我们的节目反馈过来的意见是"太感动了",那将是电视工作者莫大的荣耀。这里所说的"感动"是指我们的节目给观众的一种强烈的内在感受,不单是指让人们动容,还指给观众的某种启示,某种浸透心灵的美感,或者是能让人们对生命和生活产生独特的思考等。有时候,记者会被一件事感动,自己确实感动了,我们所做的片子就一定能让观众感动吗?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能感动电视观众的节目一定要有节奏感。  相似文献   

13.
电视读书节目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在整体上陷入低谷。电视读书节目要生存,必须尊重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面向普通观众而非文化精英,二是要让观众“看”节目而非“听”节目,三是突显主持人及嘉宾的个人价值,四是增加娱乐性,五是加强与新媒体联动。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要想吸引人们的眼球真是越来越难了。电视专题节目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电视节目形态,要吸引观众的眼球,锁定观众的注意力,首先要做好"开头"文章。悬念的钩子,冲突的前置,反差的呈现,美的感染力……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在节目一开始就能够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李海  张静 《新闻前哨》2004,(7):19-19
电视惟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电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的品牌意识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媒体品牌是指媒体名称、节目标识、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企业经营靠名牌,产品靠品牌,媒体经营也要靠品牌,靠树立媒体形象。品牌意味着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着观众对电视台节目的感  相似文献   

16.
黄如光  文娜 《声屏世界》2012,(12):33-34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它与节目的最终呈现效果息息相关。通过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语言表达,才能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接收到谈话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观点。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情感的中介,必须在节目中展现出自我的个性特点和语言风格,以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获得观众认可。  相似文献   

17.
荆雷 《视听界》2001,(5):30-30
一个电视台要想赢得观众的喜爱,最重要的是节目要有新意,要让观众有新鲜感。如果电视节目都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观众自然会厌倦,失去兴趣。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有效把握时政第一性的前提下,如何将新闻节目办得新颖独特,吸引观众,赢得更为广泛的收视群体,已经引起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娱乐节目、文艺节目相比较,难度较大,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本文试从“栏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做到成功,吸引观众、贴近观众,这就需要一个极具魅力的主持人。主持人的魅力如何体现,在展示自身形象的同时如何展示个人素质和特点并且吸引观众关注节目、喜爱上节目,是每个想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策划人都在不断探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何在众多  相似文献   

19.
沈琪 《声屏世界》2003,(12):40-40
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被观众认可和接受,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所主持栏目的策划工作,了解、掌握节目的全过程,洞悉观众的收视心理,在主持中正确体现栏目的宗旨,实现编导的意图,并具有驾驭节目的能力。主持人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明确为观众服务的目的。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名牌栏目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栏目制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节目主持人才能真正了解节目宗旨并以独特的风格魅力走进广大观众的心中。前几年我主持了本台首创的休闲栏目《假日漫步》。这个栏目在双休日播出,观众面广,服务对…  相似文献   

20.
柳艳辉 《传媒》2009,(3):74-75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听众、观众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桥梁纽带。由此可见,节目主持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播音器”,而是媒体最积极的传情达意的角色,是媒体联系观众的桥梁。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